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普通士兵作戰時攻擊是隨機的還是有目標性的?

時間 2021-05-06 17:05:11

1樓:金雲

戰爭不是打群架,即便是冷兵器時代,戰爭也是很複雜的。

對普通小兵而言,他受到的訓練是要求聽從小隊長的指揮,跟小隊長保持協同,按小隊長的要求動作。至於本小隊怎麼和別的小隊協同,那是小隊長的任務。對小兵而言,看清楚小隊長的旗號,聽小隊長指揮跟隨小隊長動作就可以了。

軍紀嚴的冷兵器部隊會要求小兵以保護小隊長為優先任務,因為冷兵器時代民眾文化素質低,並不是每個小兵都有當小隊長的能力,那麼乙個能夠理解上司意圖、能夠指揮下屬的小隊長就是乙個小隊能夠被上層軍官指揮的關鍵,所以,冷兵器時代的軍隊會以軍規的形式要求士兵保護隊長,保護不利會受到重罰。

正常來講,步兵需要排成佇列或者兵線之類的,平時練兵也就是練這些東西。保持陣形不崩是重中之重,士兵個人的戰鬥力反而是次要的。練得好,就可以保持住陣形擠壓對方直到對方陣形崩潰,然後在區域性形成以多打少,直到對方徹底崩潰逃命,然後有騎兵的話就可以追殺造成大量殺傷。

練得不好,就只能在原地擺陣,等著對手來擠你。要是雙方水平相當,雙方就會形成僵持,比拼後勤。形成僵持局面,在冷兵器戰爭中很常見。

以上,士兵在陣列中的位置是固定的,那麼他能攻擊的人就那麼多,自主選擇的餘地不大,而且要聽從小隊長的指揮

至於中上層軍官怎麼指揮,嗯,那是另外的問題了。題主問的就是小兵的行為,那麼就這麼多吧。

2樓:

感覺我看了這麼多冷兵器戰爭片中聽到頻率最高的台詞是「hold you position」。保持陣型緊跟隊友往前推便是,誰在進攻路線上就砍誰,指揮官說砍誰就砍誰……

3樓:呂常安

諸多因素影響小兵的行為邏輯啊,存活率和收益率的比例、文化氛圍、戰場局勢、天氣、受訓情況等等。冷兵器時代偶然因素太多了,無論上述哪一點都可能成為決定性因素

日本小足輕的話,估計就是閉著眼、挺著槍、跟著隊伍,聽見大炮響不跑是傻子,找機會就捅個大將換錢(落武者狩)

威尼斯小兵的話,要弄清自己當天的雇主是誰很麻煩,談好了價錢再裝裝樣子

日耳曼系統的小兵上戰場的時候估計都不怎麼清醒,但是很拼吧,死了的話,牧師說可以上天堂,媽媽說可以去瓦爾哈拉,簡直穩賺

東正教系統好像主攻高科技,甲冑騎兵和希臘火什麼的,普通小兵影響很小吧

中東民族、維京人和東北亞地區民族估計都是打草穀的心態,是農(牧)閒時期擴大再生產的一種手段吧,平時怎麼打獵,現在就怎麼射箭

冷兵器時代士兵如何分辨敵友?

長夜漫漫 小規模衝突的話都認識,大規模衝突的話靠衣服或者是一些裝飾物,方言等。最常見的,成本最低的是裝飾物。比如說黃巾軍,紅巾軍就是靠戴個相同顏色的頭巾來識別敵我的。赤眉軍更簡單畫個紅眉毛。其次就是統一制式軍裝。從古到今成規模的軍隊都有正式的軍裝用於區分敵我,軍裝的有顏色的不同。比如秦朝都是黑色,黑...

冷兵器時代單兵作戰能力最強的步兵兵種是什麼?

戰史小哥 岳飛鬼嵬軍,以步兵克騎兵。日常硬剛鐵浮屠這種重灌衝擊騎兵,羸弱的宋朝vs如日中天的金朝,還能打的有來有回,這種戰例和規模,不多。 為何我第一反應是這玩意兒 好吧說正事 個人感覺應該是魏武卒吧 荀子 議兵篇中提到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

冷兵器中作戰能力最強的是那種?不侷限於單挑,群戰

臨淵 劍在中國與其說是一種兵器,倒不如說是一種禮器。先秦君子佩劍和玉,顯示自己士大夫的身份與地位,是身份的象徵,因為古代一般只有有身份的人才會佩劍,所以劍就成了君子的象徵。但是戰場上,單挑,劍不如刀,刀不如槍 群戰,在弓弩面前都是弟弟。 葉蒼 陣型的話當然是長矛,騎兵衝鋒梭鏢長矛衝過去之後掄戰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