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到了高境界是種什麼體驗?

時間 2021-05-06 09:35:03

1樓:所謂

其實佛經並沒有叫人擺脫慾望,沒有禁慾一說。至少金剛經,心經,這兩部經典中沒有讓人不要存在慾望一說。

佛經只是叫你不要偏執。

2樓:白寶蓮童子

什麼都可以想,想的越多越好,什麼都可以做,做的越多,眾生利益也多。

假如說,一切都是夢幻泡影,那麼就能得出兩個結論。

其一,做什麼都無意義,因為一切都是假的,何必多此一舉呢?

其二,做什麼都有意義,因為一切都是假的,做什麼都如同沒做,遊戲人生而已!

3樓:

哈哈,讓沒什麼境界的我們,或者都是凡夫境界的我們來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本身就顛倒了,因為我們凡夫才有高低之見。是吧,

佛觀一切眾生皆佛,平等不二。是吧,五智之一就是平等性智。

我們分高分低,說明沒證得平等性智嘛。就是境界不高嘛,怎麼能回答呢。

最後引用一句話,來正面回答一下:「若人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

4樓:宇宙小抹布

如果人生是一場遊戲,學佛到了高境界就是看清了這是一場如何運作的遊戲。

不再被遊戲劇情牽著走,不在拼死拼活打裝備,做任務公升級了。

意識直接跳出遊戲層次的侷限,恢復和背後這個打遊戲的人的交流。

在遊戲中你依然會看到ta。

ta時而表現的像乙個不上進的下等玩家,不再組隊奮,不再鬥志昂揚。

因為ta知道這一切沒有意義,無為而為,無修而修才是這場遊戲中的最佳路徑。

ta時而表現的很正常,助陣殺怪,一一不落。 因為ta體悟到被造的平安,

可以真正的開始享受創造的喜悅了。

ta時而又表現的像乙個活雷鋒,四處分發自己的裝備,分享秘密任務的路線。

因為ta深知這場遊戲的難度之高,沒有外掛程式,根本打不通關。

更重要的是ta知道完全無需如此,他的活雷鋒精神就是傳播外掛程式的最佳途徑。

做什麼已經不重要,因為這只是一場遊戲。

重要的是你為什麼會在遊戲裡,你抱著如何的覺知狀態,和動機去做每一件事情。

終有一天,遊戲中的角色會紛紛醒來,退出遊戲,關機下線。

發現其實你就坐在我對面,確認眼神,拈花一笑,走哥們/姐們/喵們/汪們~

~~喝酒慶祝去~~

終於打通了這場時空大戰。

5樓:正知苑

明白真相,方得自由。實證真如後無欲無求無煩惱了(但還有殘存的微小習氣須轉化)。

但這個無求是不求世間(幻界)的利益,非不求修真。恰恰相反,證真破幻後只會一心修真,行菩薩道,既喚醒還在認假做真的眾生,又繼續廣行六度提公升自己。

是一種獲得生命真正意義,又大自在的狀態。

6樓:

學佛容易陷入兩個極端,第乙個是「大簡」,第二個是「大俗」。

「大簡」,指本來需要很多話才能講清楚的道理,卻以極簡單的一兩個字概括,讓旁人苦思冥想這其中到底包含了什麼意思。

「大俗」,就是將比較複雜的含義以生活常見的白話、俗語進行模擬,讓旁人可以簡單理解。

「大簡」常體現在禪宗裡的機緣問答,或者指事問意,常人一般是理解不了的,有人不懂,便以為這是無比高明只是自己愚笨;也有人以為這是故弄玄虛罷了。

反之能將大道理說的淺顯易懂,更見功夫。入的進去,是一流高手。進去後又能自在出來的,便是絕世高人~

7樓:覺醒

1不是想什麼都是錯的,是想什麼都是對的。是一種自在如意的狀態。

2到了很高的狀態?多高呢。佛法無邊啊,沒有止境,佛的境界也是沒有止境的,所以你說的這個高,可就沒法說了。

不過可以給你講某乙個境界的狀態,這個境界對於人來講,是不可思議的。時間與空間在意識上感覺與人完全不同。對很多事物的看法與人也不同,甚至是反的。

沒有了人的情與執著。智慧型很大,看到人看不到的時空,知道人不知道的東西。有很多神通。

3高境界的生命有高境界的樂趣,也有他要做的事情。

8樓:

