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知識是你有了孩子才掌握的

時間 2021-05-06 04:56:07

1樓:

待補全回答。

1.沒有絕對的專家,也不要全信任何人

2.孩子好不一定是你的功勞,孩子出了問題所有人都會說是你的錯3.孩子是越帶自己越親,生產時越難自己也會越寶貝

2樓:眷戀太陽

有了孩子以後,我才知道孩子的發展是有關鍵期的!要抓住孩子的關鍵期!

勞倫茲「 鴨子認母實驗」 ( 網圖 ,侵刪)

兒童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和個別差異性

【順序性】人的身心發展是乙個由低階到高階、由簡單到複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我們常說的「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個月喊爸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到循序漸進,不要拔苗助長。

【階段性】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不同的身心發展總體特徵以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

孩子每個階段發展都有每個階段的不同特點。比如剛出生的小寶寶就是愛睡覺,小學階段的孩子就是愛調皮,青春期的孩子愛叛逆等等。所以要根據孩子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對他的生活及學習上進行相應調整。

【不平衡性】個體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身心發展的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個體不同方面達到的某種發展水平的時間是不同的。

所以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要抓住他們的「關鍵期」,2歲左右是孩子口語能力發展的關鍵期。4-5歲是孩子書面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幼兒英語啟蒙這麼火爆的原因之一。

【互補性】互補性是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後,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長發展得到部分補償。

這也就是為什麼盲人雖然看不見但是聽力卻超於常人。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要「揚長避短」,「長善救失」。

【個別差異性】從群體的角度看,首先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不僅是自然性別上的差異,還包括由性別帶來的生理機能和社會地位、角色、交往群體的差別。其次,個別差異性表現在身心的所有構成方面,其中有些是發展水平的差異,有些是心理特徵表現方式上的差異。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充分發揮挖掘自家寶寶的潛能,全面了解他的各方面能力,對他進行因材施教,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成果。

課觀·教師派

課觀·教師派

課觀·教師派

有了孩子以後,我的英語詞彙量飆公升!!

如果生孩子前你問我交通工具都有什麼,我可能只會說「car」"train""plane",自從有了小汽車迷我才知道挖掘機、混凝土攪拌機、推土車、叉車、起重機用英文怎麼說。

@知乎親子

3樓:檢驗打工人小甜茶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首先那就是各種動畫片的名字!!以前沒有孩子之前,是絕對不會看那些動畫片的,畢竟是個二十多歲的成年人了看的都是真人拍的電視劇集或者電影,覺得動畫片很幼稚。可以當你有了孩子以後,遙控器的掌握權就不在你手裡了呃。

他們每天都喜歡守在電視機前面看動畫片,要不然就是拿著你的手機看,我以前真的不知道我們中國產動畫片有什麼,現在呢,清清楚楚:熊出沒,小豬佩奇,汪汪隊立大功,等等等等。簡直比自己看的電視還記得住名字和內容。

其次呢,有了孩子之後 ,你也會發現,自己以前的想法還是很幼稚和自私的。沒有孩子之前,想的是就算以後有了孩子也不能一天就在家做寶媽,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不能讓孩子成為自己的絆腳石,可是有了孩子之後你就會發現,你比自己想象中還要愛自己的孩子,寧願委屈自己也不願意孩子受苦。

4樓:厚積落葉聽雨聲

從出生那一刻起,寶寶對周圍以及自身體驗到的任何變化都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我們現在知道身體接觸,如擁抱、親吻、搖籃裡有節奏的輕輕搖晃、唱歌和說話、聞嗅和照看以及定期按摩等。

母親為嬰兒提供的輕柔的撫摸,關心照看和熟悉而又節奏的按摩,能夠喚起嬰兒的感官系統,啟用其大腦中和發展過程中的大量神經元,影響著嬰兒的免疫能力,並形成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紐帶。

漸漸的孩子感到自己熟悉的自體感開始結晶,伴隨著一種自我認同,自體連續性,自體恆常性和客體恆常性的感官感知,所有這些最終發展成為安全感,孩子在改變的環境中開始將自己視為熟悉的、區分於讓他感到陌生的一切。

5樓:萱萱媽媽的玩具店

生了孩子後才發現必須掌握小孩的身體情況,比較常見和普遍的就是大便情況。記得最開始女兒拉肚子的時候,第一次出現綠色的稀狀大便,立刻上網去查。根據所查情況掌握了這是受涼拉肚子了。

還有乙個知識是關於斷奶的,我給一歲多女兒斷奶時,並沒有採取不讓她見到我的方法,而是讓她逐漸減少吃奶的次數,加上奶粉一起餵養,斷奶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了。

