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以後知識可以被傳輸進大腦,人類還需要書籍嗎?

時間 2021-05-29 23:45:59

1樓:天角蟻

不需要。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知識深度越來越深,乙個人要耗費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在某個細分領域剛剛爬上前人的肩膀,隨著科技樹越點越高,人類所要學習東西也會越來越多,達到某乙個方面的頂尖所需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這將成為宇宙設在人類面前一條難以逾越的考驗,如果知識傳輸技術不出現的話,知識密度越來越大,每個人學習學到老死都學不完基礎知識。

人類文明的臨界點在於兩方面:

窮一人畢生無法獲得某一細分行業的知識積累

窮全人類集體的力量無法完成任意創新

如果知識傳輸技術無法按時出現,那麼人類文明必將陷入瓶頸,直至滅亡。

記憶和認知的本質是神經元的鏈結,兩條神經元通過突觸鏈結在一起,其中一種方式叫LTP,這個叫長時程增強,就可以形成記憶和認知

當計算機技術和生物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可以將知識和技能拷貝到大腦中,在那個時代,能力變成了可以購買的商品。

書籍,成了古董。

2樓:weissbier

說一下我粗淺的看法,就「知識」定義的寬泛程度而言,這個問題對於學生有乙個答案,對於純粹閱讀者是另乙個答案,對哲學家和科學家而言又是不同的答案。當然,身份也不是單一的,所以對同一人來說,可能會有出於不同身份角度的不同答案。

3樓:學無止境

讀書對於一些人來說是獲取知識的途徑,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卻是一種生活方式,只要他還是一種生活方式,就一定會有人選擇它,就像現在有了自動磨咖啡機,卻還是有人選擇手磨咖啡一樣!

4樓:Cloud

需要,書本的作用不單單是乙個知識的載體,同樣也是一種歷史的儲存工具,而且書籍不單單全部都是正能量的載體,負能量也有存在,知識可以傳輸進大腦,但同時也會有一些不可傳輸進大腦的東西,人類歷史的發展,大大小小的內容,還有秘密,都通過書本來傳遞,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書的存在無論什麼時代,都是必不可少的,儘管你可以不用傳統的方式去讀書,但是它始終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文化傳承方式。從歷史角度考慮,書籍一方面是存載著內容,另一方面還有寫書人當時的背景文化,跟歷史情況,以及當時寫書人的字型,也可反映出時代跟撰寫人的歷史背景。

5樓:情飛何方

首先,需要確定什麼是書籍!

最後,無論未來科技怎麼發展,知識都需要載體,而這個載體同樣可以稱之為書籍,當然是另類的書籍,不同於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紙質書籍或者網路上的電子書籍,,,

6樓:薩默

需要,俗話說,技多不壓身。不能因為有機械人炒菜,廚子就喪失自己能炒菜的能力,能看書會看書,也算是一種技能。有前者情況後,還可以用書籍達到更大的擴充套件資訊量。

7樓:糊說九道

人類存在的目的就是進入太空,去宇宙中翱翔。如果人類做不到的話,那就會人人類創造出來的機械人接手。

在未來的某一天,很多東西都會消失。

書籍只是其中之一而已。食物也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濃縮的營養膠囊。一天吃一顆即可正常生活,美滋滋。

到那個時候,人類依靠濃縮營養膠囊續命,沒有了進食,肚子會慢慢「退化」,胃會變小。腰部這一塊會變得非常「纖細」。

而且,根據不同的體質,不同的細菌病毒可以在營養膠囊裡面加入各種各樣的抗體。疾病就會越來越少,人類會越來越健康。

那時候,人類已經離開了地球。

人類的所有知識技能都儲存在特殊晶體裡頭。每個人只要獲得許可就能夠複製乙份。

你說,區區的書籍消失會很奇怪嗎?

8樓:桑榆

需要啊,就算現在我不看實體書了我的書架上不還是放著很多書裝逼嗎?而且,很多時候讀紙質書這種儀式感更能讓我覺得平靜不浮躁。書籍很多時候不在於它的實用性而在於它的「藝術性」,我讀這本書也許並不是為了獲取知識而僅僅只是為了陶冶情操。

9樓:胡鵬昊

書籍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最重要的是思考的能力,乙個愛看書的人的思考能力遠遠超過乙個不怎麼看書的人的思考能力,前提是一定要自己看書 ,電子書和聽書都不行的。