到了最高境界當然是吃飯睡覺咯

有源律師去見大珠慧海禪師,問大珠禪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禪師曰:「用功。 」

又問:「如何用功?」

禪師曰:「饑來則食,困來即眠。 」

問:「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

禪師曰:「不同」

再問:「何故不同?」

禪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 」

----《五燈會元》

9樓:janewuwu

學佛的最高境地是達成佛的境地。不是成仙一說。學佛人懂得了什麼最有含義,就使用那種方式祭拜利益自己的爸爸媽媽和全部其他親人包含怨敵債主都要利益

10樓:習嘻嘻

雖然沒有答體驗的資格,但私認為應該是那種看淡一切而帶來的靈魂的絕對自由感。因為淡泊,所以世間萬事萬物都無法約束自己了,那麼想活成乙個什麼樣的人和過什麼樣的生活完全都是由個人自己決定。

11樓:普波居士

無欲無求是讓人斷除對五欲六塵所執著的貪嗔痴的妄心,心裡還會想一些什麼,就是沒斷除貪嗔痴,那就不是無欲無求,還離不開財色名食睡等惡習。心無雜念,其實就是沒有煩惱心,遠離一切痛苦,得大解脫。

學佛最高境界無非就是成佛,成佛為了什麼?不是僅僅為了自己好,而要度眾生,要眾生和你一樣好,讓一切眾生得大解脫,得證佛果。度眾生同時不求任何回報,不起我度眾的心,離一切執著法相的心,這就是學佛最高境界所應體驗到的,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12樓:shinewithyou

我暫時還不知佛的最高境界,我見過的最好的佛學入門課程:如何冥想?2023年的智慧型--荒島十日記(3/3) | Denny's Blog 我想你應該能從中對佛法有所覺悟:)

13樓:「已登出」

本人恰好知道乙個佛學達到極致的生命,這個生命獲得了佛學最高端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來這個生命涅槃。這個生命的最後一期是在人間,名字叫釋迦牟尼。

14樓:常紫裳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境界無高低心念有亦無

15樓:

其實你的提問方式表明你對佛道之誤解諸多,如果你認為在離苦得樂的過程中更圓融更通達的次第是境界,也是可以的。其實如果你糾結境界這個東西是很不對的。求佛並不是競爭可以沒有高低。

你追求境界是方向錯誤,嚴格來說大家都只有乙個方向。

16樓:劉金剛

阿彌陀佛

追求覺受也是入魔的開始。

無上正等正覺光明大圓滿是簡單的文字描述難以轉達的。

即便是描述食物味道, 書面文字看再多也不如自己摘乙個果子嚐嚐。 這麼粗陋的語言文字更是難以準確表達覺受層面的意境

好奇心不是學佛的契機, 對世間諸苦認識深刻了繼而公升起出離心才是開始的狀態。

17樓:我為魚肉

和張無忌學太極拳的體驗一樣:全忘了。

經書,忘了。

戒律,忘了。

自己,忘了。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是我」

18樓:黎明克星

有個老法師修行了很久還是沒開悟,於是有一天就來了一股子脾氣,剋期證悟,要是到了時間沒開悟就自殺,不是佛法不好是我自己不行……

可是在他很精進的修行了幾天之後到了他自己規定的時間還是沒有開悟,於是他就找了個懸崖,跳了下去,誰知在半空中他開悟了,結果他沒摔死而是摔斷了腿……

他哭著說:冤枉啊,冤枉啊……

19樓:金金金金

我認為是相當樸實的。吃飯的時候還是吃飯。睡覺還是睡覺。

你去看《金剛經》的第一品。世尊和普通人一樣。飯食後收衣缽,敷坐而坐。

他沒有因為地位高而讓別人幫他做。乙個人越是高明恰恰他是相當平實的。我們普通人就不一樣。

我們不好好睡覺東想西想,吃飯也是。有點成就了就飄了,人性的惡一面都出來了,虛榮,浮誇…

20樓:護法居士

舍利弗。若有過去諸佛。說一切法皆畢竟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命者。

舍利弗。未來諸佛說一切法亦畢竟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命者。

舍利弗。今現在十方恆河沙世界諸佛。說一切法亦畢竟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命者。

舍利弗。是名諸佛無上之法。謂一切法無有體性無所得空。本性寂滅無生無滅。無有性相自相皆空。如來但為斷諸憶想分別故說。而諸佛菩提無有分別。

舍利弗。何等為分別。謂分別者。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見命見斷見常見。凡夫成就是諸分別。

