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中文系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時間 2021-05-06 07:13:01

1樓:

在北大中文系讀書,有乙個好處,也是和其他學校的文學院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學文學的人絕不敢輕視語言學人,語言學人可以完全的在語言學世界中遨遊而絲毫不用將精力放到文學上。

這在其他學校絕不可能。

2樓:

看到這個問題的心情真的太太太複雜了

從小就夢想著考北大中文系

從我接觸到文學之後就一直想去的地方吧

但是還是敵不過現實emmm出國學習了然後選擇了理科北大中文系永遠是我最赤誠的夢想

3樓:

好想去,好想去。

高考已經過去三個月了,但每次看到北大的貼子眼睛都會紅。

我好喜歡北大,好喜歡讀文學。

我差5分滑了北大的調檔線,志願沒填好,調劑到了c9的秘書學。

無時無刻都在恨自己沒有復讀的勇氣。

4樓:

補充乙個回憶:當年選修歷史課,教授講到「駝峰航線」的時候,前行飛機的殘骸在山谷間形成一條銀色的反光帶,指引後面的飛機繼續殺敵,突然在講台上落下淚來,教室裡一片安靜。錢穆先生說對本國已往之歷史應懷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老師這個場景打動著我到現在。

5樓:

那些回答都好美好,同時帶給我的也是恐慌和遺憾對於我這樣的凡人來說,由憧憬變成迷茫,不知自己該去向何方。

也才發現自己其實並不熱愛吧,不了解罷了。

不夠熱愛最好不要來讀中文,要是發現不愛,那就快樂和俗世前途盡失。它真真不是你想象中的模樣

因為不喜歡真的會學得很痛苦。而且很難出去。

6樓:玉笙煙

就是上像葛曉音、陳平原這樣大師級的課,會安靜地坐在第一排,默默仰望然後記下吉光片羽。這時你與老師的空間距離只有大約一公尺。但這一公尺卻像一條永遠也趟不過去的大河,於是只能望洋興嘆,隔水相望高山。

7樓:

圍城吧上了半年,從原來的憧憬變成了迷茫,有時也會忽而被中文的氣質所感動,但是作為乙個凡人來說,我不知道未來的走向,由此也心生憂懼。

眾人都是那麼優秀,我乙個弱雞並不知道我的前途何在。

8樓:王劉琴

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神聖清高,但也絕對是一股清流。雖然我未來不準備走學術的道路,也不打算從事跟它相關的工作,但中文系學到的東西是可以安身立命的,接觸的老師是可以當作榜樣的,認識的同學是可以在幾十年後也能煮酒話人生的。

9樓:羊火火

我沒在北大讀中文系,我是在乙個被稱為南方之強的學校裡度過了4年,我是那種世俗的認為讀中文系對自己未來就業沒啥用的中文系畢業生,所以最後連保研也選擇了放棄,但我仍然記得那些海邊的夏天,記得那位一生未曾嫁人卻會為尋的一首久違的古琴譜而露出那種女人幸福到極致微笑的教授,也會記得一位來自北方的男老師從詩經裡誦出了乙個男人對女人最最極致的讚美

10樓:吉其刀

放棄文學選擇語言,跟著導師搬搬磚,帶兩個班助教,偶爾遇到學生叫老師也是一種小確幸吧!還有班上作業問題拖延著…似乎失去了之前的憧憬與崇高,一年來好像沒什麼進步收穫,得好好反思了。導師有時怕遲到讓我先頂一會,啥也沒準備好尷尬

11樓:

小時候,讀到一句「生活還應有琴棋書畫詩酒花」

後來特別想學中文系,未能遂願

於是特別相信,琴棋書畫詩酒花,一定在北大中文系讀著金庸古龍

品著三國紅樓

嬉笑怒罵皆文章

夢想之地

12樓: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生活,不可一概而論。

我身邊的同學裡,有每天從早到晚看古籍、找文獻、做摘錄,紮實做學問,立志將來投身學術事業的人;

