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地 得 不分是拼音輸入法的錯嗎

時間 2021-05-31 04:04:58

1樓:赤軸

的,得,地這個應該是我們小學就應該區分清楚的詞吧!有個口訣說地是名前白,動前土,形容詞前雙人,的確,現在對於這三個字地使用,我們沒有特別注意,是不是拼音輸入法得錯,拼音輸入法也是人類智慧型的產物,但是它畢竟不是人類,對於優秀文化可能掌握區分上有所不及,但是這根本的問題應該是在於我們人類自身對於語言文字地運用

如果我們一味依賴輸入法,不是都已經有提筆忘字的現象了嗎?那這種情況還是輸入法得錯嗎,難道不是因為我們太過依賴輸入法了嗎?其實我們認真問問自己,有多久沒有用筆寫字了?

(除了學生哈,學生應該讀書的時候每天都會用筆吧)所以,出現了這種問題是我們對語言得不嚴謹。

當然,輸入法是為了便捷,它不能準確地打出我們需要的文字,固然是它有一定缺陷。

但是最重要地是我們應該掌握語言本身。

2樓:七仔Sept

首先,「的」(前置定語);「地」(方式狀語);「得」(程度副詞)的區分是由語法範疇的需求驅動的。正如部分題主所答,漢語語法的特殊性,使得部分詞句的使用習慣並未進入到口語的運用範圍當中去進行區分,「的、得、地」的區分就屬於這種情況。

其次,「的,地,得」的區分是在現代漢語階段中提出的。值得注意的是,國家語委先對語言的使用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規劃」,而後在現代漢語使用過程當中由於不符合語言的「簡便」原則而逐漸被人們淘汰掉的情況並不鮮見。例如「不在、不再」不加區分、「差強人意、空穴來風」等成語的語義變化等,有些已經超過了語法範疇。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大多是語言作為一種表達的工具,使得人們在運用過程當中,為了表達的方便,而對一些所謂「規範」的東西不加注意。但因為普遍的誤用使得一些詞句改變它們原有的語義、語法、語用原則實屬無奈之舉,對於這種現象只能順應,但個人認為對此不該鼓勵。

最後,關於「輸入法」,談一些個人的觀點:誠然,紙質書籍被冷落、大眾文娛生活手寫輸出漸次被鍵盤輸入所替代等諸多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對一部分人的動筆寫字的能力有所影響;但如果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的話,個人認為文獻資料化的利好無論是從對文字資訊的收集、儲存、整理還是分析等層面,都極大便利了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的日常學習的研究。所以我認為語言誤用的現象不宜歸結為「輸入法」的錯。

「科技無罪」嘛。

本來到這裡應該已經結束了,但是本人還想談一些個人的不成熟的意見:

如果說「科技無罪」,輸入法沒錯,它被發明的初衷也不過是為了便利我們的生活,那麼「語言誤用」的現象到底應該由誰來背這個鍋。

關於這點,我們首先應該明白乙個客觀事實,那就是現代漢語簡體字法的使用者,其主體首先是由在中國大陸工作或生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所構成。

而在當今社會中,受過改革開放以來系統、科學、有規劃的基礎教育的年輕人僅僅是作為社會群體當中並不佔人口優勢的一部分,而更多的中老年人因為歷史的某些原因,本身對文字及文化的掌握水平就是參差不齊的。

隨著電子裝置的普及,使用者也不僅限於青年群體,由於近代戰爭或某些歷史因素而沒有受到系統的基礎教育的中老年人的文字鍵入本身就難免存在諸多所謂「不規範」的現象。

更應該值得人們關注的是年輕一代,尤其是伴隨著網路和電子裝置成長起來的「00後」,在縱向的時間座標系當中,他們本應該是基礎教育條件最優厚的一代受教育物件。

然而由於網路本身的複雜性,所接收到資訊很難規範和統一。尤其是作為公眾人物的「明星、領導」等語言表達當中誤用現象普遍,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現代人「將錯就錯」心理的滋生土壤,這就使語言表達「規範化」困難重重。

當然,語言本身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就是發展變化著的。它的「規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所以在面對所謂「誤用」現象時,我們能做的就只是調整心態,盡量消解自己的不適感,畢竟「責人先責己」嘛,我們自個兒注意點也就是了。

最後的最後,大家來看看下面這句話的文字使用,有沒有讓你看起來覺得彆扭的地方呢?

