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i3 和 i7 的成本差是多少?如果成本相當,為什麼不全生產 i7 呢?

時間 2021-05-06 13:31:20

1樓:韓越

乙個顧客分別點了這幾種沙拉。

顧客問:你這幾種沙拉原材料成本一樣嗎?

老闆回答:都是兩塊錢一斤買來的,成本一樣。

顧客問:那麼這幾種沙拉人力成本一樣嗎?

老闆回答:熟練工都要製作十分鐘,成本一樣。

顧客問:既然成本都一樣,你幹嘛生產三種沙拉,只做一種高階沙拉不就行了?

老闆回答:我做不到啊。。。

2樓:詩酒趁年華

我看到有很多人說英特爾的晶元都是乙個線上的東西做的好的就是i7做的不好的就是i5

難道i7和i5的電路圖一樣嗎很迷惑

3樓:隔聖

取決於CPU的核心數,執行緒數,快取大小,但是跟頻率關係不大。

有些回答是佔不住腳的,什麼良品做i7次品做i5i3之類的,晶元半點不良都是不可以出廠的,我了解的華晶和asm的工藝要求,Intel就不知道了,反正乙個行業內差不多少的。另外晶元光刻,是要光刻很多次的。

學過電子CAD的朋友知道,PCB板上的印刷線路,有單層或者雙層,或者是跟多層的。光刻跟這個PCB板一樣,晶元越高階,需要光刻的次數就越多,什麼每次印刷的時候的電路是不一樣,還要什麼時候用什麼氣體填充,什麼時候什麼波段,亂七八糟的,機器配件老化,這就要很漫長時間帶來昂貴的費用。正因為如此晶元是沒有辦法山寨的,除非是單層光刻,例如mos管,要麼就是竊取了光刻圖咯。

一樣的圓晶面積,但是電晶體數量是不一樣的,哪怕工藝都是10奈米,但是就是不一樣

4樓:九重秋

分3 5 7 9是為了更好的占領市場全做7 9 那intel根本沒有這麼高的占有率其他廠家亦然(連蘋果手機每代都不得不出多個版本也是如此)

生產成本3 5 7 9幾乎沒有區別但5 7 9的檢測要比3嚴格

真正的區別是在開發成本上 5 7 9所佔據的開發成本要遠高於3(同一代cpu的開發成本都是一起算的)

5樓:全二狗

這答案裡有多少人對CPU的基本概念都沒有。

i7 i5 i3的快取、核心數、執行緒數、記憶體控制器、甚至指令集都不一樣?怎麼可能是同一種產品?

頂多說他們是同一種晶圓下的根據質量劃分的產物。

6樓:公尺果

一塊晶元的設計階段又可以細分為系統設計,RTL設計和物理設計,然後才是製造和封裝。

系統設計基本上就是定義晶元應該大概達到什麼效能,應該加入什麼功能。RTL設計就是將系統設計轉換成數位電路,物理設計就是根據電路裡面的組合邏輯和時序邏輯決定一塊晶元的面積(專業術語是floorplan),這個面積是die size, 是不同於 package size的大小。die size基本上是內部資料,目前只能通過package size來判斷同一系列的i3,i5,i7是不是同一物理設計(die size)出來的。

大家注意一下,i3,i5,i7下面又會有不同的細分系列,分別針對desktop(比如i7-7700)和notebook(比如i7-7560U, U就是ultra low power),雖然都是i7,他們的die size肯定是不一樣的。

查了一下官網,對同一針對desktop的i3/i5/i7的package size是一樣的,那說明他們的die size也是一樣的。所以可以確定他們就是從乙個物理設計的GDS/die size生產得到的。

7樓:陳北宗

首先,晶元廠同一世代不論推出多少型號,使用的矽片只有那麼幾種,這是被矽片掩膜成本所約束的。至於核心數、超執行緒和和頻率,這都可以在晶元測試過程中去修改,根據晶元的實際體質來決定如何售賣。這一條可以從農企當年的開核 CPU 管中窺豹;至於 Intel 其作風比較雷厲風行,直接用雷射摧毀被關掉的電路,不存在開核。

