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直播表示大二要開始思考是否要讀博,你是什麼時候去開始決定要讀博士的?

時間 2021-09-09 19:55:54

1樓:

他說的沒錯。

從大二開始思考,並不是說大二就要決定。

按研三畢業讀博來算,大二開始思考也就是提前5年左右開始規劃,這是符合基本規律的。

類似的話俞敏洪也說過,他大概的意思是:年輕人應該在20來歲(我記得說的是24歲之前)想要自己要幹一輩子的事業。他所說的「預謀」還要更早。

年輕的時候其實非常害怕選擇,總會擔心選擇了A路就肯定會放棄B路,於是B路的可能性就沒有了。

這種擔憂並不是沒道理,但如果把握得不好就一直在做選擇卻沒有進步。

事實上通常早做好了決定,尤其下定決心一條道走到黑的人,往往都有更好的結果,因為他們更早地開始積累,自然也就更早地上岸。

當然了,要想盡早想通並下定決心是困難的。

如果想要早做決定,那麼就要早點動起來,去調查,去聽取意見,去實踐。

2樓:國際科學編輯

你小的時候,你媽常告訴你,穿褲子不能露腳脖子,你聽嗎,啥階段思考啥事兒就行了。我不同意施一公的說法。此外,我讀大學的目的不是考博士,而是享受我大學的時光,掌握大學我應該掌握的知識,這是我人生寶貴的四年,不是用來做讀博基礎的四年。

3樓:夕木

利益相關 P大社科博二

決定讀博是碩士第二年年初,發現在海外學社科的回國基本沒地方去只能轉行,想繼續做本行只能繼續讀博。再加上自己有不服輸的勁頭,一直想做點什麼讓家人都稱一句牛X的事情,乾脆決定讀博了。

開始讀了之後才知道,歪打正著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線。

正在科研考公兩手準備,誰看得上我就去哪。

和Tzar師兄一樣在考慮如果畢業了沒尋找到合適的喜歡的工作要不要再讀乙個博士,總感覺我們這個行業如果要在國內高校競爭的話乙個博士已經不太夠了。。。

最後,不是對科研或者對所從事行業有十足的熱情且家裡不是很小康的話,社科博士建議謹慎入坑。

4樓:foxbat25mig

我是在上碩士時,被我爸半忽悠半強迫,加上班上一共十二人,、共七人讀博(中中國人共八人,六人讀博)的大環境,稀里糊塗決定讀博了。

5樓:野生搬磚王

這個問題本身,至少於我並不成為問題。很慚愧,但我小學的志向確實和很多人一樣,在當年幾乎是爛大街的回答:要當科學家。

於是自然要讀完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碩士、博士。後來做生涯規劃種種,參加競賽,進實驗室,準備申請出國拓寬眼界,也都並沒有考慮過其他可能性。

但細究起來其實也很有意思,這算是孩童單純的志向,抑或只是天天聽科學家故事被灌輸的想法?有沒有自己的思考在裡面呢?很難說,而且如同信仰一樣,一旦形成並歷經時間打磨,輕易難以扭轉。

經歷這些之後再回頭來看,仍舊是很難說。如果不開上帝視角,再選一次我可能會作出同樣的選擇:既然智力和體力足夠,為什麼不挑戰智慧型的極限呢?

6樓:Yi Luo

大二下學期,大二公升大三的暑假準備GRE,大三上考過。不過那會兒對讀博真的沒有什麼概念,只是看身邊的人都開始準備才隨大流。真正弄明白讀博是什麼,該怎麼讀博,已經是出國後三年的事情了。

7樓:

哈哈,我們同學裡都有乙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讀研之前都吵著要讀博,但是上了兩年後放棄了2/3,大家都說只有讀了研才知道自己能不能讀博,適不適合讀博。

自動化大二,打算考公,已掛3科,要降級轉專業嗎 到考公崗位多或者難度簡單的專業 ?

江蘇中公教育 雖然題主現階段學習上出現了問題,但是幸運的是發現得及時啊,有畏難心態是正常的,為何不現在調整好心態,一鼓作氣,多花些時間去把落下的課程和知識補上呢,先把畢業危機解決了。公考可以在大三暑期或者是大四開始著手準備,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目標,瞄準想要報考的地方和崗位,備考才會更有方向感。剩下的大...

目前大二,昨天偶然認識乙個研一學長,要怎麼追呢?

忘語 研究生也沒啥,我現在就是研一,已經習慣了研究生狀態變成真正的研究生了吧。我想從我自身的對比給你建議吧,畢竟都經歷過大二,咱們大二那時候狀態應該也都差不多。如果說要和我大二的時候做對比,區別還是很大的,可以說這兩個時間點對於我自己來說有很多不同。1.首先是目的性,做事情之前會更多考慮投入和產出,...

大二機械專業要分方向了,請問一下前輩們哪個比較好?

模具百曉生 二本學院,應以專業實用,好找工作為主。建議優先先模具專業,這專業學好了絕對是設計師,以後在工廠中至少是技術工程師或中層以上幹部,以後創業也非常方便。 具體課程的區別你可以諮詢下學長或者老師。我們學校當時幾個小專業沒什麼太大差別.大部分課程都一樣的,也不會影響以後就業方向。 沸騰的海浪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