還有乙個知識是來自我女兒本身也不是知識,而是乙個特別好玩的表現。就是她每次困得時候,她的雙眼會從單眼皮變成雙眼皮,這個時候我就知道她困了

6樓:網際網路老辛

我乙個大老爺們,天天給我推薦這種問題。

我一直以為小孩子在媽媽肚子裡會很悶,時長提醒寶媽要注意坐姿,別擠著肚子裡的小寶寶的鼻子,造成無法呼吸。 後來去做四維才知道,小寶寶在寶媽肚子裡不是用鼻子呼吸,而是用臍帶。

2. 我一直不敢給小寶寶洗澡,怕太小,嗆水。後來學習後才知道,原來小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就是在羊水裡,早已經習慣,0-6個月掉進水裡,肺部是自動閉合的,不會嗆水。

3. 一直以為小孩子剛下生就能看見,知道有了孩子後,狂補育兒知識才知道小孩子剛出生,看東西是黑白的,而且只能看到眼前10公分,慢慢的長大變成20公分,第二個月後能看彩色的,三個月後逐漸能看到遠處的東西。

所以剛下生的下孩子,或者三個月內,不要給孩子看手機,不要用強光照射小寶寶的眼睛。切記@!

4. 原來小孩子怕熱,不是你穿多少他就穿多少,小寶寶的體溫明顯高於正常人的提問,所以晚上睡覺,如果溫度在22度左右,蓋乙個小被子就可以了,不要蓋得太厚。也不要睡太軟的床,小孩子沒有翻身能力,太軟的褥子,蓋住了口鼻,導致呼吸不暢。

5. 剛下生的小寶寶,吃完奶需要拍嗝, 拍嗝是個技術活,雖說不能豎抱,但拍嗝還是要拍,不拍容易吐奶,如果吐奶建議買防溢奶神器,親測管用。

7樓:那些年

愛,有了孩子之後,我更能體會到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養大不容易,我們不要過多的抱怨和指責父母的不是,他們年老以後我們要像哄自己的孩子一樣哄自己的父母開心,讓他們度過幸福的晚年生活!

8樓:朱明

軟骨魚只有三種,鯊魚,鰩魚和銀鮫。

蛇怪蜥蜴會「叮咚嘴上叼」,可以在水上跑,——其實是「輕功水上漂」,他不知道是什麼字,稀里糊塗的聽錯了。

最大的蚯蚓能長兩公尺長。

有一種蜥蜴沒有腳,長的像一條蛇。

鴕鳥只有兩個腳趾。

孔雀開屏不僅僅是為了求偶,也可能是為了嚇唬敵人蝙蝠不會從地面上起飛。

雄安康魚會變成雌魚

大食蟻獸和小食蟻獸是兩類動物,所以會有小的大食蟻獸和大的小食蟻獸。

鴿子可以產奶

扇貝有一百多隻眼睛

海龜肉有毒

鯊魚如果被翻過來,就會眩暈

有些鳥可以一邊飛一邊睡覺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動物,在被科學家做實驗的時候弄死了。好像是個蛤蜊?

袋熊和兔子都會吃自己的軟粑粑。

他能記住幾百條這種稀奇古怪的東西,但是不知道6+2等於幾,有時候說等於4,有時候說等於7。

他在幼兒園裡有乙個女朋友,同時又希望他的漂亮老師也可以做他女朋友。然後他和其他小朋友有時候會喊這位老師媽媽。

很難分辨他到底傻不傻。

他非常堅定的覺得我傻,並且安慰我說:就算你傻,我還是一樣愛你的。

9樓:落落央

那可多了。

有娃之後我準確掌握了各類恐龍的名字習性,認識了各類甲蟲,海洋生物如數家珍。

往大了說宇宙天體不在話下,往小了說蚯蚓日記必考專案有娃之後的知識儲備可能已經到達了我人生巔峰 。

10樓:長髮Daddy

看似甲醛檢測合格的兒童家具,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甲醛檢測會超標。因為出現了封邊破損的情況。