10樓:捲毛哥的奇蹟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不限於需要不需要書籍的問題了。假設知識能被傳輸進大腦,那說明人類已經掌握讀取和寫入大腦知識的方法,其實這是很可怕的想法。

很多人類行為都會消失,例如:娛樂活動會消失,如果想啪啪啪,直接模擬啪啪啪高潮的訊號,寫入大腦即可!美食會消失,喜歡火鍋就弄個麻辣訊號寫大腦即可!等等

人類同時會實現永生,當乙個人瀕死的時候,可以把他大腦儲存讀取出來儲存。然後利用複製人技術複製乙個新人出來,再把資料傳輸給複製人。其實沒有複製人也沒啥,反正一切的感官都可以通過寫入模擬訊號實現。

人類同時會實現同質化。既然可以寫入,那理論上現存的人類知識都可以被寫入,那人和人之間將沒有差異。還有可能把兩個人的大腦拷貝在一起成為同乙個人,到最後地球所有人的大腦都拷貝在一起,那是什麼樣的景象啊。

那時候殺人也很方便,斷電即可,哈哈哈

11樓:光明

知識的傳承不僅僅依靠科技,更需要的是一種長時間的積澱,書的作用有很多科技無法替代,比如獲取知識門檻不高,只需要獲得書靜心閱讀即可,而直接傳輸進大腦要依靠先進技術,而且知識是無價的,這種業務必定是特殊人群才有經濟實力去承擔這個費用。所以書更加大眾化。而且知識即使傳入大腦,不經過複習仍然會忘記,否則就是違背自然規律而對大腦造成傷害。

12樓:

可能不需要了,但會有其他的媒介代替書籍。

比如。考研資料晶元,一片上400,只要28000。你買不買,不買?你想不想上400?

13樓:勃列日涅夫

不需要,但是這種技術你確定窮人能用得起?能向普通大眾開放嗎?或者輸入的內容能開放嗎?

我要是上層的特權階級,我肯定會把這些技術用來保護我家世世代代的富貴。

咳咳,最近有點仇富了,,不好意思。

14樓:叢雨綾

怎麼不要?讀書並不是知道書中的知識就丟掉的,這樣讀書變毫無意義了,書籍不僅僅是提供一種知識,更多的是再未來的某天,當你突然想起還有這本書的時候,去把他翻出來,細細地在讀一遍,會發現,每個時期和每個時期的思想都不一樣,當然讀出的內容也不一樣,這才是書籍的意義,而不是知識。

15樓:

當知識可以被輸進大腦,那麼大腦也會被輸進機器,傳統意義的人類社會將不復存在,那個時候的價值觀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不過情感上還是很希望書籍存在下去,雖然書籍的資訊密度、傳播速度都遠比不上電子資訊時代的一片儲存器,但是他見證了人類文明出現語言,出現宗教,出現科技,它是人類進化的重要支撐。

16樓:王凡

最近知乎的演算法真可以,仔細調教一下出來的全是有意思的問題了。

人類不一定永遠需要書籍,但是人類永遠需要書籍的象徵概念——習得和思考,因為人類是知識本身就不是全部仰賴灌輸的。

你要知道,同意乙個描述(哪怕是數學公式)給人的體驗也是完全完全不同的。

一、直觀

人類的知識分成兩種。

1:先驗的知識,這是印刻在基因中的。

2:經驗的知識,這是習得的。

經驗的知識有非常曖昧的地方,我們都知道有障礙物要越過去,但是一部分人是出於恐懼,另一部分人是出於刺激——因此誕生了跑酷。

障礙物要躲這件事情是可以直接資料傳輸到腦子裡的,但是對躲障礙物的體驗是不行的,就算你把跑酷的刺激記憶給了乙個膽小的人,對方也完全不能接受,ta只會被嚇到。

這可能誕生尼采的酒神精神,也可能會誕生史蒂芬金的《狂犬病》。

所以我們經驗的知識一部分來自相同的認識,另一部分來自不同的體驗,這是直觀而來的,它永遠產生在灌輸之後。

二、重複與差異

除了直觀,我們不能依靠資料傳輸解決一切問題的還有誤讀。

德勒茲認為,並不存在完全的重複,每一次的發生都是特別的,一切相似或因此總結出的「一般性」都只是近似的,搖搖欲墜的產物。

齊澤克就此打趣道:重複產生新,亦或者說唯有重複能產生新。

因此,另一種知識的產生方式就是「誤讀」,正如法國的女權主義對拉康的誤讀產生了理論的突飛猛進那樣,《沙門不敬王者論》這種搪塞君主的政治作業也影響出一批認為靈魂轉世的哲學家。

