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數學專業新生,學數學分析時,課上概念能懂,但作業裡證明題不會做,怎麼辦?

時間 2021-06-02 13:07:58

1樓:

非常簡單,看懂數學定理和會做題沒有因果關係,只有相關關係。會做題說明會在一定範圍內應用數學定理,而看懂定理是理解定理出現的理由以及證明過程,本質上說乙個是理解工具製造過程乙個是應用工具,二者只有相關關係,沒有因果關係。所以想會做題,就去刷題,想理解定理,就更多的去思考定理,當然一定量的習題會促進定理的理解,所以為了理解定理適當做題是應該的,如果要是應試,還是以刷題為主。

2樓:小小怪

我感覺數學的證明需要乙個學習的過程,誰都不是一看就知道怎麼證明的,需要多看定理證明,學習證明方法,自己簡單證明一下,在和答案對比,有什麼不同,進行修改和思考。此外,一般證明答案不唯一,還需要會舉一反三,多和老師交流,老師的乙個肯定會給你很多信心,哪怕老師指出你的錯誤,也是乙個進步。

3樓:狗啃式斜劉海

數學分析概念能理解,但是要學會寫。數分中邏輯性比較強,有專門的一套語言,而剛接觸數分的時候,對於這套語言是陌生的,所以需要慢慢練習並且掌握數分的語言和一些思路思維。

4樓:簷畔水滴不分差

辦法: 多去做題,多去思考。

本人東北某C9高校17級本科生,專業第一,所有數學課成績95+,也算是數學成績還不錯的人了吧。

首先我說一下自己大一的時候學工科數學分析的狀態,在講課之前,把課本上這一章的內容全部看完,習題做一半,等到課程講完習題做完,聽課的時候基本上也可以在複習一次。老師要收習題冊之前再把所有的習題做一遍,重點去理解之前不會的。等到考試前,再把課本刷一遍。

這樣基本可以很穩定的保證數學95+,但是絕大部分人都沒有這樣的氣力。我基本上是在背數學題目,每乙個題的解題思路我基本都會背下來,等到考試出到相似的題目,我都可以很輕鬆的寫出來答案。(這都是受高中數學競賽老師影響)

高中的時候很幸運的進到學校數學競賽的隊伍裡面,數競老師是CMO金牌得主,後來去中科院做數學方向的研究了(那個時候已經有些身材發福了) ,我至今記得他說過:我用親身經歷驗證了一萬小時理論 。他說那個時候他就會去背數學題目,基本乙個月內做過的題目基本上看到之後都可以記起來解決的基本思路。

我感覺這個地方特別的好,真的很受用。希望可以幫到題主。

5樓:張飛愛喝北冰洋

老實說,我當時和你差不多,概念懂了,但是做題時用不出來,考試的時候基本就靠考前刷題,遇到相似的題目就能考好一點,所以分數基本都在70-80之間,算是比較差了

現在回頭看,我覺得自己想突破證明他,首先要知道,題目考的是什麼內容,然後再去想相關的知識點。書本上的知識點都回憶一下,每一章的知識點自己有個數,盡量可以順著寫一遍,其次,書本的證明一定要去看,一定要去看!書本證明過程大部分都是簡單,但是有用的,自己看完後能理清思路自己寫一遍就OK了,最後,要刷題,數學專業的沒門課都要一定的題目打基礎的,熟能生巧,課後題都刷題一遍,錯題反覆看,時間久了很多題型,自然就會了

6樓:

回歸數學分析, 數學分析是要刷題的, 但是不要沉迷於刷題, 我比較推薦:

這本書真的是好書, 裡面的題都挺經典的, 也比較系統, 至少符合我們專業老師的出題風格. 當然不知道你們學校老師出題是裴禮文風格還是吉公尺多維奇風格hhh.

多多理解解題思路, 理解題目的套路, 結合書本上的概念, 對於平時作業和考試大有益處.