給孩子買家具時,最好買成長型家具,不然長大以後,很多兒童家具沒法用。

最適合孩子學習時的檯燈色溫是4000k,不會過白傷害孩子的視力,也不會過「黃」讓孩子昏昏欲睡。

雙背式的學習椅比單背的學習椅更能保護孩子頸椎。

孩子身高和桌椅高度不匹配時,孩子容易出現駝背、近視等現象。

孩子的各種習慣都是可以通過環境的改變以及工具的使用來逐漸形成的。

11樓:一番文案

有了孩子之後,我很自然地對孩子叫」寶貝「,很自然地對寶寶說「愛你喲」,厚著臉皮求寶寶「親親媽媽」。

我之前覺得說這些有點肉麻,以為需要練習,後來才意識到這是很自然的。

12樓:他們說theysay

衝奶粉,換尿片,抱小孩

要提出單獨說的是給小孩穿衣服。因為從來沒給別人穿過衣服,所以以前一直很好奇怎麼給這樣軟軟的小孩穿衣服、小孩會不會不舒服。然,生小孩以後好像很順其自然、順理成章的就會給娃穿衣服了。

我家娃出生在夏天,一開始穿的衣服不多,可能簡單。

13樓:金牛座棋格格

其實也並不是知識了,只是念叨念叨。

嬰幼兒的精力堪比鐵人三項中的鐵人,每天放完電才能乖乖睡覺。

如果媽媽不在,寶寶一般都比較乖。媽媽如果一旦回來,寶寶就開始「作」。原因是三歲前的安全感需要及時在母親那裡充電,嬰幼兒一般只有在母親面前可以釋放自我。

誰帶的多跟誰親,包括但不限於睡覺,洗澡,陪玩,陪學,投喂等。

出去玩的時候要緊緊看著小孩子,不要看手機,不要看手機,不要看手機。除此之外,不要給孩子長時間看手機。

輔食期應該每種蔬菜水果盡量多的給孩子試試口味,不然一旦固定口味,就會容易偏食。

餐椅(包括不易打爛的寶寶餐具),小馬桶,寶寶澡盆和睡袋都值得購買,能用很久。而且這樣一來,吃飯,便便,洗澡和睡覺都會有儀式感。溫奶器這種東西就不要浪費錢了。

暫時想到這麼多。

14樓:張稼睿

誒,剛跟小姨聊完天,就給我來這題。

雖然我沒孩子,但我小姨媽媽有孩子。

今天聊到了我以前經常乙個人在家,我不願意吃飯,我媽媽埋怨我懶的事情。

我以前就想的是,自己乙個人在家,也不餓,沒必要大費周章地做飯。

其實我小姨媽媽小時候也是這樣想的,但也遭到了她母親(我姥姥)的埋怨。

但是當我小姨媽媽有了孩子後,她告訴我,其實自己忙一天,看見自己孩子沒吃飯會很自責,就很煩。看似是對自己孩子的埋怨,其實是對自己的責罵。覺得自己工作一天都是為了孩子,但孩子卻連飯都吃不上,很難受。

我媽媽也許應該也是這樣想的吧。雖然我可能不能完全體會,但我從來沒站在這個角度看這個問題,總之挺震撼的吧。

就好像父母跟孩子吵架,父母原諒孩子不會跟孩子直接說,而是會叫孩子從屋裡出來一起吃飯吧。「來吃飯」三個字也許在我的心裡一直都是很溫暖的三個字。

有什麼知識是有了孩子之後才知道的,大概就是慢慢地開始理解自己的父母了吧。也許就像家長常跟我們說的:

補充說明:我剛十六,出國留學,跟小姨媽媽住一塊,所以才有了這段對話。

有哪些事情是你有了孩子之後才知道的

關軼心 隨便生孩子是對孩子的極大不負責任。你確定自己和伴侶婚姻和諧可以共度一生了嗎就跟他生孩子,生完離婚對孩子的一生會產生多大的傷害你想過嗎?我沒想過,想過我就不會生了。 原來小朋友可以這麼有意思 原來他們生來就不一樣,屬性天生自帶的 原來做媽媽有這麼大成就感 原來自己有這麼多潛能以前沒有發掘 原來...

五歲大的孩子應該掌握什麼知識?

吃鞋的公主 家長應該認真觀察孩子們,發掘興趣愛好,每個人都不一樣,比如我跟你說學英語,大家都在學英語,但那你家孩子不喜歡或者學不進去那也是白折騰。 並安 掌握什麼知識並不重要。更重要是能否讓孩子有分享意識,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可以買一些繪本鍛鍊孩子的逆商,為公升小學,開始義務教育做好準備。 腦力王劉老...

什麼是你有了男朋友之後才發現的?

EAST 這就需要從乙隻蝙蝠說起了。因為這只蝙蝠,我倆只能每天聊天兒,後來想找點遊戲增加互動。所以,就發現了原來我竟然會坑隊友 在這裡,先和隊友說聲對不起 第一次坑隊友,因為我倆不是同乙個陣營的。我對他實在下不去殺手 遊戲結束後,給隊友說了句實在不好意思,請大家不要生氣,祝各位新年快樂。說完後,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