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都是博士是種怎樣的體驗?

時間 2021-05-06 11:53:06

1樓:windbee

我和老公分別是統計學和控制的博士。

這個周五晚上我說:明天我們有個會,你在家看孩子?不行啊,我們後天的會議,我主持呢,要準備。明天人都來了,還要接待。隧我放棄,在家陪孩子準備期中考。

日常,老婆說您能不能早點回來啊?天天加班啊。老公說:你除了帶孩子啥也不幹,你說說你幹啥了?成果呢?想劈了他。。。

看倆女兒,數學乙個比乙個渣啊,是我生的麼?報錯了?別告訴你老師你媽媽是教數學的啊,千萬拜託了。

一家玩密室逃脫,夫妻倆被小學渣領出來的。

剛剛看到這個答案,問大女兒,將來讀博士麼?答不知道。心裡暗搓搓地想:你有的選麼?

沒覺得博士跟身邊人有什麼區別,經常跟對門大爺大媽聊菜價。

2樓:

全家都是博士有點太誇張了,但是我的家族有3位博士,N個碩士,親叔叔是清華大學土木專業本碩博,南洋理工計算機類博后,恢復高考後第一屆大學生本市第一名考上清華,是我從小的榜樣。表弟也是計算機的清華本碩博,今年博士畢業。本人就差的有點多,211加中科院博士,浙大聯培博后,初始學歷差距很大,雖然學歷層次一致但是學術能力還是天差地別的。

其他成員大都有碩士學歷就不說了。感覺這種家庭已經不多,全家都博士有點執念了,往往是父輩是博士,且屬於高校背景,才強制將子女和物件培養為博士,過於追求學術就是清高了,世界很大,並不是都在高校裡,追求全家都是博士毫無意義。

不得不說,讀博士的人都清高自負,對自己學術水平非常自信,我自己也是,但是尺度把握不好反而會傷害自己,容易陷入象牙塔牛角尖裡,忽略了世界很大很豐富多彩的事實過於突出學習能力對人生境遇的影響。全家都是博士,基本屬於父輩是博士,找的物件是博士同學,畢業留高校一輩子搞研究,所以對孩子要求嚴格,也如願上了博士繼續找博士同學結婚,繼續留高校,如果不是這個模式,很難所有人都選擇這條特殊的道路。

3樓:

我爸是化工博士

我是計算機博士

到了談男朋友的時候,我爸要求一定要找博士!沒博士學歷,沒志向讀博的男生能被老爹用各種理由「鄙視」死。

老公果然是個數學博士

全家博士什麼體驗?就是有乙個我爸這樣的博士,他能把你全家都變成博士^_^

我覺得目前為止,大多數事情,聽我爸的,都挺對的。

4樓:

哈哈哈,這個問題要留到多年以後給我小外甥女來回答。

曾經在她小學公升初中的時候,因為我們全家都覺得她是乙個學渣,覺得她在國內靠高考去個好學校是不可能了,就想早點把她送出國去讀(主要也想讓孩子輕鬆點,畢竟第三代就她乙個)。小朋友不服氣,在家理論,難道只有讀好大學才是成才的唯一標準麼?

剛好本人回家,父母說,來讓你小姨這個現職大學老師來教育你吧。我聽了孩子的問題,跟她說,當然成才的道路千千萬,但如果你沒有到好大學去讀個博士,你就是我們家唯一乙個沒讀好學校沒有博士學位的,拉低全家平均學歷,你要是覺得能接受,你就不讀。

孩子掙扎著說,誰說我是唯一乙個,不還有家裡的狗狗也沒讀麼。我淡淡說,你別忘了你爸兩個博士,可以勻乙個給狗狗。

現在小朋友高二,在英國,前兩天學校還三者面談指導了公升學。目前就是衝著牛津,UCL保底吧。

5樓:季子赫

家族裡有5個博士分別是兩個小姨,乙個舅舅,乙個大伯,乙個堂哥。這五個人都是他們各自專業世界top學校畢業的。

自己親爹媽雖然沒有讀到博士但是也是名牌大學本碩畢業的。

從小到大就被盯著說成績全家族最差,不如家裡的誰誰誰,然後說著說著我就產生了逆反心理,就真的不愛讀書了。

隨著年齡慢慢增長,逆反心理也減少了很多,然後身邊玩的朋友也一堆博士。就想著我能不能也有一天成為博士。夢想挺美好的,現實就是現實,事實證明,我真的不是讀書的料,能熬到現在的碩士都已經是極限了。

總之,就一句話,在這樣的家庭裡的孩子亞歷山卓啊!