(當然,當代最出名的誤讀可能是阿蘭巴丟那篇《造反有理:乙個嚴肅的哲學命題》?他把這句話理解成「造反是合乎理性」的了)

你可以發現每個影評人筆下的電影彷彿都是另一部電影一樣,但這正是人類知識生產的方式,它來自誤認啟發的腦洞。

因此即便把全部書輸入到你的腦子裡,你也會產生更多的,遠多於書的內容的誤認。

最後,還記得我們教給機器的是什麼?遺傳演算法,機器學習:我們不教機器知識是什麼,我教它們如何生產知識。

在這一點上,我們和ai並無二致。

17樓:晴景

那個時候的書籍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所和一種文藝愛好吧。就像現在雖然電子書廣泛流傳,但是書店裡的人依然不會少,紙張的觸感是觸屏虛擬給不了的。

18樓:子日某

你覺得輸進去的東西是什麼,都是知識罷了。以後如果配套的腦力也上來了,那只會有更高更厚(思考性,和資料全度更高?)的書,沒有創造力的生物是沒有未來的,還是要寫書的,還是要有新知識的,所以書籍不夠換種形式

19樓:夢寂·懿漠寒

如果你是只要知識,那就不需要書本了,畢竟書本也只是知識的一種載體。

但如果你是要享受讀書的快樂,愜意,還是可以考慮一下的。

20樓:redeyes

首先明白乙個問題,知識是什麼。書上的知識是一種基於載體(書)來傳遞的一種對客觀事物的思維方式。。

假設知識直接被傳輸進大腦,幾乎相當於是在對你的大腦進行一種你不知道的特定改造,試問你會接受嗎?

假設你接受,你如何保證接受知識後你的意識是不是還是你

就目前知識的載體來看,近乎所有都是通過刺激個體五官來被接受的。所以知識在傳承過程中是有個體意識選擇的機會的。如果直接傳輸,人就等同被篡改了。

由上猜測我個人意見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再來談談書籍的處置問題,在前乙個推論的支援下,知識的傳承的速度會變快(載體的進步),書籍由於資源問題(還有物理上的唯一性)變得珍貴,尤其是原本。

書籍在估計將來會變成高雅富貴人士的收藏品,但不會淘汰。

21樓:

書籍只是載體,老一輩人可能還會有這方面的需求,其實我覺得應該是情懷,但是隨著代代更替,紙質書籍也許就會永遠的退出我們的歷史長河,雖然它曾經那麼耀眼。

不過,有個很大可能得是,以後儲存知識的媒介,它的命名很大可能會和書聯絡起來,(畢竟是人類傳承幾千年得東西了),它也許會換個名字叫書某某,或者某某書,(反正名字只是代號啦)

這類東西肯定會收費,而且不像我們現在一樣想借給誰看就給誰看,賣的便宜的話,購買者肯定不能外傳,會有相應的法律體系保護知識的產權,也許會發明個什麼玩意兒可以讀取或者像關鍵字搜尋一樣,可以讀取人類腦海中有沒有因他人洩露而獲取到的非法知識。以上

世界知識是否可以被認知?

這樣抽象而且開放的題目對於任何一方都是要求極高的。正方立論大概首先會明確 世界知識 是指什麼,而 認識 是在什麼程度上所言?一般而言,正方會有意將 世界知識 限定於來自經驗的知識 或偷換,或混淆 基於歸納的知識,有著實際效用的知識,這對正方是有利的,因為現實中事實上這些知識是存在的。同時將 認識 把...

商務英語專業以後可以當英語老師嗎?

雲維 我個人覺得,語言最基本的用途就是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交流溝通。你可以自學日常交際英語,多多擴充,還有口語的練習,注重地道的發音,當老師是沒有問題的 知識分享官 老師這個職業是不限專業的,就像我是物理系,但是我考了英語和物理教師資格證。但是注意,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只代表你有了從業資格,你拿到了敲...

當孩子被別人教育,媽媽有情緒不開心,可以被理解嗎?

換個方式查積分 你好好想一想別人為什麼教育。你不教育總會有人幫你教育。如果孩子沒問題,你生氣就應該懟回去。遇到這種事我的意見 1 告訴他們孩子不舒服,多看會今天。2 不讓孩子看,聽從別人意見,但是不能生氣。畢竟你是成年人,又不是小孩子,已經做了選擇還生悶氣,當著外人面,你老公爸媽臉上也掛不住。有事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