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的焉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6-03 18:53:43

1樓:強大

焉,這個字是百鳥朝鳳之象,傳說當鳳凰出現在天地之間時,所有的飛禽會飛向它包裹住它,人們想一睹鳳凰的風采卻不可得,鳳凰就在那一群鳥裡面,由於遮掩具體是那乙隻就是沒法認出來,所以引申出來的意思是知道有但不知道具體在哪兒。有似是而非,似有非有之意,所以是疑問詞「那裡?」

三人行必有我師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兩句話還是有差別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是說三個人裡面有乙個是我的老師,我是知道我的老師具體是那乙個的;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說三個人裡面有乙個人會是我的老師,但我具體不知道是誰。

2樓:

確實是兩種解釋都有。

1、來可泓《論語直解》的譯文就是「在那裡」,孫欽善《論語本解》的譯文是「在其中」,都是把「焉」解釋成「於是(之)」。

2、而《論語大辭典》的注釋就是把「焉」解釋為語氣助詞。

看字形也能看出來,「焉」的本義是焉鳥,至於焉鳥是什麼鳥,段玉裁都不知道。但是古書中「焉」常用為虛詞,從詞性上來講,大概最初是個代詞,訓為「於是(之)」的「焉」,楊伯峻《古漢語虛詞》說它是個「兼詞」,因為「於是」可以拆成介詞「於」+代詞「是」,但是《古書虛詞通解》則認為這不應看作兼詞,「焉」是指示代詞作了狀語而已。大概因為總是放在句末,再進一步虛化而成為純粹的表示陳述語氣的句末語氣助詞了。

而在《述而》「我三人行,必得我師焉」的這一章裡,「焉」可不可以有乙個「在他們三人之中」的意思呢?顯然是可以的。所以我覺得這裡的「焉」應該不是乙個純粹的句末語氣詞。

王力《古代漢語》中說它是個指示代詞兼句末語氣詞,端水大師???

3樓:大志

以下內容摘自王力《古代漢語》第一冊,259頁。焉是指示代詞兼語氣詞。焉作為指示代詞時,常常指代某一範圍或方面。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解釋為「三人行,必有我師于三人之中」,焉指代「三人」範圍。

類似的例句有:

左傳隱公元年:制,巖邑也,虢叔死焉。——虢叔死在那裡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餘收爾骨焉。——我在那裡收你的屍骨論語: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

——我於此三者都無能莊子養生主: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於此得養生之道由於它的位置在句尾,漸漸有了語氣詞的性質。

例句:孟子: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可以解釋為:我對於國家盡心了啊。「焉」與「於國」同時出現,代詞性就沖淡了。

甚至成為純粹的語氣詞。

例句:論語: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但是,焉字的正常用法仍然應該是指示代詞兼語氣詞。

老師問我孔子的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可不可以改成兩人行,必有我師焉。?

陽台曬太陽 當然不能。人有三尊,君 父 師,這裡的三指的是 君 父 師 這3類最值得尊敬的人。必 是倘若的意思。這句話並不是強調找別人優點,而是對權威的流傳下來的文化遺產要有實事求是甚至懷疑的態度,倘若有可以師法的地方,後面的 擇 就是應對方法。 東林赤心木 這等同於,問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能...

孔子說的 「無友不如己者」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是很矛盾嗎?

已重置 俗話說 寡婦抱著夜壺哭 我不如你。不如的意思,我們現在通常理解為 比不上 有差距 其實這是引申義。如,似也,像也。不如一詞的本義其實就是不一樣。不如己者,不是比不上自己 學問道德比不上你的人,而是不像自己的人,即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不要和這樣的人做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師。只是說某一方面強過你,...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禾桑 每個人身上都有你值得借鑑的東西。他身上發光的點說明你可以學習,他身上讓你討厭的點指導你規避,萬事有利必有弊,擇善而從,其不善則改之 開心師兄 分享乙個角度吧。主要是怎麼理解這個師字 如果說,我專注於修正自己。那可以說二人行,也必有我師。他的缺點,我要警惕,他的優點我要學習。一顆樹,想長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