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為何會在二戰後成為超級大國

時間 2021-09-10 08:05:20

1樓:Michael 蘇

簡單回答這個問題的幾個基本邏輯。很久沒有做過仔細的資料查詢,基本邏輯供你參考。

第乙個,影響國力的要素有哪些。美國學者克萊因提出的國力評估公式,即PP=(C +E +M)×(S+W);其中,c代表人口和領土,e代表經濟實力,m代表軍事實力,s代表戰略意圖,w代表國家意志。這是現實主義流派中乙個重要的思想觀點。

雖然有其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仍然對國際政治的現實歷史有一定的解釋意義。

第二個,具體來解釋這個問題。

一是蘇聯的領土和人口。相比較歐洲國家來說,蘇聯的領土面積毋庸置疑的優勢,這一優勢帶來的關鍵是戰略縱深,這決定了在戰爭過程中,蘇聯大範圍向遠東地區轉移工業設施,工業基礎沒有被徹底摧毀。當然,領土面積更大,也給蘇聯提供了更多能夠自給的戰略物資,例如石油,這也是納粹德國期望獲得的部分。

蘇聯的人口相比較歐洲國家也是有一定優勢的。而重要的是國家意志,這個後面再聊。

二是蘇聯的經濟實力。蘇聯建立之後,採用了計畫經濟的模式。但是戰爭帶來的是戰時工業的集中生產,其實在不摧毀工業基礎的前提下,戰爭其實為工業生產提供了極大的需求,供給會增加,經濟活動會增加,戰時經濟為特定行業帶來發展的機遇。

這個也是美國為何能夠依靠兩次大戰完成崛起的重要原因。蘇聯的戰略縱深保護了關鍵的工業基礎,這也為未來蘇聯人在機械化作戰中能夠戰勝德國奠定了基礎(蘇聯的坦克太多)。那麼僅從戰爭結束時刻來看,相比較歐洲殘破的廢墟,蘇聯反而有更好發展的基礎。

再者就是作為戰勝國,蘇聯也從東歐和東部德國獲得了很多資源,這個有些並不光彩,也造成了後期東歐和蘇聯關係緊張的重要原因。當然,還有德國的科學家和技術,蘇聯人也搶走不少。

所以,經濟的關鍵要素,資源、人力和技術,其實蘇聯人通過戰爭都有幫助,經濟越打越強也是正常的。

三是蘇聯的軍事實力。戰爭之後蘇聯軍隊相比歐洲已經是絕對優勢了,美中國人的陸軍也不一定打得過蘇聯紅軍。在戰爭期間,大量的機械化裝備服役,雖然質量沒有德中國人好,但是便宜,數量還多。

就美中國人還能比一比了。當然,戰爭結束之後,蘇聯人整體軍力弱於美國,這個一直延續到越戰。

四是戰略決心和意圖了。這個簡單來說。這個公式裡是乘法,是有極強的放大效果的。

一是意識形態下,以及衛國戰爭的背景下,蘇聯國內較強的團結意志。再有就是其輸出意識形態的意願,史達林的個人意圖,等等原因,相比較戰後的歐洲疲憊不堪的狀態,蘇聯人是「戰勝了企圖打倒他們的帝國主義分子」,畢竟自從蘇聯建立以來,西方國家對布林什維克就是敵對的態度,因為後者要讓無產階級推翻現有體制。那麼當蘇聯獲得了物質上客觀的能力之後,其進行意識形態的對抗的意圖就非常堅定了。

兩者之間是相互加強的。

綜上來看,用國力公式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什麼戰爭之後,蘇聯的國力反而是相比歐洲國家增強了。

另一點多說一下。二戰之前,世界上仍然是列強為利益的對抗,這是世界上國力較強的國家之間的對比關係決定的(美英法德日);二戰之後,列強迅速衰弱,戰爭摧毀了經濟、工業、社會秩序,但美國和蘇聯之間的意識形態之爭成為了最為重要的矛盾。這樣的背景下,國際上大國之間的力量對比(美蘇)決定的。

以上,供參考。

二戰後美國為什麼不打蘇聯而選擇冷戰?

喵喵喵 因為二戰後很長一段時間蘇美是盟友,共同肢解英法殖民體系,蘇聯人搞民族解放,美中國人搞民主自決。比如 蘇伊士運河戰爭,就是英法打埃及,美蘇支援埃及,最後埃及儘管戰爭輸了,但是還是收回來蘇伊士運河的主權。 紅褐光 很簡單,得不償失,蘇聯在戰後雖然滿目瘡痍,但是仍然有一支強大的陸軍,即使美軍能在海...

為何二戰後德國的戰爭賠款遠高於日本?一戰後德國戰爭賠款過多才導致了二戰?歐美沒有這方面顧慮麼?

李晉級2 因為大家都知道德中國人是什麼東西,不過,這些年,德中國人真老實。德國賠款多是因為,歐洲人被傷害大。大家都是歐洲人,都是主流,當然得壓制一下。由於判斷失誤,蘇聯對於東德壓制更狠,而西方則是反之。所以,德國恢復還是很快的。總之出於處置德國能力的意圖,對德國確實是很高的壓制。日本傷害的是亞洲人,...

為什麼以色列沒有效仿蘇聯在二戰後將德國東部領土的德裔居民逐出的方式,完全驅逐巴勒斯坦人?

鵬鵬 中東周圍幾億阿拉伯人穆斯林,以色列犯不著全都徹底得罪。對內,有拉賓和阿拉法特和談,現在法塔赫和以色列和解,很多巴勒斯坦人還在以色列打工 對外,有以色列和埃及和解,再不打仗 以色列現在甚至要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和解,以共同對抗伊朗。就算以色列有這想法,美國也不允許。美國把以色列當棋子打手,不能放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