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高校發布 2021 年強基計畫招生簡章,有哪些資訊值得關注?

時間 2021-09-09 05:32:19

1樓:應似貓貓踏雪泥

依然是只有銀牌以上才給你當人看,銀牌以下,一律失敗?

如此,省一證書看來只能當廁紙了

這樣做的唯一結果就是,讓廣大二流及以下985高校招來的只是希望拿羥基當跳板的高考高分混子

然後一些熱愛基礎科學,卻競賽失利(Cu或省一)的學生要麼去到更差一點的學校,要麼復讀或跑路,面臨乙個與他們自己的基礎學科專業水平與熱愛程度完全不匹配的未來

這樣做,真的值得嗎?真的符合了「強基計畫」的初衷嗎?

可悲(深夜心情或許有點偏激,如有不妥,請指出,我會考慮修改)

2樓:潘老師

重點關注下,2023年多了乙個確認環節。要求考生在6月12號-20日登陸系統進行確認並簽訂承諾書。這個可能是為了應對很多學生通過了初試確不去面試的尷尬。

具體承諾什麼並沒有說,只有等到系統開放的時候才能看到。

3樓:愛培優

和一些悲觀主義者不同,我們還是比較看好今年強基的,原因就是今年北理工的簡章和去年相比,有一些變化。

拋開招生省份、增加筆試、增加選考要求不提,只看這個↓

今年北理工增加了確認環節,但是這個確認環節卻不太「合理」······首先看紅線部分,確認需要在6月12-20日內完成,明顯是在高考出分前,所以顯然確認環節不是為了讓考生用高考分數準確衡量是否參加考試。

再看藍線部分,確認環節需要簽訂承諾書,並且明確了簽訂承諾書後再棄考的,後果由考生自行承擔。但是棄考有什麼後果呢?劃重點——自動放棄。

這麼一來,和去年沒有確認環節,沒有承諾書,有什麼區別呢?本質上都是「棄考=自動放棄」。

這麼看,北理工的確認環節好像很不合理、很多餘對吧?

因此,很有可能的情形是,北理工的簡章並未展現今年政策的「全貌」,而全貌極有可能是部分高校小幅開放限報(比如限報2所高校),然後在高考後出分前,由學生自己估分並且判斷參加哪所高校的校考。

單就這乙個點來看,有點類似於高考志願,和原自主招生政策。

不過這僅僅是猜測,因為目前公布資訊過少,我們也只能等更多學校發布簡章後,再來看今年的政策是否會更加利好。

4樓:拉爾夫

和去年差不多。

我有乙個同學就是去年北理強基應用物理。不過說起來真的很奇怪,當初一起學物理競賽學的比較好的同學都沒走強基(除了最強的那個去了北大強基),但是學的最差的卻走了北理的強基。

2021強基計畫報考清華還是北大更好?

如月千早 文科強基計畫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給的都是漢語言文學 古文本學方向 歷史學 哲學 北京大學還有考古學 這三個專業無論哪乙個都是北京大學佔據優勢,所以選擇北京大學沒有問題。強基計畫的專業都是以基礎科研導向為主的,想找工作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選擇強基計畫之前一定要想好,你想不想賺錢,如果想要畢業後高...

清華大學公布 2021 年強基計畫招生簡章,有哪些資訊值得關注?

港澳留學專家肥佬 這幾天,國內各大高校的強基計畫招生簡章陸續出台了。對於想報考港澳高校本科的高三學生有一定的影響。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是在內地高考的提前批進行填報。因為強基計畫今年做了調整。他的錄取批次優先於國內高考的任何批次,因此學生如果被強基計畫錄取,就不能夠被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

如何看待強基計畫名額分配更偏向於高校資源更豐富的地方?導致名額分配不均加劇?

很簡單,給你更多的名額你有沒有這個能力?強基計畫針對的是基礎學科,換言之,是很多時下不熱門,甚至冷門的專業。那麼經濟上的差距導致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要追求的是熱門學科,更好的工作前景,而非基礎科目。但發達地區相對來說有更多的家庭可以支撐孩子進行基礎學科的學習。且相對來說發達地區對應試並沒有那麼固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