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二剛開始,GPA3 0 80 ,如果要大三轉學美國的話,需要我做些什麼呢?

時間 2021-06-02 22:59:07

1樓:牛柳看世界

申請馬上要開始了。評估一下自己是否適合轉學,看看自己上了哪些課,托福or IELTS, SAT 趕快考,準備文書,然後申請。

2樓:井瀾留學stepwayedu

同學你好,詳細的本科轉學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井瀾留學stepwayedu:本科轉學——從國內院校到美國大學

對申請有任何疑問的可以新增顧問小姐姐sherrywang-0202免費諮詢哦

3樓:Jeff Xu

轉學申請可以分成硬體成績+軟實力+綜合素質這3個維度。無論陸本美本的轉學申請,AO們的錄取審核考察,都會涵蓋這些方面。

硬體成績包含課程成績GPA,語言成績,SAT/ACT成績。

GPA:對於GPA不用多說,大三這一年還是要努力提公升GPA,因為轉學提交的mid-year report中會涉及到大三上學期的GPA. 此外,高中成績對於大二轉大三,重要程度就低很多。

TOEFL/IETLS. 一般選擇TOEFL的居多,對於TOP30級別的申請,TOEFL最好達到110+, 對於TOP 50也要盡量達到100+

SAT/ACT. 這一點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在TOP20往後的美國大學裡,通常情況下,達到30個可轉學分,即可免除對SAT或ACT成績的要求。

你已經讀完大二,肯定滿足了學分要求,所以是可以不考慮考SAT的。但如果申請目標定位在TOP20級別的頂校,優異的SAT/ACT成績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我之前接觸的從國內985轉學到賓大的學生,SAT成績在1550;而我19年秋季入學美國的,從國內211轉學到TOP30的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及北卡教堂山的學生,是沒有SAT/ACT成績的,也順利拿到了錄取。

因此對於絕大部分申請目標定位在TOP20-60的美本轉學來說,硬體部分的必須要求是GPA+語言成績,除此外的所有其它成績,比如SAT/ACT/AP/SAT II等等,都只是錦上添花,學有餘力的情況下,才有必要去考慮。

總結,硬體方面優先順序排序:GPA>語言成績>SAT/ACT>其它型別標化考試

文書是廣泛意義上的軟實力,此「文書」非彼「文書」。狹義上的文書只包含每所學校的命題essay或者著名的why transfer大文書。而事實上,轉學申請中的推薦信及個人簡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毫無疑問,乙份出彩的簡歷對於迅速構建起良好的第一印象是至關重要的。提前有意識構建個人簡歷,就很有必要了。未必需要在各個社團組織中疲於奔命,學術專案的參與,對於轉學申請來說,是更有意義的簡歷內容

乙份豐滿的簡歷,是向AO展示自己專業興趣及超凡智力的絕佳方式。畢竟,在拿好硬體成績之外還有餘力的情況下,才有可能交出這樣的簡歷,這是AO在審核過程的底層辨識優異學生的思路邏輯。

推薦信在申請審核中所佔的比重,分情況而論。平均情況下,美本轉美本相比陸本轉美本,推薦信的重要性高出至少乙個量級。如何在明確要轉學離開此前學校的情況下,保持對學術的敬畏心態,積極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為自己的個人成長所用,而非在消極悲觀中等待轉學的那一刻,全賴於推薦人的描述。

之所以說推薦信對陸本轉美本學生的重要性更低,並非在於推薦信內容本身的要求有多大的差異,而在於陸本推薦信在普遍意義上的內容可控性更高的客觀事實。有意識提前物色合適的推薦人,並積極維護與推薦人的聯絡,無論陸本美本,都是申請準備過程中的關鍵任務,不容小覷。排除少數在轉學申請中,不需要也不接受推薦信的大學,絕大部分學校需要1-3封推薦信

狹義上的文書,無論是命題essay還是why transfer大文書,都可稱得上是軟實力中最精華的部分。對於這部分文書的重視程度,以目前的國內的留學氛圍所帶來的普遍留學認知,都是很容易理解的。額外需要注意的是,自2023年新版CA網申系統上線後,各大學在申請文書上的自由度大得多了。

不再受限於統一篇幅字數要求的CA通用轉學文書,有些學校加重了why transfer大文書的比重,附加了對此篇文書內容的要求,也有些學校嚴重削弱這篇文書的篇幅比重,改成短小的命題essay形式