6樓:

7樓:唐天

這個問題也只有在知乎裡看得到吧,哈哈。

我父母是普通工薪階層。但我和我哥是博士,還有我愛人。

其實我哥對我影響很大,為什麼出國讀博也是因為他的影響和幫助。然後我和愛人是歷經千辛萬苦才在英國會師的。也算成功留在英國了。

現在我哥仍然在影響我,因為他早已回國打拼了。我目前也在路上!希望幾年後更新此帖,有個新的提高。

8樓:

恕我直言,大部分人的答案看得我尷尬症犯了。強答有意思?連前幾任男朋友都算上了,關鍵直系親屬包括自己均不是博士,你們全家是由前任男朋友組成的?好醉。。。

9樓:曹大雨

沒什麼特別的,博士平時也是吃飯睡覺養貓貓。餐桌上的話題也許深奧一些,但也沒什麼了不起的,術業有專攻罷了。家裡兩代人四個博士,電視基本不開,書房滿當當。

10樓:Mushroom

外婆這邊的孫子輩裡:

我 = 博士

二妹 = 碩士妹夫 = 博士

三弟 = 博士弟妹 = 博士

四弟 = 博士

具體的感受就是:家庭氛圍很重要(父母都是大學生);隔行如隔山;太聰明容易保守;學太多不會迷信;

定理1: 上一代為學士,下一代有大概率為博士。

推理1: 本代為博士,下一代有大概率為院士(或壯士)。

證明:略

附小時候萌照

11樓:休斯頓菜花

簡而言之,別人家年夜飯是團團圓圓,聊聊生活,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偶爾夾雜一些追問小朋友考試成績的。我家的年夜飯是,你去年一年發了多少文章啊,總共多少影響因子啊,你啥時候畢業啊。看我,我一年就發了多少文章,一共多少因子。。。。

想想一下我分分鐘想撕逼的表情

12樓:小太陽快畢業

我和老公都是博士在讀,我剛開始讀一年級,他碩博連讀預計明年畢業。我們本碩都在乙個學校,勉強前十的985,博士他還在這個學校,我去了家鄉的另乙個不太好的985。他學生物醫學工程,我本碩金融,現在讀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做的還是經濟方面。

我們總是試圖告訴對方自己在做的東西,開始用最通俗的語言,現在漸漸了解對方領域的專業名詞。然而我還是更羨慕那些相同專業的phd couple,有學術交流。而且對於我們這種未來要去高校工作的人來說,能合作發文章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啊。

早點畢業吧……

這次是關鍵!

嗯,希望在讀的博士都早日畢業。

13樓:

跟全家都是中學老師、全家都是醫生、全家都是公務員的體驗大概沒有什麼不同。心想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老鼠的孩子果然會打洞,全家人一起活在大家都熟悉的世界裡。

複製父輩的道路總歸是比超越這種知識與經歷的再生產容易得多,並不能因是博士而更加值得標榜。

14樓:木子

強答下吧,我和我老公以及公公都是博士,而且還是乙個專業,只是小方向略有不同。我老公比我高兩屆,剛讀博士時,每天累得半死不活回家,我老公第一句話都是:「你來說說,你今天做了啥?

給我講講你的研究思路!」

天道自有輪迴,週末回父母家,公公也從不忘問我老公:「你說說,你這週做了啥,實驗有進展嗎?文章怎麼樣?」

雖然,我並沒有沉浸在這種學術氛圍中取得多大的學術造詣,但讀書這個事情,一是教會我尊重知識,對世界永遠保持強烈好奇心;二是磨礪了自己的意志,畢竟研究毫無進展時忍住砸電腦的衝動不容易。當然,博士水平也是參差不齊,也許我是個假博士

15樓:

我們家目前就我乙個博士,老婆當年碩士畢業,三篇英文中文頂級發表,以超過博士學位要求拿的碩士學位,還提前半年畢業,可惜她沒興趣做學術。希望我兒子將來也能拿個博士學位!

16樓:

全家都是博士體驗倒是木有,全家就一碩士的體驗倒是有,就是幹啥好像都木有壓力,從小到大不是學霸也能被當成學霸。反正矮子頭上選將軍,學歷稍微高一點,就備受關注。唉,開闢全家都是博士的道路,只能靠俺去開拓了,到時候等我兒子讀博了,再來讓他回答吧……

反正沒什麼勾心鬥角,文人政治,大部分從商的多,我本來也想讀個博的,也被拉來經商了。現經營許久,還是想再讀個博……無語勒……

對了,經商的家庭一般關係都還不錯,也比較會交際,所以父母的親戚關係都還不錯,主要也是現在物質生活好了,各方面條件都不錯,也沒那麼多的可攀比的。

(實在太不好意思了,只能匿了)