Anyway, 有時候你所說的概念能懂可能是一種錯覺, 數學分析的概念需要不斷地翻炒, 建議你多多參加老師的office hour, 向他或者要求他提一些比較刁鑽的問題, 越細越刁鑽越好, 慢慢地就會發現有時候懂概念(理解概念)和記憶概念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點對點的理解概念和將概念連線成乙個線甚至乙個面的去理解也是不同的, 但是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將記憶混淆為理解, 為此我比較推薦:

裘兆泰老教授的課我沒機會聽, 但是這本書寫的很好, 雖然非常的冷門, 這本書只覆蓋大約單變數數分的內容, 但是足以闡明我上述所寫的一些問題. 有時候不僅僅是一些定理, 甚至是乙個簡單的詞條一樣的概念我們甚至都難以分清楚. 我還記得自己學習實分析的時候, 從 代數出發的那一套推理我前前後後自己推了十幾遍, 雖然後來考試只考了實分析幾個有關積分的重要定理, 但是這個理解這一套推理實際上比記誦那幾個公式更重要.

(當然這所有的一切我都快忘光了hhh)

祝題主好運, 數學分析非常的重要, 你後面的工作和科研雖然不太可能用到它的細微之處, 但是數學分析是你從高中數學到大學數學嚴謹化, 高階化的乙個重要過程, 通過這個涅槃, 後續的學習才能輕鬆.

7樓:小奕

不會做那就找答案看一看啊,跟著答案走一走

『先是孫子後是爺』 後面就會做了

還是不會的話,可以考慮轉專業了,大兄逮

8樓:未知

這也是我剛上大一時的問題,完全弄不懂為什麼老師要通過這個方式證明,我也是到大一下學期才發現知識是成體系的。

對你現在的建議就是可以買一本習題書,有標準解答的那種,因為教材上的習題你做完也不知道自己的步驟對不對,參考習題解答上的步驟做一些書後習題,相信你會慢慢發現每一道題都有他背後需要用的知識點。例如:只要你跟著標準解答多做幾道求極限的題,你就會發現思路其實是比較固定的。

有了思路你自然就會慢慢做題了

9樓:

其次,模型本身的結構也很重要,好的模型能從原始資料中得到高效的表徵,高效的表徵意味著模型「理解」了解決問題的精髓,泛化能力更強。所以平時也要注意選取什麼樣的模型來訓練資料集。

最後,選取重要的損失函式(目標)也很重要。正確的目標函式會引導你的模型往正確的學習方向走。

下面有提示這些話到底在說什麼。但如果能自己想明白這些話在說什麼就最好了。當然,如果完全不了解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建議直接看提示。

10樓:自倚修行

把我在另乙個問題下的回答貼過來

很多證明看似鬼才會想到的思路,總會有合理的解釋。

大部分是用分析法證明的,就是從結論向條件反推,不過書寫證明時會從條件開始寫,這就是為什麼有些證明裡會有「注意到以下不等式」,「考察以下函式的性質」這樣莫名其妙的部分。其實都是結論反推的。

還有一部分就是學的知識太少,證明思路缺乏。例如泛函分析的結論隨便套乙個具體的空間就是乙個大定理,證明起來會很煩。不過學到後面會融會貫通的。

具體的例子舉乙個吧,泛函裡面有個壓縮對映在完備空間中必有唯一不動點的定理,可以直接用在證明某些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上。如果嘗試直接去證,會很麻煩。

在看這些證明的時候,建議自己先試試反推,證一下,千萬不要跳過證明直接記結論(學習數學的大忌)

11樓:小小先森

不會真有人以為上大學了還和高中一樣,什麼題都會寫才正常吧

說正經的如果你只想要個好成績,多做題就沒事了。如果想從事數學工作,多思考定理的意義,思考證明是從什麼角度出發,矛盾是怎麼推到出來的。學到以後站在更高的位置回頭看會有新的理解,所以不用太緊張

12樓:硬分析入魔

直接說結論,挺正常不過的現象。由於國內很多大學使用的教材是華師大的數分,導致很多定義(Definition)都是像死規則一樣給出來的,這就會導致學生不知出處又不能知曉緣由,但就是必須要遵守這個規則必須滿足這個定義的感覺。這種感覺對於初學者是很突兀的,很莫名其妙的。

但是,實際上很多定義的給出都是有著切實存在的實際背景,並且是通過經典數學思維抽象總結後提煉出來的精華。(當你學習範疇論時就會深刻的感受到,當然,看看stein的傅利葉分析導論,Arnold的書籍等等,也都能感受到定義和定理的由來,還有出現的物理意義動機,以及蘊含的數學思想是多麼的巧,又多麼的妙)

