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 吧 改成 罷 會給文章觀感帶來怎樣的改變?

時間 2021-05-09 06:33:06

1樓:嘉納芙未

本宮高考以後就一直這樣用了,什麼也沒發生。

隨便摘一段自己大一的時候寫的日記(《玻璃雨第

一、二篇》):

233既然要鬥文,就從此說起罷。

私最初是覺得跟高三學生鬥文是有點欺負人的,畢竟人可是高三苦逼。但是再一想,這其實很像私跟去年的自己鬥文,而現在的私並不比去年清閒多少。而且當時私可是很高產的。

何況彼是那種乙個月猛地作出十六首詩詞的高手。不知誰欺負誰。

彼最近是離不開考試了。其實大家都離不開考試。私本週日考試。大家都欲仙欲死的。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欲仙欲死的。有些人就整天笑嘻嘻的。那是乙個在廉價的玩笑中度過一切時間的群體。

考試來了稍微抱怨兩句,笑嘻嘻地抱怨,待得到同伴的呼應了,又繼續笑嘻嘻的。也不知是真抱怨還是假抱怨。

相比之下私笑嘻嘻的時候就實在很少了。不但笑嘻嘻少,笑也少。笑嘻嘻跟笑是不一樣的。也不知哪個是真笑,哪個是假笑。

私恐怕還未曾真笑過。

2樓:將軍

這裡涉及到乙個比較高深,或者說玄學的字形文學理論。

吧字帶口,感嘆擬聲詞。放在句尾,根據句子會有各種意思。像嘿哈嚯嗎之類的,沒有太深的含義,就做感嘆詞。

巴,同下里巴人的巴,引申有通俗的意思。

音形還類爸,感覺聊天一不小心就容易吃虧……吧,字形簡單。

罷,有算了,罷了的意思。這個意思不隨位置改變。放在句尾也有感嘆的意味。

罷,相較於,吧,字形複雜。

下面帶個去字,給人感覺更近一層隨他去的意思。

總之,讓人感覺高階

因為我覺得標新立異,尤其是刻意的與眾不同不好。

類似的還有好多。

3樓:極藥

「你是小丑吧」很明顯,這個還未新增標點符號的句子,因為這個「吧」而已經帶上了一絲猜疑的色彩。就好像終於發現你是小丑,但以防萬一還是用「吧」確認一下。

你看,還是有點「萬一」。

「你是小丑罷」這個句子也未新增標點符號,但給人一種說話者已經欽定「你是小丑」這個定義是正確的,語氣較上句強硬了不止一點。

所以為什麼周樹人寫文章要用「罷」?因為人家的文章是極具批判性的,極強硬的;而文藝青年們寫的小文學自然會用「吧」來表達更為豐富的情愫了。

4樓:狐靈鯨怪

初中我們有時候是同學互相改作文。

有一次作文課我腦子裡突然充滿了魯迅式感慨,全是「罷」的語氣詞,雖然我極力控制自己,但還是寫了好幾個魯迅風格的「罷」字結尾句。

然後老師讓全班互相換,一般就是課代表把寫完的先收一收,換一換,很隨機的,也不一定兩個人互換,有可能好幾個人換。

然後我的作文被人圈出來好多錯字,都是那些具有鮮明魯風的句子中大出洋相。

我人都傻了,跟人理論來著,別人不懂我在說啥,我一時間懷疑自己這樣寫對不對,是不是錯字。

總得來說就是會讓你的文章因強行裝作什麼都懂而顯得格外尷尬

5樓:申強

我:怎麼回事,頭好痛啊……

友:你臉色差的像個死人呢(笑),沒問題吧,去睡覺好啦。(死にそうな顏しるよ(笑)大丈夫かよw寢てなって。)

我:……嗯,好吧。

友:去睡一覺的話會好一點的。要注意點呀,畢竟最近流感什麼的很流行呢気をつけなよ、最近インフルとか流行ってんだからさ。)

