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學在建國後走了哪些彎路?

時間 2021-05-31 19:32:49

1樓:ivy瑋瑋瑋

我認為國內外語教育太過於應試了而非真正把外語運用起來或者當做一種交流工具。比如說,當你和乙個不會說中文的人交流,英語是你們唯一乙個你們兩個可以用來交流的語言,而很多人沒有辦法去理解對方的意圖和表達自己要說什麼。

經歷雅思考試的人應該都會知道,大多數的中國學生及其擅長聽力和閱讀這兩個輸入類的科目,而寫作和口語這兩個輸出類的往往是中國學生的弱項。因為我們在多年的英語學習中,只學會了不停的接受資訊,不停的應付英語考試,而不是輸出資訊,表達自己要說什麼。

在中國,隨便拎起乙個大學生,都是學了十幾年英語的人啊,為什麼能做到和外中國人交流對答如流的卻屈指可數?可能大家都把學習英語當做是一種任務,而不是去學習這門語言到底要怎麼應用怎麼發揮語言最根本的功效——交流。所以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自己學的是啞巴英語,開始注重口語學習。

個人認為還有乙個普遍存在的誤區:我在中國,沒有語言環境,學不好英語的。

後來這句話變成了很多很多人根本不開始努力的藉口。試問沒有自己在背後苦練,沒有單詞量,說話語序全錯,就算把你放到了國外,誰願意跟你交流呢?

掌握一門外語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這背後要下的苦功實在是太多了,還要去理解另一種文化的思維模式,表達方式等等。沉下心,找對方法堅持下去。共勉。

2樓:

高等教育階段:最顯著的一點,把語言能力和文化素養(綜合素質)分開了,太注重實用,把外語當做一種技能來學習,但我們都知道外語可不僅僅只是技能。

外語水平也許不錯,但對國外的文化解不多,有些甚至不讀文學作品。

當然,也不是所有大學的外語系都是這樣。

不應該或者沒有必要設立專門的外語類大學,這個問題我在 http://www.

建國前存在的一夫多妻型別的家庭,在建國後是如何生活的?

混血老回 我媽家,有個長輩,算是魔都資產階級後代吧,年輕時候去日本東京大學留學,抗日時期,做了日本人翻譯官,後來當然有被打倒了,但是沒有血債,也沒害過人,就是天天穿日軍軍服當時養條大狼狗耀武揚威,估計是年輕得瑟!後來挺慘,但是有兩個老婆,兩個老婆都愛的他要死,也不肯離婚,不論國民黨,三反五反,文革都...

能否複製摩門教學外語的方式?

第一,你需要足夠虔誠 第二,serve a mission Missionaries generally begin serving when they are from 18 to 19 years old.Many retired seniors,men,women,and married co...

為什麼我們在建國初如此艱苦的情況下可以製造出原子彈,但是如今GDP 世界第二卻造不出區區晶元?

綠翉 技術上當然難度不清楚。從利益相關來說,原子彈等涉及國家話語權和國土安全,必須要有,且不能也沒辦法替代,研發成本國家支付。晶元研發成本過高於使用替代產品的成本,高投入研發,資金斷裂風險大。國家沒說兜底,沒人去做。 amoreldp 第一,建國伊始,一窮二白,美國,歐洲封鎖,沒有任何餘地獲得技術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