3樓:維水泱泱

主要是因為日常口語交流中不分「的、地、得」。

若還在初高中學習階段,語文老師會著重強調區分「的、地、得」,因為這事關中考、高考的應試教育得分,不能馬虎,所以學生尚且能分得清。

然而進入大學(乃至步入社會),只要專業不是語言學、文學相關,老師不會強調區分,人們很快就會忘記。

再者,日常打字交流,不需要區分,也能輕鬆領會含義。

在失去利益驅動之後,也就沒有區分必要了。

於是乎,你長期打字時不區分「的、地、得」,現代輸入法都有智慧型培養常用輸入詞的功能,也就被馴化地傻傻分不清了。

然而從事文字、語言相關的工作者,由於工作需要,盡量避免錯別字,還是會主動區分。

總結:人類本質就是懶,純粹是利益驅動,才會逼迫自己做某些事。

4樓:錦刺漁郎

當然不是。是國家語言文字辦公室的鍋。

「象…一樣」和「像…一樣」哪個正確?

86年以前是「象」,86年以後是「像」。

論證了嗎?理由是什麼?發文了了嗎?

5樓:自閉麥片

因為現在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的、得、地」不分,這幾個字在生活中就算寫錯了也影響不了他們看東西,有些時候有的人「在、再」不分也是一樣的,所以輸入法也會順應這種情況,我覺得是很多人先不在乎這幾個字,然後輸入法才不在乎的,反正都是打字嘛,不是跟外中國人聊天一般人都能知道你說的啥意思。

但我不行!我聊天的時候必須要分清,我覺得很簡單啊:的+名詞,地+動詞,得+形容詞,這麼簡單的東西他們不分只是因為懶罷了。

現在有些人打字不喜歡打標點符號我看著都好難受啊,標點符號那種重要的東西,就在空格旁邊,你按一下怎麼了啊!空格搞得字跟字之間距離那麼近,有時候看一段話看得我眼睛疼。

至於我為什麼每次打字都要分清楚

怎麼使用谷歌拼音輸入法的滑動輸入功能?

我欲乘風歸去 我現在就是用谷歌輸入法在輸入答案,這個功能其實很好用,不過你要注意這幾點 1 這一點很重要 全拼輸入 2 在開始輸入之前就想清楚你要輸入的具體內容3 滑動手指的時候可以有停頓,但不要停留在錯誤的字母上4 谷歌輸入法的糾錯能力很強,但偶爾也會出現錯誤,要配合普通輸入5 更多技巧,請題主自...

五筆輸入法比拼音輸入法打字更快嗎?

冷靜的回憶 說句實話,上面的回答者大部分應該沒用過五筆,所以回答起來模稜兩可,似是而非。從原理和方法上說,五筆與拼音各有優劣,相互補充 五筆可以根據字形去拆分就可以打出,即使不會讀也不影響 而拼音呢,只要記住字的發音,即使不會寫,也能打出來。要說速度,五筆肯定要快過拼音的,而且快得還不是一星半點。原...

如何使Windows 8 1的微軟拼音輸入法輸出台灣的標準國字?

孫志貴 既然要求台灣標準,那麼中州韻系列的輸入法 包括小狼毫和鼠須管 全部不用考慮。雖然永遠都是百密一疏,但你給他們提這方面的意見的話他們態度很消極 Mac版的中州韻已經好幾個版本死活找不出注音模式的台灣繁體輸入切換了 微軟拼音內建詞庫本身就沒想到過要去符合台灣標準。你可以給你Win8.1新增微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