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醫學學習和工作後,你掌握過哪些違背直覺的知識,有過那些違背直覺的經歷?

時間 2021-05-31 01:14:15

1樓:芥末雪花

不知我這個算不算。在研究共情之前,認為高共情能力的人與親社會行為正相關,直覺推理共情能力越高越好。隨著學習和研究的深入,發現共情很有可能與內化問題,比如焦慮、抑鬱相關。

2樓:

這世界上似乎沒有百分之百「孝心」這種東西。

在病榻前,有些人的孝心」是用來反哺的,有些人的「孝心」只是一種表演。

滿身名牌,全家都趾高氣揚的那種家庭在家裡老人生病時,不一定會全心全力照顧。無論是在金錢還是精力方面。

倒是一些拮据的家庭,在老人生病時,會傾盡其力,儘管有的不多。

人是社會性動物,

一行一動都會受他人的評價。

有些人不想給老人治病的時候,他不會直接說「不治了」,因為這樣會被叩上「不孝順」的名義。

他會跟醫生聊很多,引導醫生的話語,處處暗示醫生,直至醫生說「那你們就回去吧。」

他們便滿心歡喜,跟親朋好友渲染道:「醫生說讓回家了,治不了了。」

然後帶著老人回家。

人人都有私心,

即使是對著自己最親近的人。

3樓:

不要高估病人的智商,特別是科學素養,要把他們當一無所知的孩子看待。

以前我們科室住院總在門診開小手術,遇到乙個頭皮包塊的。

良性腫塊,很快解決問題。做好縫合及包紮後,叮囑了一下拆線時間讓病人回家了。

乙個星期後,病人找過來了,說切口感染,要求賠錢。

大家都很納悶,因為頭皮血供非常豐富,拆線也就4-5天的事情,怎麼會感染呢?

不問不知道,一問差點被氣死。

病人術後第二天就把頭給洗了,而且還用了很多洗髮露……

問問原因,他義正言辭地說:「你們醫生沒跟我說不能洗頭啊!我愛乾淨,當然要洗了!

說的好有道理,我們竟無言以對。

最後給他免費換了乙個多月的藥才好,住院總還貼了一些精神損失費。

後來我們每次讓病人出院時,都再三叮囑不能沾水,再忙都要說。

《道門法則》裡的一段話說得很好

醫院也該如此。

4樓:王郝

我工作後,逐漸體會的,屍體是最安全的。

害怕死人,是天生的,合情合理的,自然選擇印在心裡的直覺。看到屍體,極有可能說明周邊環境不安全,有猛獸洪水敵人瘟疫等等。非洲流行埃博拉病毒,就與當地人葬禮上親吻屍體很有關係。

然而,工作後,越發覺得和屍體打交道一點都不可怕,人活著,就有可能死,或者死於病情嚴重,醫療措施沒能挽救,說明能力不足。或者死於醫療事故,有醫療責任。或者出現費用問題,要扣錢。

或者家屬不滿意,鬧糾紛,甚至人身安全不保。不可預計的風險隨時出現。精神高度緊張。

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可以不再緊繃。

工作後想留學學習IT專業移民紐西蘭是否可行?

如果鐵了心要來紐西蘭,幾點建議 1 報個班好好夯實英語基礎,背誦 提高單詞量 鞏固語法 我大本也是讀的小語種,想必你也深有感觸,年紀越大,對新語言的學習能力也隨之下降,非逼自己不可。2 既然來了就選個好學校,來奧克蘭的話,關注下奧大 你沒有學術背景,估計得重讀本科,比較難申 AUT 國際上名聲不大,...

工作後,你還會主動學習嗎?

毽子 肯定會啊!10年前,乙個碩士學位就是乙個香餑餑,20年前,乙個大學文憑輕鬆找工作。如今碩士畢業的我感覺遍地大學生,在大城市的碩士也是一抓一大把。人才似乎變得越來越不值錢了。經歷過殘酷的秋招,深感社會的殘酷。在沒有背景的情況下,只有靠自己不斷努力學習才不會被這個社會淘汰。我知道,工作後大部分的人...

2020 年在工作或 學習中,你掌握的哪些 新技能 讓你可以受用終生?

靈均 技能 主動去發現別人做得好的原因,某些細節的處理方式,多問問為什麼少想憑什麼。技能 學會誇獎,這個偏向適用於工作中。因為青年渴望得到別人的誇獎,這是你刷人緣的第一步,俗話說多乙個朋友多一條路,很有可能這個人在以後工作中會幫助到你。技能 做好計畫並準確實施。不要養成拖延症這個壞毛病,比如今天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