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社會學專業作業的時候應該抱著怎樣的想法寫?

時間 2021-06-07 02:50:50

1樓:王包子

比方寫自己的家鄉,建議先讀個幾十篇相關的研究,讀研究的時候,試著學會提出自己的問題,做好筆記,然後再去做研究。這樣的研究無論是說實地考察,還是利用文獻或資料做二次分析,都會更加容易得出「事實」,而不是直接站在自己主觀認識上的乙個自我構建的認知。即使會有主觀意識,那也比一開始就寫來得好很多。

最後用研究室大boss的名言做結尾。「社會學者,是站在自我和社會交界點的。不完全在社會中,也不完全處在自我中,這樣才能盡可能客觀。」

2樓:Ceertz

寫作業能抱著什麼想法寫……專業知識能用就用,不能用就謙虛些。

也有人這抄一點,那抄一點,最後被發現抄到同一篇了……被勒令重修的也不是沒有過。

3樓:RiceYISU

首先是先了解韋伯提到的「價值中立」與「價值無涉」。「價值中立」並不是說為了客觀性、科學性我就拋棄了我所有的價值判斷(也就是你所說的你的想法),他指的是在研究過程中要擺脫價值判斷,保持客觀性,但是要選擇社會科學的研究課題、研究目標等等的時候,是需要你的價值去指導的(比如說你的興趣愛好)。所以在社會學研究中既要保持客觀又要在保持一定的價值取向吧。

然後主要看你是寫啥東西吧…如果隨便寫一些平時的作業不需要去收集具體的資料啊。比如我用貝克的風險理論來寫一篇疫情的文章就直接寫就好…(其實你自己的觀察也算一種收集資料的方法啊,「觀察法」也算一種方法)…如果要去做正兒八經的實證研究,肯定就要去收集資料,資料還要有理論導向(用定量或者定性的方法,根據你的選題來決定)

社會學的研究得出來的結論不可能只有乙個標準答案,你從不同理論正規化來看乙個現象都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所以不同學者對同一種現象的結論是不同的不是很正常嗎…比如就我自己的作業是研究女大學生化妝的,一位老師用的是「參照群體」理論去解釋女大學生化妝行為,而我用的是身體社會學視角下的理論去解釋,最後結論得出來可能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來的結論也可能不同,比如在研究某村的精準扶貧的成效的時候,你用問卷測量然後用很多科學的指標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個村的精準扶貧成效是突出的,但是你用個人研究的分析發現這個村貧困問題比較突出,有可能是因為比如人們在評判自己的生活狀況時候選擇了與自己相同或類似的群體作為比較的標準,那麼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如另乙個「參照群體」所以覺得扶貧成效不太行。所以不同的研究方法也可能會導致結果的不同,也有可能是因為自己設定的問題、抽象的方法不科學所造成的。

質性研究我覺得比較難的地方就是你很容易帶有你的主觀性去了解被訪者…在質性研究中,你選題可以根據你的興趣選擇,但是你的訪談提綱肯定不是按照你想到啥就設計啥…要根據你的研究問題、研究內容設定的,而且比如訪談過程中你是要站在被訪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在分析訪談資料的時候也要保持客觀,跳出角色以乙個局外人的身份客觀地來分析資料。

還有你要寫家鄉的什麼…u1s1你直接寫也可以,你做實證研究也可以…最重要看你要寫啥

社會學專業的出路和現狀是什麼?

只有日光還在唱歌 畢業去向?也許 考公?身邊考公人挺多,但也有很多去網際網路大廠的,其實說實話自己和周邊同學感覺工作其實沒有那麼特別難找,只是你自己想不想去而已。 未邀自來。先說下基本情況吧。上海某綜合類211社會學本科畢業,現已跨學科考研至另一所財經類學校。由於本科所在學校社會學學科排名還算可以,...

社會學專業的學生都學些什麼課程呢?

今年大三,這是今天我去見導師Macy,給我了乙個包裹的課程,要求我在三個學期以內學完這些內容的課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Multivariate analysis Bayesian machine learning Advanced probability Line...

社會學專業有哪些必須好好學的課?

最社會的社會學學生 社會學最重要的課在社會上。社會學基礎課程固然重要,社會學概論,社會研究方法,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要走出校園去調研。認真思考一下學生去做調研的時候和作為社會人去做調研的時候區別在哪。太多的社會學課程是我們不得不學的,但是作為乙個社會學學生如果沒有在社會各種環境中摸爬滾打的能力,你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