當初我大一時也經歷過這個時期,上課聽懂了,課後題卻不是很會做。現在回頭來看,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這是因為國內很多教材並不注重指導''技巧'',而且還老是喜歡羅列必要的最低限度的知識,教材知識連貫性不足,而且能保證你的基礎知識到位就達到教材的目標了。

也就是給你灌輸理論,但是你實際上拿著這套理論去實踐(做題)任然需要結合實際,自己去摸索更適合實際情況的技巧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那麼,如果你想掌握技巧,我個人認為需要自己適當的做點題目(推薦習題見最後),同時自己可以超前學習,超前學習是因為很多題目只有當你知識體系完善後才能夠理解題目的出處以及最好用的理論工具是哪些。這裡我就指出一例,比如大一上,一開始的數列極限知識有很多可以使用大一下學期學的級數作為工具來求解極限或判斷是否收斂會更好。(這裡我不提倡刷題,因為沒必要,也確實是浪費時間)

最後推薦幾套國內的數分習題集,一、裴禮文的數學分析中的典型問題和方法;二、謝惠民的數學分析習題課講義;三、汪林的數學分析中的問題和反例。

需要指出的是,習題集都對方法進行了總結,作為參考會非常好,但是這些書羅列的習題並沒有配套的習題答案,如果需要答案需要從網上蒐集一些大佬的解答。

13樓:沒有數學天賦的喵

數學分析和高中數學差別太大,一下子難以轉換過來很正常,對於高中來說,定義顯得不是很重要,只要會算就行,而數學分析最本質的證明題是緊扣定義的,對於乙個證明題得拿出定義,比如讓證明有界點集的直徑是有限數,得拿出有界點集的定義,和直徑的定義,當然這是後面多元函式的,極限的定義不知道也寫了多少遍了吧,所以一定要把定義理解透徹,才能靈活的應用它。

14樓:

太正常了,我大一也是這樣,老師也知道你是這樣,所以期末證明考的很少。(可能也看學校,可以問問直系學長學姐)

看你自己什麼想法吧,想得過且過的就不用看證明題了,價效比太低了,看了很多題還不一定會做,考試提分甚微。

真想好好學數學的,可以多看多練,一開始沒思路就看,看答案怎麼證的,嘗試自己默寫,看多了做多了也就會了。

15樓:差無此芝麻

練!不做題還想學好數學?

從模仿開始,一步步來。

一般基本的課後題,方法思路都會來自於例題和定理證明,搞明白這些,大部分就問題不大了。

對於一些帶星號的,比較難的,實在不會做可以先看一遍答案,看懂,搞清楚邏輯和方法,然後合上答案自己寫。

學數學,聽懂和掌握是兩碼事,中間隔著的就是練習。

加油,祝你變得更強。

大學數學專業如何學習數學分析?

Mtuora 初等微積分參考柯朗微積分,高等微積分或數分原理,直接上Dieudonne現代分析基礎,都有習題集。中間加幾部分析基礎類的。另外,高等微積分最重要的基礎是集合論,抽象代數,拓撲,務必理解透。 春有百花秋有月 課前一定要預習,一定要!然後就是慢慢磨,如果覺得難,數學分析書後的習題至少做兩遍...

請問剛大一數學分析買什麼輔導書好

小白沒有兔 考研角度吉公尺多維奇合適,畢竟命題的教授當年都是刷這套。如果純興趣,可以買本英文原版教材看一下,重點是體會知識脈絡的聯絡。刷題刷的是一些技巧,不考研的話沒必要。想做題可以嘗試多種方法解課後習題。 幾公尺多維奇很好,的確是非常偏重計算,也有很多難題。如果感覺難的話可以先做簡單的。對於數學分...

大學數學分析該怎麼學?

韻嬌 同樣是數學專業的學生,對於數分我也很頭疼,我覺得,先建立乙個知識框架,然後一點一點的去攻破它,數學本身就不容易,上課之前你可以先預習一下,當然如果你聽不懂老師講的課,也可以自己去找網課聽。 糯公尺大的肥鶴 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買一本數學分析中的典型問題與方法,系統性學習 找到每章每節的上下文,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