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後考公還是考研?

時間 2021-06-08 14:58:39

1樓:蹬蹬蹬蹬蹬

前兩年,工作年限不滿足要求可以先考研究生,考上了就去,考不上就等2年後繼續考公

兩年如果還考不上研究生的話說明不適合考研。那直接去考公挺好的。如果考上了,學歷提公升之後選擇機會更多也是一件好事兒

考研拼的是毅力,考公是毅力和運氣。考公可以這麼一直考,直到35周歲,你要肯努力 ,全國那麼多考試,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地方,並且這兩門考試也有相通的地方,就是政治這門課。可以說兩種考試的政治課可以互幫互助,融會貫通。

加油,祝好運

2樓:臨佳

嘗試考過公務員,然後你把這個選擇和素未謀面的但是可以更好幫你拿到更多機會的考研放在一起。

嗯,看得出,你是想考研後,考公而且最好是選調。

無論你怎麼描述,考公都是兩年之後的選擇。讀研也就讀兩年噢。

反正,你的終極目標就是考公,想考研獲得更好的機會,只是你無法判斷考研難度。

1.會計專碩非常熱門,一志願不行就調劑無門了基本。建議你選院校之前,先看定向選調的名校有哪些,不然考了之後發現你學校並不能選擇好的區域。

2.擇校之後,距離今年考研還有約七個月。你最迷茫的是考研難度,主要是你不知道考什麼。

要是跟你說考研跟初會差不多的你肯定立馬辭職信心滿滿對吧。

所以,建議,找直系師兄師姐,做套題,衡量一下自身水平,然後制定計畫,看複習量要不要壓縮。就是,考研難不難?做套真題就知道了。

3樓:形同陌路

考研吧。

考上研究生後,可以在考公或者去菸草、國家電網。提醒一句,中石油還是算了吧。。

但是會計考研的難度很高的,考雙一流會計專碩起碼得220+吧,具體的可以去查查往年的成績。

4樓:

可能我的回答會有兩個比較極端的答案,這個更多的是看你個人的思維方式和選擇傾向。

(先做個熱身吧)

我舉個例子:

主人公小金,在大山中迷失了,一直找不到回家的路,不知不覺逛了一天一夜

正當絕望之時

前面出現了兩棵果樹,幸運的是,上面都掛了一定數量的水果

左手邊一棵,是火龍果樹,樹不高,但是長在靠近懸崖一邊的位置,並且中間還有一段可見的長滿荊棘的路段,大概一兩百公尺的樣子。

左手邊一棵,是一棵桃樹,樹比較高,所以比較顯眼。如果不是樹高,不可能這麼遠都能看見,並且隱約可見的是,好像那邊是不止一棵桃樹,看起來很可能存在一片小桃林的可能。不過距離是真的有點遠,大概一公里左右肯定是有的。

那麼這時候,小金猶豫了。他想,他有以下選擇可以選:

1、就近去摘火龍果,不管桃樹了,然後趕緊找路,最重要的是出山

2、無視火龍果,捨近求遠忍一忍挺到去桃樹那邊,說不定有更大收穫,不管怎樣能有儲備能給自己更多時間找到出山的路

3、先就近去摘火龍果,再往桃樹方向走,去摘桃子一舉兩得

4、每條路都有風險都有可能耗費時間精力卻不一定能摘到果子,乾脆繼續找路要緊,出去了就啥事都解決了。

如果小金是你,你怎麼選?

(先回答好這個問題,可以考慮,但最好考慮時間越短越好,為什麼?因為沒有所謂完全正確的標準答案,而你的選擇,就是你個人思維和偏好的體現)

考公還是考研,就是火龍果樹還是桃樹的問題!

到底選擇什麼?

我先講理論:原則上你其實可以都選,或者都不選,或者只選其一,沒錯吧?

(這不是廢話麼?)

不是廢話,人的思維,有時候連常識都會忽略,要不然幹啥很多人非要把不是矛盾關係的兩個選擇非要做個「二選一」?生活中隨處可見!)

(那麼我要做出選擇,總要有個依據吧?)

沒錯!這就是你做選擇的立足點,也是某種歸宿所在!說白了,問題後面變成了,「我是根據什麼來做出選擇」的問題。

那這個問題的依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要素:

一、個人意願/偏好

你想想如果「我」對火龍果或者桃子過敏,或者我只是單純想著桃子可能更多,我也更喜歡桃子,萬金難買我願意!對麼?

如果我只能選乙個,火龍果挺近,可能能解決我燃眉之急;桃子更遠,在途時間更長,但可能讓我的獲利更大。是否?

個人意願/偏好,會直接決定你價值的判斷,而這個價值的判斷,是你最本質的認知基礎,往往乙個人在這方面是相對固定的。

如果有某個前提(這裡先不說,可以先思考),那麼最終就是個人偏好的選擇問題,並沒有一定正確的完美答案。

二、當時的情境和需求緊迫程度重要程度

如果當時已經面臨著幾乎精疲力竭,你的主要矛盾是迫在眉睫的飢餓,那麼你還會直奔可能的「桃林」選擇這種「二選一」麼?

