鋰離子電池充電時的電極反應是什麼?什麼因素會阻止電池充電完全?第一次充電時的化學變化有何特別?

時間 2021-06-01 07:42:12

1樓:張中岳

已經解釋的很詳細了,我來補充一點。

在科學界認為LiCoO2的理論滿充是LiCoO2 ----> Li(+) + CoO2 的狀態,也即全部的鋰離子都可以釋放,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CoO2的結構非常不穩定,很容易自行分解,從而破壞結構形成相介面的惰性氧化膜,導致無法再放電。這也是不能過充的原理之一。

因此通常認為LiCoO2的理論電容是270mAh/g左右,但實際只能用到150mAh/g左右。

另外鋰電池本身都會發生電容的線性衰減,這是基本無法避免的,原因包括材料的鈍化,鋰的沉積等等。

2樓:

;同時,過充還會對鋰電的壽命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常規充電,是在橫流充電過程中不斷監控充電電壓,當電壓達到規定了乙個閥值(目前市售的以4.2V~4.35V為主),電池充電終止。

首次充電我不知道題主是否懂得「化成/formation 」這個概念,鋰電的首次充電其實是在工廠中完成的,這一工藝稱之為「化成」。至於「化成」的作用,我就不再贅述了,主要是生成SEI膜,詳細可以自行谷歌,作為知乎這個平台,不需要說的那麼深入。在「化成」之後在工廠還會有第二個充電過程,這次充電主要是出於質檢的考慮,測試電池的容量、自放電率等等。

到消費者手中的電池,這時的所謂第一次充放,其實與之後的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的反應過程,毫無區別,發生的反應,請參考我對題主第乙個問題的回答。

鋰離子電池鋰離子擴散產生的力?

王建 首先,明確應力與位錯 塑性形變以及粉碎的關係,應力的出現會導致位錯等缺陷的發生,位錯缺陷的累計會導致塑性形變以及粉碎的發生。如果正常情況下,粉碎的電極材料也是有用的,但由於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會在粉碎的材料上形成一層固態膜,導致材料失活,從而使電池失效。鋰電池作為一種可重複充放電儲能裝置,主要是...

什麼技術可以大幅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容量?

Nealz 看了其他回答,都講得很好,在此僅做一點補充。對於鋰離子電池的容量,個人理解應該是可以分成兩個單位 mAh和Wh 來理解吧,從單位就可以看出,中間差了個工作電壓。先說mAh為單位的情況,以現有情況來看,在固定型號的電池中,能提公升容量的方法大多集中為將基材做薄,例如捲繞式可以多卷幾圈,墊片...

波音 Boeing 787 的鋰離子電池散熱問題是設計缺陷嗎?

蘇杰 這個案子一直沒有過多關注,受邀實在惶恐。鋰電池內阻很小,50ah的單體才1 2毫歐 配方和疊片工藝不同有影響 所以大電流也不會有較大溫公升,目前較多的測試結果,一般60安培左右的放電電流下,上述電池溫公升經驗值15攝氏度。然而鋰電池系統一定有電池管理系統的,電子器件的耐流就相對更難做,控制通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