我:的確……如此呢。

友:死亡什麼的,這樣下去也許真的有可能吧?(場合によっちゃ死我:……啊,我會注意的。

友:好了,快去睡吧

友:罷了,沒關係。晚安

我:晚安~

可是我注意到了什麼。

於是,決定和他友盡了。

6樓:無頭DD聞異錄

「好時代,來臨罷!」和「好時代,來臨吧!」,你看看哪個給人的感覺更加奇妙一點

有的東西真的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可能是我太菜了233333)

7樓:

「罷」這個字有種結束的意思在裡邊,它既是助詞,也可以作動詞。

罷了罷了,塵埃落定、無可奈何,在觀感上帶著些許結束當前語境的作用。

然而又可以引申點私料,傳遞給細心的人。

其實中國的文化本來就很喜歡作這樣的事,把情感濃縮到極簡短的詞句中。

有什麼話,不管是說得清楚還是說不清楚,都像鑽牛角尖似的藏著,內斂的表述著。乙個字,乙個詞,不只只是當下這點意思。

要是看得人不明白,就會略過去,作者也無所謂的,亦不妨礙閱讀。

若是遇見個能看懂的人,仔細琢磨一下便能增添許多趣味。

而「吧」則不同,像杯白水,寡淡無味,它是助詞便只能作助詞。

其實很大程度是因為「吧」字用得太多了,愈是常見的詞眼,愈難夾帶私貨,「罷」就好太多,無論如何前邊有位巨人呢。

但文字亦無法脫離社會,這本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8樓:王贇 Maigo

在魯迅寫作的時候,他就是把「罷」當成「吧」來用的。這大概是因為當時「吧」字還沒有變成標準。不過,在「吧」字已然成為標準的現代,用「罷」字來代替「吧」大概就會有如下幾種效果:

看到「罷」字的第一反應是讀四聲而不是輕聲,所以會感覺語氣更強烈;

「罷」字「算了」的意思,所以會讓句子多出一種嘆息、悔恨的意味;

9樓:霓為衣兮

個人習慣,寫現代背景的文用「吧」,寫古風背景用「罷」

同理還有「什麼」和「甚麼」

其實我是很想用語言習慣區分開故事背景的,但這個真的好難,只能有意識地去切換一兩個詞

10樓:「已登出」

淦啊,我是看著這個問題火起來的人!!

一開始還沒有想去答,結果看到身邊好多朋友都答了簡單分析一下

當你用罷的時候,你給我的感覺是:

我就這樣你能怎麼滴?就這樣吧你個弟弟,我也覺得這樣,算了算了也沒辦法當你用吧的時候,就沒那麼多意思了

11樓:墮夜

這不能隨便改,合適的語境用合適的字詞,否則會有些突兀。

關於「吧」和「罷」的字意,已經有回答解釋過了,不再贅述。

受魯迅先生的影響,有段時間我特喜歡用「罷」,感覺一用這個字就很帥。

但並不是所有的「吧」都能改成「罷」,兩者的區別還是有的。

例如「也罷」「作罷」這種的。

「罷」給人的觀感更加沉重一些,有點文言的味道,在一般人的眼裡很有逼格、

而「吧」則是更加日常化,口語化,更加貼近生活,給人的觀感更舒適一些。

在合適的語境用合適的字詞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用「吧」或者「罷」。

現在「罷」用的較少了,口語交談中基本不用,更多的是在書面上。

我們也很少考慮這兩個字的選擇問題,因為基本都是用「吧」。

你改悔罷!

12樓:叁拾貳畫生

罷=吧+算了/別再反駁了

罷也算是我平時比較喜歡的乙個語氣詞,是包含了某種情緒的。記得最初似乎是在魯迅的文章裡看到了,覺得增強語氣。

舉個例子:

就這樣吧。

就這樣罷(就這樣吧,不要再反駁了)

也吧(?什麼鬼 )

也罷(算了,這樣也行吧)

13樓:縹緲孤鴻影

罷這個字,我很喜歡用。

因為這個字,可以引申出很多的語氣和一些不好去表達的意境。

不去舉列子了,太長。

只能說配上三兩低嘆,一陣沉思,尤為能體現。

不過這個現在變得有些不好用了。

不光是因為白爽的問題,還因為這種文風著實是不好去駕馭。

你通體下來寫得白的很,這等字眼出現的多了,反倒是有些四不像。

只能說不適合。

吧…自己去讀上兩遍,加在幾句話後面,自己去琢磨琢磨,就能夠理解到其中的無足輕重之處。

若是說我現在的感覺,那就是覺得隨意。

這用女頻撒嬌還行,尋常用來寫文用多了,感官差強人意。

至於說改…兩者的意思不想通,你為什麼要去改呢?