有做著學工、玩著社團,平時看看書、做做題,考試前通宵擊刷夜複習,最後也能拿乙個不錯分數的人;

有當初調劑進了中文,在經雙、心雙、哲雙上投入時間和最後成績收益上,比本專業要高出一大截的人;

有懷著一顆赤忱的心讀中文,深入學習後發現不是自己興趣所在,於是開始將重心轉移到其他領域的人。

當前排名第一的答案:

沒有人擔心讀中文畢業以後幹什麼,每個人專於所愛的專業方向。很抱歉,這可能只是乙個幻想。

就我的觀察,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憂慮永遠存在。特別到了大三(也許研二也是),身邊很多人都開始憂慮,為公升學、為工作、為生活。

中文系的人不都是理想主義者,甚至立志要走學術道路的人也不佔大多數。平凡人要憂慮的,中文人也不能免俗。只不過,除了眼前的苟且,不少人還有詩和遠方。

當然中文系本身還是一直以研究型人才為培養方向的。大多數教授的水平足夠高,整個人也會一種儒雅的氣質,學生們也往往會給他們冠以某公、某夫子等的尊稱。也不排除有學術水平尚可,但講課乏善可陳的老師,這個在所有院系都會有,中文系從來不是乙個烏托邦式的淨土。

不過中文系的先生們在給分上通常都相對比較嚴格和吝嗇,不像有些院系的課程水水就能個不錯或相對可看的分數,因此一些選修了中文系大類平台課程、或是通選課的外系好友常常也會對此有些微詞。所以對於那些只是想通過聽課提公升些人文素養的同學,我一直是只建議旁聽,不建議選課的。

然而中文系的某一些課程的設定和教學的內容,確實也稍有些古板了。不過後來想想,如果有些「無用」的內容,連北大中文系都沒人研究了,那是不是也很難指望這些學術研究能後繼有人。

雖然中文整體氛圍和價值導向偏學術,但幸好北大的大環境足夠自由,足夠包容得下心懷各種想法的人。所以上文我列舉的那些生活方式迥異的同學,大都能在這個園子裡生活得不錯。雖然可能在一些課程的學習上會有痛苦,但在生活上一定能享有他人足夠的尊重。

其實在這裡浸潤得久了,即使是再沒有學術研究熱情的人,身上也往往會有文人的情懷,或多或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以上,這裡是乙個讓想做學術的人獲取最好的資源,一心一意做學術的地方。這裡,也是乙個能允許不想做學術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獲取人文滋養的地方。

在北大醫學部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看了一圈臨床口腔居多,作為藥學的也來答乙個。現在2020一月,正讀大三,還在擔qi心dai學校會不會推遲開學。1.累不累?我們藥學專業下一級開始即將改革,大四變成實驗實習為主,課全部壓縮進前三年,儘管沒有享受改革的我們已經覺得課業很重了。北醫的藥學是個前緊後鬆的學科,第一年大家都不很適應,生活也會被...

在北大化學專業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居然刪我的高讚貼?化院的就讀體驗嚴重不好。參見我的專欄,談情說化 松鼠 謝不邀。原問題為在北大化學專業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私以為高票答案有所跑題。化院固然存在問題,但只言其一面未免有失偏頗。想說一說其他幾位答主未提到的方面。身份 2015級化院本科生 對競賽同學和希望參與科研的同學 開設普化英文班...

迷上乙個中文系的女生是一種什麼體驗?

不知道你追上了沒樓主,但是無聊的中文女還是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作為乙個中文女,也算讀了點書,但是讀書是因為興趣和專業無關。專業只是拓寬了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因為讀了書內心世界就特別豐富以至於特別會取悅自己,於是對另一半的定義就是有趣,希望對方對生活充滿情趣和樂趣。因為特別會取悅自己所以很難被打動,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