又如果當時火龍果所在位置,你發現有蛇蠍出沒,如果貿然過去就是「爭搶領地」的激烈競爭,你的主要矛盾可能就變成馬上規避即時的危險,而不是飢餓這種相對暫時沒那麼迫在眉睫的威脅,那麼此時你再餓,你會選擇毫不猶豫去採火龍果麼?

所以,做選擇,客觀分析當時當地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最緊迫的現實問題,是繞不開的必須要去考慮的因素之一。

三、個人的能力/實力

(這個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沒錯,這就是前面說的那個「前提」!不管你選擇什麼,以及能否有能力「我都要」,前提條件是:你是否具有做出那個選擇需要具備的能力!

實力夠強,你就可以"兩個都要"!具體來說,例子中需要的能力,就是攀爬和盡可能避免墜崖風險的能力;山地環境遠距離跋涉和到桃樹那邊的能力;野外生存的能力;辨識方向和危險性的能力等等。

如果你缺乏了某個核心的能力,比如你力量不夠,那麼可能你難以攀爬,那麼火龍果你就不用考慮了,反之亦然....能力是基礎中的基礎。

以上決策過程實際上是從自身要實現的戰略目標角度出發(這個在本文我就不具體展開了),之後內外兩方面的因素,從可行性方面進行分析的一種思維模式。我們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偶爾也在用,但靠的是某種習慣或者可能更多的是靠某種經驗直覺,甚至可能是一時頭腦發熱剛好符合了這種思考過程,更多的時候是因為過多的選擇、過於細碎的資訊而迷失了自我,最終白白浪費了機會或者錯過了最佳的決策時機。

那我們回到我們現在的現實問題吧,考公還是考研?(選火龍果還是桃子?)

你可以對照上面的三個因素,你看看你自身是什麼樣的情況,這些選擇本身自己的性質如何,他們倆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你短期想要實現的目標和長遠目標分別是什麼,他們之間是否是統一的,之後實現的路徑可以是怎樣的,需要你為此做出哪些方面的能力準備和其他準備,實現某個目標的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等等。

你把問題拆解上以上各種各樣的問題進行回答,你的個人答案就出來了。而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有了標準,有了方向你才能拆解細化出來的,你沒有這個思維去尋找這些針對性的問題的話,要麼找不出來,要麼就是沒有針對性。

我再舉個例子:

你找到了乙個很重要的問題:我看重的考公崗位,有沒有報考的年齡限制?我報考的時機還存在麼?有沒有可能先讀研再回來考?研究生學歷報考對於考公有優勢麼?還是反而是劣勢?

然後如果你發現招考公告裡面,你如果讀完研究生出來的年齡,已經超過了招考的年齡(比如35),而你第一目標是考公,那你肯定是不能在考公上拖延時間了(結合戰略考慮的個人偏好和需求緊迫程度)。

你又了解到,考公和考研可以兩個都要,你考上公務員之後你是可以有在職讀研可能的話,那結合第乙個資訊,你就可以得出先考公再考慮在職讀研的計畫。

最後看看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支援這樣的計畫......

這個回答頂多只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所以更多的決定以及相對比較好的答案

還是需要你自己去思考

Anyway

我是花生哥

眾多考研黨背後的男人!

5樓:co棒棒糖to

1.傾向於考研,但是前提是研究生畢業能找到維持生活的好工作,這樣的話考研也挺好,另外考慮下年齡問題。

2.我今年應屆剛考的公務員,公務員大部分的較為清閒穩定,我們這的教師忙碌穩定,兩相比較,你可以料想一下公務員生活是否符合你的追求。

我最近也在思考同樣的問題,是過幾年脫產呢還是參加國考,人的內心永遠是不滿於現狀從而產生追求理想的心理,能正確看待就好了。

6樓:劉M.s

想要做一件事情,開始之前不要怕難度。相信只要努力了,就會有收穫。如果想繼續工作,就考公務員,如果想深造,獲得更高的平台,就考研。

考研還是考公?還是都考?

沐貝雪咧 現在也在想這個問題 自己已經考了初試,只要英語過國家線 就萬事OK 但是現在媽媽想讓我考省考 我還要準備複試 都是三四月份 二選一吧 自己其實不想給家裡太多壓力 但家長肯定是會操心的 會想好多路 然後自己像被綁架了 不知道怎麼辦,還要做出選擇 看本科,如果本科是清北人華五就直接考公,不是就...

考研還是就業還是考公

搖籃 無論考什麼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如果是大四的,現在準備考研,考公已經失去了挺多機會,如果是大三的考公考研都一樣,國考競爭很大,可以主力考研,隨帶複習一點考公,然後考完研再去考公 這種迷茫的經歷,我也曾或多或少地經歷過。人生有很多種選擇,但是選擇多了,反而不知道怎麼選。因為不管怎麼選,可能都不是最...

大三了,應該考研還是考公,找工作?

低唱語焉不詳 你現在要做的很簡單。1去了解公務員是什麼,每天日常工作,收入。了解這些之後你可以清楚的知道你是不是想做公務員。想,去考。不想,再看下面的。2考研還是工作 先看你有沒有很想做的工作,有就去做 還有一年多的時間,足夠為了這份工作充實自己 有沒有很明確要讀的研究生專業,有就去準備考,時間也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