若人無有如是分別。能悉了知一切法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命者。

如是念時心得歡喜。聞第一義空不驚不畏。是人則知五陰虛妄無有真實。

知十二入十八界虛妄無有真實。是人亦不分別涅槃不念涅槃。不言我能念涅槃。

以法得寂滅而不分別。是法所寂滅處。亦不分別亦復不得。

舍利弗。是名順忍。是人於是順忍第一義中。

亦不得自相。

舍利弗。何等是順忍相。所謂無相是順忍相。

舍利弗。於意云何。若人於此順忍尚不得相。是人若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相命相者。無有是處。

若人成就如是智慧型。應受供養是名佛子。是名入不住定。

舍利弗。是名佛法第一義門。謂無憶想分別無此無彼。

21樓:

我不信佛亂入只是提醒一下現在打著佛學做一些齷齪事的人太多了要小心辨別哦不要被他們的外表和佛口騙了哦

當然我不是拍死所有信佛之人只是提醒一下問這種問題的人給你答案的人也許他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回事

22樓:千葉光

知道佛概率比例大概,包括迷信拜拜的大概10%真的學過佛法,了解過佛的典籍的,1%

得到佛法實際的好處,知道終極目標的,10%%--低境界不停留在文字般若及其他,中境界1%%,

高境界10%%%,百萬人不過10人

還要剛好上網,剛好看到問題,剛好有空悠閒回答幾乎為0好不因為高境界的大多數臥虎藏龍,大隱隱於市,要麼就是現實中就有很多人找他解決問題

對了高境界的乙個特點就是:任何問題都有辦法解決甚至你一靠近,主觀上的問題就感覺少了不少,客觀的問題最多少20%

23樓:

不只單從感受上,感知的境界請了解一下。

一地到八地菩薩眼裡的世界

從觀待道理去看,清淨和不清淨的世界是果,它的因法,是眾生的心。《維摩詰經》裡面說得很清楚:心清淨的時候,外在現象自然會清淨;反之,如果心不清淨,看到的必然是不清淨的現象,這就是因和果的觀待。

當然,雖說心清淨一切清淨,心不清淨則一切都不清淨。這等於是在說,世上不存在什麼客觀的物體,一切都是主觀的現象,但這與西方哲學的唯心主義完全是兩回事。

關於心與外境的關係,從凡夫至八地菩薩之間的修行境界中也能看出——七地以下的菩薩雖然斷除了大部分煩惱障,但因為煩惱障沒有完全斷除,所知障更沒有斷除,所以看到的仍然是不清淨的現象。就現象而言,一地到七地菩薩所看到的世界,與我們現在看到的世界是一樣的;但從內在境界而言,凡夫眾生會認為世界是實有的,而菩薩卻知道世界是如幻如夢的。

但到八地以後,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此時的菩薩除了通達世界的如夢如幻與空性以外,在所感知的顯像上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清淨的娑婆世界變得清淨,就像東方琉璃光佛的世界,或西方阿彌陀佛的世界一樣。雖然八地以上的菩薩所看到的世界和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有著天翻地覆的差異,但實際上二者所見的本體都是同乙個地球,並不是因為八地菩薩的修行好、心清淨,就在地球以外,重新創造了乙個新的清淨的地球。二者之所見,只是乙個世界的兩種不同現象而已。

慈誠羅珠堪布

蠢到了一種境界是種怎樣的體驗?

黎一一 月如 在知乎寫的文字突出乙個聰明高冷犀利,甚至有些暴論,我自愧不如。但是現實生活她是能做出讓你早上叫她起床,結果自己居然把手機設定成飛行模式的乙個不折不扣的蠢蛋。 可魚 雖然挺蠢的 但我感覺好好笑啊 雖然我很傻 但是細細品味我還是很體貼的吧 面對這樣荒謬的事情還要好奇的問一問,沒有質疑他的智...

眼光境界遠超世人是種什麼體驗?

是誰在敲擊箭鼓 我的眼光境界一般,只能基於有限的人生經歷和拜讀歷史 文學的歷程,談談作為旁觀者的個人想法,可能會偏題。我想,作為社會屬性的人,必然有弱點,難免有喜怒哀樂 離合悲歡。那麼,所謂的眼光和境界,特別是前者,本質而言只是 器 給你帶來好運或厄運。術業有專攻 人的精力畢竟有限,眼光和境界再高明...

學佛讓你悟到了什麼?

美玉 人身難得,死亡無常,輪迴痛苦。如果不趁今生的好法緣,修行學佛,錯過了這一世,憑我們曾種下的罪業,再也遇不上這法緣了,更無機會成就解脫,只有在六道中輾轉輪迴。所以要學佛修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爭取今生出離輪迴。 沉變 如來明證下四法故。何謂為四。一曰一切萬物皆歸無常。二曰一切諸有悉為苦毒。三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