17樓:Ben Xu

老爸是純土博的mdphd,老媽是半土半洋的mdphd,我是純洋的mdphd,老婆兩個ms,表姐表妹都是md,老婆姐姐姐夫乙個復旦乙個johns hopkins phd,我們家每天的生活是:「今天晚上吃什麼?」

18樓:

再更新一下,

我跟爸媽說,

最近不太順,

文章被拒了,

我媽堅定的說,申訴啊,

我爸淡定的說,資料不太好改投歐陶吧,

我……更新一下,

我爸問我,去年發了幾篇文章啊,

我說,三篇,

我爸說,有點慢啊

不算全家,只是我們夫妻倆

大家可以根據我們的睡前娛樂活動來想象一下,大概就是這麼個體驗

19樓:韓東燃

阿寶三歲以前,我們家有三個博士——我,我夫人和阿寶的幹姥姥,分別學化學、教育心理和法律。

我們的體驗就是——我們三個博士很成功地養出了乙個很呆很呆的不學無術的寶寶。

對比之下,我們樓上的美國媽媽,乙個人養出了三個很機靈的寶寶,一手牽乙個,胸前還掛乙個,的確是非常慚愧。

20樓:dan tan

中國內的導師和他親哥哥(在國外)都是機械專業的教授,我師母以前也是機械的,後來轉到管理,現在是我們學校管理學院教授,曾經他們三個合發過SCI~

他們的女兒現在在清華讀博,他哥哥的兒子貌似在普林斯頓讀博~

我申請聯培的時候他們兄弟倆想了個合作的方向,於是我也沒找別的導師,直接來了哥哥這兒,也算是省了套磁那一步了︿( ̄︶ ̄)︿

21樓:Xiaoxue Mo

我先生倆博士學位,中國乙個美國乙個,他妹妹美國博士,我乙個中國博士學位乙個美國美術碩士學位。

以前妹妹的男友也是美國的博士,我們曾自稱為doctor4組合自駕遊歷四方,可惜後來他們分手了。

我研究熱帶雨林,但心不在科研,一心追求美的東西;他妹研究大氣,卻不大愛科研,老想著自己搞寫作;只有我先生滿腦子科學問題。最近我們在準備買房子呢,我關注朝向地勢採光學區犯罪率等等,他除了管貸款,就心心念念著院子裡有哪些樹,也許可以拿來做實驗。

22樓:

我估計要等我孫子來答這種高門檻問題了,前提是我兒子/女兒自己是個博士,娶了/嫁了乙個博士,再生了乙個博士。。。這樣祖孫三代都是博士了。。。

噗。。。完全繞暈。。。

不過總感覺說人家——你全家都是博士!——有種罵人的感覺?

23樓:皮耶霍

金衝及老先生的嫡孫高考結束後最終被復旦大學歷史系錄取,而金衝及老先生及其兒子兩代人均曾在此就讀。

金老先生很滿意:我的十二書櫃的史料終於後繼有人了……十二書櫃!

不是十二書櫃書!是十二書櫃史料!

我聽完後默默回家把我的專業書歸攏歸攏……不到一書櫃……我現在的目標是到我孫子上大學時,能有兩書櫃史料……

全家都是女兒控是種什麼體驗?

要要要 我爸爸和媽媽分別是三個兄弟姐妹,和我平輩的6個孩子裡面,只有我是女孩兒,剩下全是哥哥。在我奶奶那一邊更明顯,我奶奶生的三個孩子也都是男生,所以全家三輩都寵我23333 我奶奶爺爺對我和對我哥哥完全不一樣,對我特別和藹可親,尤其是爺爺,我爺爺是個會計,心氣兒特別高感覺,對人也嚴格,但對我是那種...

當女博士是怎樣一種體驗?

神秘的x 硬轉方向,感覺有點吃力,找不到學習的方法,有時候會懷疑自己,心理壓力也比較大,面對目前接觸的老師有社恐,跟他談話會很緊張,他的研究方向也不是很感興趣,目前決定換方向再考慮,或者拿master走人。感覺就這一年就滄桑了很多 大學期間的樣子 剛第一年phd 慧慧在大理 估計因為畢業難的原因吧 ...

名校博士 去二本工作是種怎樣的體驗?

已登出 哈哈哈,這個問題是不是為我而設定的啊。其實很多名校博士各種畢業各種去二本啊,很正常的好嘛。我們電校,上海標準二本,就我們學院都有好幾個跟我乙個學校畢業的老師。感受嘛,就是,普通學校和名校差距還是很大很大的。想要事業成功走向院士的,二本給不了你,想要生活平衡一下的,二本很合適。差別體現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