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人大附中的學生都基本不在人大就讀?

時間 2021-05-31 11:55:26

1樓:奕湘

誰說的?雖然【三年不努力,將來去隔壁】是其非官方校訓,以及大部分尖子生選擇清北復交和藤校、港校。但也不是大部分人大附中學生都能保底讀人大的。

原來有個師妹就是人大附中畢業的,跟我說其實人大對他們來說還是很不好考的。

另外,人大和人大附平時真的沒啥交集,除了學校挨著。

2樓:陳年水墨

不請自來……

我是八中的學生,我有同學在人大附讀書

我聽他們說為什麼不去人大呢?

按他們的話,一言以蔽之

少壯不努力,長大上隔壁……

3樓:

在下北京人,這麼說吧。

19級人大附有100個人出頭考上清北,全校一屆有1000學生。也就是說有10%的人大附中的學生是考不上清北,而據我所知人大附在人大的最多也只有30個,可能還有個位數放棄人大去復交浙(科南在京錄取線低於人大,浙南文科錄取線低於人大),也就是說人大附85%以上的學生根本考不上人大。

也就是說「高考不努力,大學去隔壁」這句話就是扯淡,事實是,努力了,也只有15%不到的機會能上人大。當然這個機率也很高了~

4樓:已先生

其實也是有一部分在人大的。不過因為人大和清北分數差的不多,高分肯定是清北,差一點有降分也是清北,然後才會有一些人大。後面北航北師北理又會有一些。

而且也是看專業,比如理工類也有可能選擇南大之類的。

真正比較少的是上交復旦,感覺認識人裡上上交復旦的要少很多。大多數還是聚集在北京的學校。畢竟名額多的話,比較容易進合適的專業,專業不合適進去也不舒服。

5樓:西爾達維亞人

很多答主談到分數不夠,的確是有道理的。再補充乙個次要因素。

人大附中傳統上還是乙個理科強校,年級中5/6的學生都是理科生,這些學生一般會選擇理工科較好的大學就讀。而人民大學的優勢專業多為文科,因此對人大附中的大多數理科生自然沒有那麼強的吸引力,就讀人數少也是正常的。

6樓:

因為大多數人分數不夠啊……

這有什麼好看待的

夠不著就往下面的北師,北理,北航走,

不過去北師的真不多……

或者就去果殼了唄

Ps 實在不忍心吐槽果殼所謂的面試,真的是只要會聊天就可以730

7樓:王竹萱

額……全人大附中的人大線到清北線考生本來就沒有很多人,這些人又有一些有自招/博雅/領軍降分,有一些選了國科大/復交浙(南),還有一些去北大醫學部學醫了(比如本渣),還有選擇北大小語種的。

最後肯定不會有很多人去人大啊……

大家都怎麼看待人緣特別好的「老好人」?

乙個高中同學,對待誰都是特別真誠 掏心掏肺的。剛認識的人不過半天也可以很快熟絡。她給人的感覺就是朋友很多,但大部分時間你看到的她都是乙個人。這就說明了乙個事實 你永遠不可能有太多朋友。想要朋友又多又精,這是不可能的。就像我那個同學。所以與其 雨露均沾 不如 一心一意 簡單點 這得分情況。有人性格熱情...

你怎麼看待人的本性?

我本何 那麼我就斗膽說一下自己的一些觀點,希望各位提出不好的地方 人性向相 引言 孟子聖賢是偉大的,對中華文化的貢獻也是很大的,對此,我是很贊同的也很佩服的,但是,他的向善論就真對嗎?正文1 為何水向下就是向善?水向下沖垮了糧,卻又養活了百姓,那是向善還是向惡?黃河水養育中華兒女,卻又斷流造成乾旱,...

怎麼看待人與人的不同?

鑰匙最懂鎖的心 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是一定的,具體到你的問題應該是不同社會地位的人為什麼會有差距,不是人生而平等嗎?第一,人生而平等不是人生而一樣。這裡的平等是自由,追求幸福等等。雖然你可能出身不好,但是你也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第二,任何社會都是有不同社會階層的。乙個好的社會不是人人一樣,而是每個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