前者重在自己內心的情緒調動,後者就是個語氣,根本難以混為一談。

難不成因為讀起來音節差不多?

這不叫意境改變,我反而想將它稱之為,錯別字。

14樓:李思林

看了大家的回答,普遍覺得罷更悲涼。這個字給人們的直觀感知是這樣的。

我覺得原因有二,一是許多文學大家,尤其是魯迅喜歡用罷,而魯迅是以冷峻深邃的筆調出名的,大家看到這個字就會想到魯迅,進而產生悲涼感的聯想。

二是「罷」字多與罷了,作罷這些詞相連,會讓人產生無可奈何的聯想。

15樓:深具世界眼光

意思的確不一樣。而不僅是裝逼。

「罷」更悲涼、更深刻、更思考。

吧也許能改成罷,不過會顯得無病呻吟。

不過罷卻不能改成吧,力量就不夠了。

如果、倘若這種的感覺也一樣。

後者更有文化氣息吧

16樓:笠笠笠

這必然是受到魯迅先生影響了罷?(狗頭)

應該在百年之前,罷意思也就同於現在的「吧」。小學時候,上到高年級作文寫得多,就不經意會用上,於是感覺這篇作文,有了大師風範。

讀起來的話,我有時候就按照那「罷」的原意理解去,語氣強硬,更有魯迅先生的哀嘆!

而自己筆下,也會哀嘆,也是無奈。

17樓:貓科大叔

改成「爸」肯定會給文章帶來巨大的感官改變,「吧」是第一聲,「罷」是第四聲跟「爸」乙個音,如果你把文章中的「吧」改成「罷」,

我是很願意聽你朗讀的,

想象一下,乙個龍傲天的主角,在生死對決際,龍傲天衝上去對著魔王喊:去死罷(爸)!

然後對面魔王:誒!乖~

你說龍傲天是不是要當場自裁,

「好吧」容易聽成「好爸」~~~「吃吧」我會聽成「吃,爸」~~~~你念「隨風去罷」我會以為你在趕我走(手動滑稽)你說:我們之間沒什麼好說的了罷,我會贊同你的觀點,畢竟你是這麼彬彬有禮。

你這樣一改不但會讓聽者覺得你總在叫他,

還會覺得你很懂禮貌,態度非常好,

但同時也會給讀者很大的心理壓力~~~~

慎改!!!!

18樓:

因為四聲語氣,是生活中強烈的語氣。

我父親有時候會在有些小事情對我失望,說的就是「罷!罷!罷!我看你了屌那了啊!」,確實心裡上能感受到強烈的情感。

19樓:汪Simon

看起來不是那麼好吧,算了,改一下吧

原句:一天,乙個人說道:開個燈吧,太暗了,看不清楚改後:一天,乙個人說道:開個燈罷,太暗了,看不清楚哪個句子聽著親民,你應該知道罷

20樓:就當天下一場夢

圖書館理員直呼內行。

讓那些,內外反d派,在我們面前發抖罷!

讓他們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

中中國人民不屈不撓滴努力,

必將,穩步滴,達到,自己的目的!

