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匿戰爭中的坎尼會戰和扎馬會戰那個十分被推崇的戰術的細節究竟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5-07 03:30:30

1樓:三營長的德國炮

答非所問來了。

扎馬戰役的失敗並不能歸結於漢尼拔對戰象的錯誤使用。西庇阿十分聰明地用號角打斷了漢尼拔戰象的進攻節奏。漢尼拔的戰象進攻組織也不無可取之處,第一,漢尼拔受到發狂戰象衝擊潰敗的軍隊只有一翼,因此漢尼拔必然採用了斜擊式戰術;第二,漢尼拔的戰象儘管被打斷節奏,但仍然有效打散了羅馬前軍組織,讓自己的蠻族傭兵取得一定的優勢。

戰鬥的轉折點在於第二階段末期,當雙方第二線部隊都消耗過多時,西庇阿投入了他第三線部隊進行包抄進攻。漢尼拔卻巧妙地逼迫訓練度不足的己方一二線部隊向側翼機動,消耗羅馬精兵的衝擊力,自己未投入戰場的第三線義大利南部方陣兵卻重重打擊在羅馬中軍。這是扎馬戰役這整部戲劇的高潮,這個高潮將由羅馬騎兵終結掉。

羅馬的優勢騎兵回來了,他們已經將漢尼拔的騎兵趕出了戰場。漢尼拔的部隊遭到騎兵猛烈衝擊,引起了大規模潰逃。我們很驚訝漢尼拔在扎馬的最後階段沒有任何關於他倉皇逃竄的記載。

或許在最後他那偉大的軍事天才仍然讓他組織了一次有效的撤退。但一切已成雲煙,迦太基從此以後再也無力拼湊一支野戰軍與羅馬對抗。

2樓:深淵會回望你

坎尼會戰是一次典型的錘砧戰術,用步兵做鐵砧,黏住敵方,以機動騎兵做鐵鎚,先殲滅或驅逐敵方的機動兵力,然後從對方步兵後方包抄,使失去機動能力的敵軍腹背受敵,最後就像鐵砧上被鎚擊的鍛鐵一樣被錘平。

3樓:楊少康

瀉藥,我知道的不全面,我就盡可能答吧。兩次會戰都有一次共同點,那就是增加橫度,縮小縱深。坎尼會戰中,面對人數佔優勢的羅馬軍隊,漢尼拔決定犧牲縱深,實現對羅馬人的包圍,當然這存在很大的風險,一旦被突破,那就完了。

扎瑪會戰中,漢尼拔想故伎重演,但是西庇阿通過迦太基軍隊背後的揚塵判斷出他們在縮小縱深擴大橫度,於是他也這麼做,避免被包圍。關鍵在於羅馬騎兵後來打敗了努公尺比亞騎兵,避免了側翼的危險,並及時趕回來參戰,導致了迦太基方面的失敗。

我知道的大概就這麼多了,沒仔細看過,也許有很多漏洞。

想了解布匿戰爭,有哪些書可以看的?

僅僅是想要了解的話,看鹽野七生 羅馬人的故事 系列第二冊 漢尼拔戰記 就足夠了。如果對這段歷史很感興趣並且想要更深入地學習,而不是當故事去讀,那就得讀Polybius和Livy的著作了。Polybius的歷史一共40卷。第1卷是導論,概述了第一次布匿戰爭的情況,雖然是概述,但也算是比較詳細 第2卷寫...

為何在布匿戰爭時期幾近血不流幹死不休戰的羅馬人在贏得勝利後的不到半個世紀就腐化的如此之快?

黯天 搬運一下以前寫馬略改革的乙個回答。馬略改革對羅馬的影響 早期羅馬公民軍是有財產限制的,因為他們的裝備需要自備,而只有擁有一定財富的人才能負擔得起這樣的 奢侈品 但是眾所周知,任何乙個脫離了原始氏族公社的國度都終將面臨乙個尖銳的問題 土地兼併。而羅馬在當時是乙個標準的農業國。公民兵會面臨這樣乙個...

《復仇者聯盟3 無限戰爭》中最後的瓦坎達戰役中,需要多大規模的常規部隊才能打贏這場硬仗?

海寇 說個簡單的問題,換做普通軍隊連外星人你都沒見到就被外星人的飛船砸死了。滅霸的軍隊本來是準備直接空降瓦坎達內部的,因為有保護屏障進不去才降到森林裡的。飛船落地那個威力落到了軍隊陣地上。嘖嘖嘖 左逗士 所以為什麼瓦坎達號稱黑科技引領世界潮流,還是要隱居,五常還是五常?什麼?無意爭鬥?善良?打不過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