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為人父母的你,是如何避免原生家庭給你帶來的傷害再次影響到你的孩子的?

時間 2021-05-31 15:13:51

1樓:

我的父母對我和妹妹蠻好的,只是我的父親是那種腦子簡單、脾氣暴躁的人,我發現我和妹妹都遺傳了這個不好的性格,並且我們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在我結婚有了小孩之後,隨著家裡瑣事的增多,情緒經常失控。

每次情緒失控都是一場災難,對兒子影響很大,甚至會這樣問:「爸爸腦子是不是有問題?」

後來就慢慢的控制情緒,幾乎做到不在孩子面前發火生氣。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也會引導他去做正確的做法,不會再責罵。

2樓:驚喜之家

我們無法選擇家庭,但可以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即使生活不盡如人意,人生還是需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要從改變自己開始。那麼受原生家庭影響長大的孩子,該如何擺脫父母製造的陰影呢?顯然試圖改變父母是不可行的,答案還是要著力改變自己。

但改變自己是乙個非常複雜艱難的過程,絕對不是說說就行。在改變自己的過程中,如果能知道正確的方法,無疑是已經成功了一半。生活中人們面對問題的方法大都是根據習俗,或者看別人怎麼做自己也怎麼做,這些方法很多時候都只是隔靴搔癢,沒有什麼用處。

要真正想把問題解決,開始新的人生,就得有意識地改變自己。

「改變」本身不困難,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想改變的心。

大多數人,儘管心中想要改變,可還是覺得按部就班的生活比較輕鬆。

「我沒有條件改變...家裡一堆事。」

「我沒有時間去學習。」

「孩子還太小了,等他大大再說吧。」

這些理由,是不是很耳熟?

可以說,只要一提到改變,這些理由都會從腦海湧出來,而促進你盡快「斷捨離」的理由在逐漸消失。

你必須心裡清楚,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而誰會成為你追求生活的阻礙。

如果意識到了缺陷,就已經戰勝了缺陷。

在認清缺陷的基礎上,要有敢於「斷捨離」的勇氣。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作出這樣的結論: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了「不改變」的決心 。

你現有的以及未來的生活,其實源於你自己的選擇。

如果你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做,就試試代入法。

除了認識到自我性格的缺陷以及斬斷「原生家庭」的糟心事外,還可以用「代入法」來決定自己究竟該成為怎樣的人。

書中有千百種人生,總有乙個人物,總有一種人生,是你欽佩且嚮往的。

將自己生活中的難題代入給故事裡的他,你認為他會如何選擇,你就如何選。

你要在內心深處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原生家庭給你的影響,也不是永恆不變不可消弭的,只要你想改變,想擺脫,什麼時候都不晚。

3樓:魚音裊裊

首先,你要覺醒。就是意識到原生家庭的問題,看到它然後形成自己的觀點。原生家庭是我們不可避免的環境,它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

你需要辨別,好的繼續發揚,不好的找到方法去改進。要認識到任何人的原生家庭都是不完美的,我們學會接納,不同的地方在於有人看到了並做了改進,有人卻在受害者模式裡打轉。

其次,你看到了原生家庭的不完美甚至有坑的地方,就要做出自己的實踐,用自己的行動給你的孩子做好榜樣和示範。包括自己學習提公升、向他人請教、給孩子做榜樣等。岸見一郎有本書是《被討厭的勇氣

》對於原生家庭要做課題分離。意思是如果這件事是屬於你的責任,做或者不做都是你的責任,後果由你來承擔。想要不同的結果就要不同的事

既然你看到了原生家庭的問題,就要做與你的父母不同的事來達到不同的效果。

最後,在這個問題裡,不要被情緒帶跑偏。學會理解和接納你的父母,但可以有自己的選擇。所謂理解,就是理解父母他們的生長環境,可能他們經歷動盪、飢餓、兄弟姐妹很多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甚至沒有得到過愛。

你不能要求他們給出自己也沒有的東西。也許他們也是頭一次做父母,也不太懂,又沒有這方面專業的知識和經驗儲備,不像我們現在的條件。所以,不要苛刻地對待他們。

允許和接納不同的生命面向,看到他們,不糾結不痛苦,然後可以有自己不同的選擇。奧南朵有本書《對生命說是》講的就是這個主題。

總之,你作為承上啟下的人,一句話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4樓:CHERRY

你必須要強大自己,原生家庭的傷害是有歷史原因的,不要過於自責,多讀書,適當讀讀心理學書籍,提公升自己,找到自我,活出力量,相信自己一定能走出來,希望可以幫到你。

5樓:邵帥

我父親,乙個警察,常年壓力很大,每天回到家都要喝一瓶二鍋頭,然後就開始放飛自我。

到現在,我每年喝四兩白酒,二兩陪我爸,二兩陪老丈人。平時喝啤酒也不超過兩瓶,而且是喝完立刻睡覺。而且,說實話,打心眼裡瞧不起喝醉的人,無論他是否撒酒瘋。

80後的你,是怎樣的父母?你周圍的為人父母的同齡人是怎樣的父母?

Q媽來了 自從有了孩子,晚上再也沒有出去應酬過。通常是下班的點還沒到就悄悄往回趕,晚上的時間全部給孩子。陪孩子玩 讀書 一起瘋鬧。快兩年了,每天我都努力做乙個更好的媽媽。朋友問我這樣會不會太喪失自我。我想說,如果沒有母親這個角色,我可能至今都只是乙個渺小自私的我。是母親的身份,讓我看到了本我,自我調...

如果你是原生家庭並不富裕的孩子, 父母,你是姐姐,還有乙個弟弟,父母是怎樣對待你的

木子醬 基本背景 來自西北農村。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父母務農,農閒時在沿海發達地區打工 有個小2歲的弟弟,他已婚已育,而我未嫁。從小被父母以及身邊所有的大人灌輸讀書改變命運的概念,在讀書這件事情上父母給予了我最大的支援,哪怕其他事情會say no,但唯獨學習這件事情,無條件支援,砸鍋賣鐵的支援。最終...

你如何看待 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 ,原生家庭對乙個人的影響是否被誇大?

瀟雨 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人當然很多。但是也有許多人做到了走出不幸福的原生家庭的影響,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能不能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跟自己天生的個性 後來的遭遇 還有自身有多強的改變的慾望都有關。本來這個世界就是一種公尺養百樣人,同一種原生家庭也會養出百樣人。原生家庭對乙個人的影響有多大,這在每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