21樓:人生解剖師

除了助詞,吧還存在於某些專有名詞和動詞中

1.我們昨晚去酒吧玩了

我們昨晚去酒罷玩了(看不明白)

2.他吧,身體不太好

他罷,身體不太好(看上去還好,聽起來就不太對了)3.他吧了煙

他罷了煙(像是戒菸了)

4.吧嗒一聲,門關上了

罷嗒一聲,門關上了(這門聲音挺大啊)

5.不要隨便吧唧吧唧嘴

不要隨便罷唧罷唧嘴(這嘴皮兒像是要禿嚕了)

22樓:玄袂臨風

吧和罷都是語氣助詞。

用在一段文字的最後,我們會感覺「吧」更適合疑問句,有祈求疑問的語感。更適合加上問號或句號。

「罷」更適合陳述句,有命令和嘆息的語感,更適合加上嘆號或省略號。

這是為什麼呢?

語感的形成,是慢慢發展變化而來的。

句尾用「罷」這個詞,在建國前,和我們現在用「吧」是一樣的。

區別就是,建國前有個魯迅。

在我的印象中,魯迅極少用「吧」。

魯迅的作品,有很強烈的個人特質。隨便抽出幾百字的名家作品,很難分辨莫言和陳忠實,即使兩個人文風差異很大,比如王小波和錢鍾書,找一些特定文段,也很難分出來。(不信的同學,可以猜一下)

校長是位老科學家。這「老」字的位置非常為難,可以形容科學,也可以形容科學家。不幸的是,科學家跟科學不大相同;科學家像酒,愈老愈可貴,而科學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錢。

將來國語文法發展完備,終有一天可以明白地分開「老的科學家」和「老科學的家」,或者說「科學老家」和「老科學家」。

但魯迅和所有人都不一樣,隨便幾十個字就足夠判定了。除非是故意仿寫,只要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一眼就看出來了。

除了「罷」之外,魯迅也很喜歡把當代漢語中的「她」寫作「伊」,「比如」寫作「譬如」。

加上魯迅的作品,國民度實在是太高了。用「罷」自然而然就帶上了一股「魯迅味兒」,特別有一種俯瞰眾生的感覺,形成了這種特定的語感。

如果沒有魯迅,句尾用「罷」和很多可以通用的簡化字一樣,慢慢被人忘記了,最終消失不見。

語感的變化,隨著時代變化,會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比如「山楂啊梨」這句話的語感,和水果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還是自帶唱腔,BGM和服化道的飛天敦煌。。。

我們現在使用「罷和吧」,是沒有區別的。

魯迅用文字,給中國人留下了鮮明的時代印記。或許關於這兩個字的使用,可以用這樣的一句話來回答。

白話文一百年來,其他的作家寫出各式各樣的好句子,魯迅提供模板。

一百年後的今天,那個背影慢慢走遠。

想要揮揮手,卻已經看不見了。

只能在心底默念,

再見吧。

再見罷。

把普通ukulele改成電箱ukulele,能實現嗎?

郭佳 我雖然沒實踐過,但是從電學知識上來說還是略懂一點,說說看。原聲樂器的電聲化,無非兩種基本模式 不包含電鋼這種原生就是電子樂器的 1.聲音頻號轉換為電訊號,本質就是各種各樣的話筒。無論是木結他那種夾在板子上 沾在共鳴箱上還是裝在音孔旁邊。本質就是拾音。2.振動訊號轉換為磁場訊號轉換為電訊號,例如...

mac mini把電源模組改成電池可行嗎

很早就有人改造成12v dc in供電了。拿電池組做乙個充放電電路就完事咯。上面鏈結裡的裝置是為音訊發燒友準備的,他們為了遠離交流電無所不用其極。所以濾波電容用的很誇張,實際good enough的電路設計可以小很多。 Luv Letter 給題主潑潑冷水 一般來說有這種想法並且能做到的都是有 EE...

為什麼嘉靖皇帝把明太宗改成明成祖?

楊同光 名朱厚熜繼位,萌生了想把自己的父親追封為皇帝,並享受太廟的念頭。但是,太祖朱元璋規定。太廟可以供奉九個牌位,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時,太廟的牌位正好用完了。在此背景下,如果嘉靖皇帝想要讓自己的親生父親進入太廟的話,必須把另乙個皇帝的排位移出去。這個時候,有些大臣就提到了永樂皇帝朱棣。考慮到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