在申請文書的提交形式上,也更加多樣化,在原有的單一填框提交文書的方式之外,不少學校開始採用直接上傳的方式。這種情況下對文書的字元及字數控制,相對來說是有一點寬容的餘地的。內容深度足夠的文書,字數稍有個別超限,也是能夠完成提交的。

那麼總體來說,新版CA網申系統的上線,為各所大學在轉學文書的命題上,大大提高了自由度。統一格式要求大文書的取消,意味著為了投各所大學所好,在申請文書方面所需要投入的時間精力更多了。要打造出最佳的文書狀態,提早規劃完成選校定位,以便盡早啟動文書撰寫的必要性更高了。

美本轉學雖然與新生申請有諸多差異之處,終究逃不出本科申請的範疇。美國高等教育的體系決定,平均來看,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階段的教育,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思維方式/價值觀等綜合層面的看重程度,是更高的。這是美國高等教育的本科階段在普遍意義上,比研究生階段更偏向博雅教育的深層次教育理念所帶來的差異。

通俗來看,綜合素質在很多時候被簡化並誤解成所謂的「領導力/志願者」等濫俗的儀式性的「課外活動」。實際上,鑑於每個學生的獨特優勢和擅長點,其實美國大學對綜合素質的考察範圍是非常廣泛的,且並沒有明顯的偏好。對於越頂級的大學,精心打造多樣化的學生群體,從而營造不同思維特點與個性特長的交鋒的氛圍,是AO們在招生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在內的

所以做自己是最好的策略,不需要逼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領導型」人才。

領導力並不簡單等同於在某個社團裡當過頭兒,或者在班裡當過班長。去圖書館免費幹過活兒,也不等同於社群服務精神。每個學生深藏在內心的擅長做好的事情,發自內心能夠為之廢寢忘食的事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

這其中可能包含著專注力/同理心/洞察力/主動貢獻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刨根問底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善於靈活調動周圍資源的能力/協作能力/社交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等等,任何一點發掘出來,順應本心,讓有天賦的領域發展成特長,成為無可匹敵的獨特優勢。

所以,如果有心將申請目標定位在頂校,綜合素質的有意塑造就是個必須的準備項了。在這個方面,不用執著於具體活動名目的篩選,而是先充分了解自己,從心出發反而更容易找到方向,也更容易堅持,並且容易做得好有產出。做選擇,有取捨。

從大概率上,把握好以上3個維度的關鍵要素,轉學申請的準備就不會跑偏。至於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實現預期的目標,會比較複雜,關係到每個學生的能力優劣勢,此前已有的各方面的基礎,當前所在學校的資源情況,個人的時間管理協調能力,不同時間節點的優先順序把握能力,等等諸多方面。具體到個人的最優時間規劃方案,是因人而異的

汝之蜜糖我之砒霜,在留學申請準備過程中是很常見的。

大二學生剛開始學訊號與線性系統,感覺好難,有沒有大佬指點指點,怎麼學這麼課???

木葉丸 首先會根據電路,系統圖列方程 會使用傅利葉,拉普拉斯,離散傅利葉的知識進行計算 懂得衝激函式與階越函式的作用,意義 該記住的結論要計,常用積分結果要記 多練習,訊號難,但題目相對來說比較固定 多花時間 Vito 首先要感謝教我訊號課的葛華勇老師,教學水平非常高超,感謝 個人感覺訊號還是比模電...

數學從現在從最基礎的開始補,現在大二專公升本100分有希望及格嗎?

八月 這個還是取決於自己。之前學是學不會還是完全沒有一點興趣沒有認真學,如果能聽得懂學得會,補課是可以的,要是完全不想學,學不會聽不懂那補課自己也會很難受而且結果可能並不理想 小召召 完全來的及,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是光說不做,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比如我!我自己就是乙個失敗者,剛參加完2021年專公升本考...

去日本讀修士現在大二可以開始準備什麼了?

一縷陽光 你現在日語怎麼樣?學到什麼程度了?是在國內直接申請的嗎?還是要來了日本讀語言學校後再申請?現在的外國留學生競爭壓力有點大,不管怎麼樣,最後留學時需要家裡的資產證明15到20萬定期,戶口本公證書,證明你是你爸媽的孩子,父母的工作以及單位的蓋章,年收入等,以及大學畢業證書,成績證書,原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