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靜坐,任憑雜念出現,不作意止念,是否最終也能像湖泊一樣自己清淨下來?

時間 2021-05-08 16:11:48

1樓:智慧型女神阿庫婭

很多練習者都把念頭當看作敵人,

我卻認為這是乙個好的徵兆頭,

這說明我們能夠思考,

而只有死人才沒有念頭呢。

念頭是自然現象,念頭是法。

當在鍛鍊覺性的時候,

如果念頭公升起,不用去做什麼,

不用對治它,就是不要打壓它,

也不要去跟隨它,不要去控制它。

重要的是不要跳進念頭裡就行了。

要有覺性,及時地、中立地知道它,

念頭就會自己滅去。

如果還沒有滅去,

我們就回來有覺性的覺知肢體動作,

把這作為原則,

不要忘記這個原則。

來盡自己的責任在覺知身體上,

讓它和念頭比賽。

如果我們不去理念頭,

不去給它添油加醋,

它就會縮短時間而且很快生滅。

如果我們越不重視它,

念頭就越不會公升起。

其實對於修行人,念頭越多越好。

因為我們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去鍛鍊覺性。

不要去厭惡念頭,

因為它也一樣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阿姜甘澎

2樓:無塵光

靜座修禪定的人一定要持戒,另外要懺悔過去的業障,常行懺悔,這樣念頭慢慢才能從裡向外清淨下來。不消業障,舉心動念都是業,念頭想清淨也清淨不下來阿。業障少了,即使不靜座,心自然清淨智慧型就會生出,靜座修禪也容易成就。

3樓:

你要是修戒功夫深了,平時行走時刻覺知和專一,確實可以,但是平時偷懶想靠往那一坐就達到無念,基本都會掉舉和昏沉。

而且只在靜坐時下功夫,平時行走以及待人接物總是散漫,任由雜念賓士,也很難清淨下來,說到底,無論修佛修道第一步都是變換氣質的功夫。

4樓:品牌節度使

不對,佛家修行有句話: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心裡面雜念泛起,要馬上覺察到,然後回到自己的修行路徑上,念佛也好,念咒也好,回來就好,長此以往,就能一念精純,用禪宗的話說,功夫打成一片。

你任憑雜念泛起,不聞不問,是準備睡覺呢,還是想幹嘛?

5樓:張時民

佛法最重要的是四正勤,就算具體方法有問題,但有四正勤,大方向就沒有錯。令未生惡法不生,令已生惡法速滅,令未生善法生起,令已生善法持續。五蓋都是要有意識去除的,貪嗔疑掉舉昏沉,胡思亂想就是掉舉,不去努力消除它,只會越想越神思疲倦。

善法就是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做個比喻,田地裡有雜草和莊稼爭養分,農夫一定會盡力把雜草拔光,而不是在一旁觀察雜草的生長規律,因為等到研究出結果的時候,莊稼早就完蛋了。

6樓:十里塵華笑春風

定,有世間凡夫定與出世間解脫定,需要學習佛法實修打坐去辨別清楚兩者間的同與異。至於題主的問題,是可以像湖水一樣的,但是人並非無情無識的湖水,所以能這樣做需要要有個前提,就是先要明心見性,見到自家本來面目,自地本來風光,才可以。此即,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的本心。

還以湖水做譬喻,你知道湖水不動不搖自然波浪沉伏,歸於澄淨,是因為你先前已經見到湖水澄淨的自然本貌,並認定此為湖水本身的自性,因此知道湖水如何波浪翻騰,只要不去傾動攪渾它,放任它自然本性的功能自然發揮,自然就回歸本性原貌的澄淨無波。

7樓:齊天大聖

我認為會睡過去。禪定是專注狀態,比如你如果寫書法,這就是一種定,定中必須十分清醒,對某樣事物極端的專注,也就是我們講的聚精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