而效能由於矽片本身完全一樣,當兩顆同架構的處理器工作頻率、核心數和執行緒數完全相同的時候效能也幾乎完全相同。至於定價,晶元廠會根據其對市場的預估來計算。

舉個實際的例子:所有桌面平台的 Haswell Refresh 其矽片都是一樣的。一顆矽片進入測試階段,首先檢查有沒有功能模組有不工作或效能不達標的問題,譬如說有幾個核心能用,超執行緒是不是穩定,最大頻率、同樣工況下溫度和電壓能控制到多少等等,據此劃分這顆處理器是 Celeron、Pentium(G3258 不算)、i3、i5、i7 還是惡魔峽谷(4790K、4690K、G3258)。

然後檢查核顯,i5 或 i7 等級的晶元如果核顯特別優秀就變成 E3-12x6v3,如果核顯跟不上的就關掉核顯變成 E3-12x1v3。至於惡魔峽谷如果超頻穩定比較差就先去掉超執行緒變成 4690K,要是還是不行就再關掉兩顆核心變成 G3258。

8樓:

產品是技術轉化為價值的載體

技術理論——科研成果——成熟產品——資本運作

由上述步驟可知,消費者購買的產品,並不單純是硬體成本的堆疊,更要包含技術攤銷的費用

所以,在我眼中,即便是i7和i3的硬體成本相當,他們的綜合成本也有差異。

Intel作為高技術水平廠商,擁有對不同版本商品的定價權,所以它當然會賦予不同商品相應的技術價值。

於是乎,i7明年降價了,主要原因並不是工藝的進步導致硬體成本的降低,而是技術的更新迭代,導致舊技術的貶值。

9樓:親親獸

我們這五糧液酒廠裡差不多也這樣。。。所有五糧液系列酒都其實是乙個酒糟裡出來的。原漿出來勾兌。。釀酒師在很多個大池子裡都舀上一小口來品。。。

口感最好?五糧液咯。1000多一瓶。。

口感次之的。。五糧春咯。400多吧。。

最次的?那就100多200多各種名稱的五糧液系列酒咯原理差不多的

10樓:迷失的兔子

感覺樓主是在質疑英特爾雞賊~

簡單來說,英特爾用相似的成本製造出了效能完全不同的產品,效能不同,售價自然不一樣。

參考化妝品行業,英特爾已經很良心了!

11樓:瘦馬

說製造成本沒差異的都預設i3,i5是從i7降級而來的。

我認為這個觀點完全站不住腳。

缺陷降級的話,無法滿足i3,i5的出貨需求。

我認為intel的i3,i5應該是有重新tape out的,這樣的話die size會更小,成本也會更低。

基本上成本和die size高度相關。

成本=設計研發費用(固定,可以認為和i7一樣)+ 晶元成本(die size 相關)+ 測試成本(差不多)

12樓:LucasYang

哈哈哈,這個問題我也是進了牙膏廠接受QE的培訓後才知道的產品出廠前都要做檢測的,將產品分級。最好的當然是價最高,我知道我們廠的產品(SSD)分為四級,最次的一級據說是拿去賣給玩具工廠了……

13樓:重離子貓貓

純粹商業行為。

你看為師的完全體賣1000塊,這個擁有為師70%功力的馬仔就只要500塊,是不是很超值啊,還嫌貴?那為師向你推薦這個超閹割版馬仔,擁有為師一半的功力喔,但是只要300塊。

14樓:常山趙子龍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乙個i7的心,不是所有人都買的起i7,當你買了i7的時候,你其他所有的配件都要買更好的,所以你以為你換了乙個心,事實上整體成本翻了一倍

15樓:jircheis

相關行業從業人員,泡茶時一答。

_____

主要成本是設計成本,製版成本,封測成本,對Intel可能還得算算它的工藝開發成本(好像最近Intel也接代工了,這部分可以攤低不少)。

在量產化的今天,i5和i7上述成本估計是一致的。

它們的定價是基於Intel對市場需求量的分析,類似高通的8XX和高通的6XX。

再舉個栗子,小公尺通過分析,發現市場有小公尺旗艦機需求,也有紅公尺的廉價機需求,如何能保證最大收益,肯定是對旗艦需求推出一款產品,廉價一款產品。

再加上對於桌面處理器,事實上是高度技術&資金壟斷的行業,玩家就那幾個,大家沒必要把市場做成紅海拼的那麼難看,所以就算其他人也是類似玩法。

16樓:Rainbow

在奔騰2的時代,intel還真像你說的那樣,主要產品都是奔騰2這種高階貨色,低端產品幾乎沒有。結果一千美元以下的PC市場就徹底被AMD和Cyrix拿去了。迫使intel推出了第一款賽揚———最早的賽揚就是奔騰2取消了二級快取和相關電路,如你所說成本和高階產品相差不多,但市場是必須占有的。

intel犯過的錯誤不至於再犯第二次。

17樓:「已登出」

良品的CPU成本是一樣的!當然要考慮邊際成本。實際上I7只不過是成色好點的CPU而已。

通過測試,把好的和不好的分類,這有點像分揀蘋果,只要是合格的蘋果,總得用卡尺分個一二三等。一等品的成本其實就是二三等品,依次類推,但是話說回來這玩意兒實際成本是一樣的。

18樓:

差別成本不大,

假如乙個人可以給你炸10塊錢,另外乙個可以給你炸5塊錢,如果你拿同樣的東西10塊錢的願意給麼,差異化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19樓:徐俊祺

i3與i7成本不同,i3牙膏廠的同代i5,i7一顆die,i3和奔騰另一顆die。

半導體的製作成本在同一生產線上,成本與晶元面積有關,面積越大,良品率越低,成本越高。

售價依據處理器效能決定,i7並不能給i3買單。

CPU效能=IPC(CPU每一時鐘週期內所執行的指令數)×頻率×核心數,晶元架構相同,IPC相同

i7效能比i3高是頻率和核心數共同作用的結果

20樓:Leothon

其實cpu都是一塊生產,切割,最後檢測。良品就是i7,次一點的就是i5,最次的i3。

有良品率,就有次品,總不能把次品都扔了吧(如果扔,就扔給我吧)

21樓:苟循禮

桌面i7 e3 i5共享相同設計和生產。桌面i3 奔騰賽揚共享相同設計和生產。i7x和e5共享相同設計和生產。

同一生產線中不同產品在不同引數下正常工作,因此產生不同效能的產品。一般來說,低端產品出貨量比該等級產品實際產量要高,經常要將高等級產品降級銷售,以保證高等級產品的利潤率和低等級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至於全線採用乙個設計,那說的是k10和之後的fx。開核其實可以算是設計缺陷了,因為這直接允許使用者脫離產品層面進行使用,大概相當於買了一輛沒有任何鈑金覆蓋件的汽車。

22樓:花燃山色

這不是很簡單麼,如果全部生產i7,那怎麼定價呢?

如果賣300,那願意花2000元的人的錢就沒賺足,

如果賣2000,那只願意花300的人的錢就沒賺到。

23樓:sscyyyn

就是在同乙個生產線和wafer上的,但是因為工藝做不到完全一樣,以及各種因素影響,導致晶元效能不一樣。在生產後會進行封裝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好的就是i7,差的是i5 i3,中間可能還會對晶元降頻鎖核使看起來同一檔的晶元效能差不多

一二代的i7和六代i3。?

望天 首先是主機板效能提公升幅度很大,舉個例子,現在有不少人屯7系列主機板,但是6系列的就少很多,為啥呢?因為sata3啊!沒sata3你好意思上固態?9系列主機板開始能從pcie固態硬碟啟動,速度又不是乙個檔次了。再有一點就是核心顯示卡,雖然我知道在遊戲玩家眼裡那就是渣渣,但是我這樣追求小體積的使...

五六千價位的輕薄筆電 推薦 i5和i7?

鵬鵬羅 1.從8代來說,i7價效比低大部分輕薄本i5的效能已經過剩了2.i7對機身的散熱有一定要求,大部分輕薄本8代i5已經很吃力了 i7的綜合體驗並不比i5好。cpu的睿頻不能保持在乙個穩定的頻率 3.榮耀magicbook值得購買的原因是便宜,所以如果要買magicbook建議銳龍版,相對於酷睿...

在同代數下,i5和i7在效能上有多大的差距?

黑白思維所 這個問題還針不戳,懂得拿同代數下的CPU來比,起碼已經不是小白。具體還要看你比什麼,一般正常的測試也就無非遊戲,渲染這類。先說渲染,一些大的渲染工程還是很吃CPU的。就拿10700跟10400比,很直觀就能看出來差距,也就是前面說的,規格,頻率原因。再說遊戲,如果其他硬體都相同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