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信仰問題與父母發生衝突怎麼辦?

時間 2021-05-30 20:02:34

1樓:小宇哥吉祥

我本來也是堅定的無神論者,直到見識了他們通過靈異的手段搞到了逝去者的銀行卡密碼。。。後來我就覺得其實這些經驗科學還是有一定存在的道理的,只不過我們還沒有找到未知事件他們之間內部存在的必然關鍵,而有的人,通過口口相傳的經驗技巧可以觸碰到那些關鍵的點。

現在的我,有點敬畏了。

2樓:老宋

你母親其實談不上信佛,她只是拜佛,因為她住相了,你可以建議她讀讀金剛經,或者聽聽別人講金剛經,你自己也可以讀讀。守規矩是應該的。你也沒必要爭吵。

而且佛教是無神論,跟你的信仰也不衝突。相信你們都學習了金剛經以後,就沒有衝突了。該化解的就全化解了。

3樓:天妙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哪怕是在自己家裡,只要不是你說了算的時候,最好還是能忍則忍。再說,就是挪一下鞋子而已,乖乖聽媽媽的話就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的意思也不是不顧原則的忍讓,只不過雞毛蒜皮的小事就算了。真到了原則性的問題,再堅持自己就好了。

就算是在外面,別人因為信仰的問題,在對你不會有絲毫影響的情況下,需要你稍微挪一挪位置,我想你也會樂意去尊重一下他人的信仰。更何況現在你是在自己家裡,尊重自己母親的信仰。之所以你跟你媽媽會吵起來,只是因為那是你媽媽而已,因為太親了,所以希望她事事都能順著你。

老實說,我家裡也是這種情況,我爸媽都信佛,而我是無神論者,但我還是會尊重他們的信仰,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去配合一下他們。當然,我以前也有的時候會跟我爸媽說一些我自己無神論的觀點,但他們聽不進去,我也就不說了。我尊重他們的信仰,他們需要我配合拜拜佛什麼的我也會配合,我覺得沒什麼。

但我也跟他們說過,他們不要管我信不信佛,我也不管他們信不信佛,他們需要我配合的話,我可以配合。

4樓:一日一啖

題主可能對家裡老人家拜神的行為有所誤解。

家裡拜神不一定就是有神論,有些是對祖先們的記念,有些是民俗,並不一定是有神論者。

中國對神的態度比較奇妙,很多時候我們說神,只是一種神化,不一定就是有神論。

中中國人多數是神化者,不是神話者。神化就是人造了神,然後把神供起來奉養,表達出來的是一種希望或約束。而神話則是神造了人,然後由神來約束人的行為。

「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就顯然不是有神論的,這只是對人們行為的勸告或約束而已。

5樓:sjk

你可以以你自己的觀點,然後和父母好好的商量都好,如果實在不行的話那也要適當的反過來想一下父母的想法或者是說法。個人的事建議兩者結合信仰歸信仰,但是,該照顧父母的還是要照顧父母的。

6樓:夜雨瀟瀟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區域廣袤,民族眾多,每個民族甚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也算是一種精神的寄託,而上一輩人思想比較守舊,他們經歷著醫療落後,教育缺失的年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老輩人最規律的生活,生活中的許多無能為力,讓他們寄望於神靈的保佑,認為一切對神靈的不尊重將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災禍,他們寧願相信神靈也不會輕易接受科學,我們不能說是愚昧,而應該用科學道理讓他們慢慢接受,轉變思想需要乙個長期的過程,在此之前,作為小輩應予以尊重。

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新的一代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觀念的更新,神論一說也就淡出了年輕人的生活。如果因為信仰問題與父母發生衝突該怎麼辦?

首先,應該學會尊重,尊重的不僅是神靈,其實是像父母這樣的老一輩人。不管世上存不存在神靈,他們的初衷都是好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家人平安健康。

其次,別去頂撞他們。中中國人講百善孝為先,老輩人神論思想已根深蒂固,既然短期無法改變那就學著去接受,很多神論方式其實是千百年來留下的傳統文化,新一代也該去繼承。

最後,懷有感恩。比如祭祀,神龕之類是對先靈的緬懷,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作為晚輩更要顯得莊重肅穆。

7樓:

你只是還不了解宗教,全世界絕大多數宗教信仰從誕生起就不是用來約束自己,而是用來影響他人——不管是出於好意還是惡意,所以你不是在被你母親用信仰來強制約束,而是在被宗教利用你母親的身份和皮囊來強制約束。

想通這一層,你才知道該怎麼做。可以不尊重宗教讓你母親扮演的傳教工具角色,但要尊重你母親作為家人的社會角色,通俗的說,那畢竟是你媽

8樓:我只是路過

深有體會。

我尊重大人的信仰,畢竟我自己對精神的追求也是一種信仰。

可是某些問題上追求信仰,未免太過分。

家裡以前有乙隻特別乖的小貓上門,應該是被拋棄的,我當時很想養貓,所以特別興奮。他來的時候是早上,一家人都很喜歡他,然後我去上學了,高興了一整天。結果回家路上,我媽告訴我她把小貓扔了。

我不能理解,她說問了什麼人,說貓上門不吉利,所以扔了。

然後我哭了很久,哭完了,好像又長大了一點。到現在,這件事還是像刺一樣扎在心上。還記得在樓梯上最後一次見到那只小貓的場景。

乙隻被拋棄的流浪貓,就因為這麼個荒唐迷信的理由,被再一次拋棄,當時覺得很氣憤。不過之後也只能作罷。

我也覺得用鬼神約束別人不好,但是一般情況下,遷就一下就好。若觸碰底線,比如說面對一些滅殺人性的信仰,那還是應該站在法律和人道一方,理智處理。

9樓:浮雲晴歸山

如果題主把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從尊重信仰轉化成尊重你媽,很多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把鞋換個地方擺放很難嗎?何必爭個是非曲直。

面對親人,有時候對錯真的不那麼重要。

另外沒有乙個人有權利站在明理的至高點去指責別人的信仰。

10樓:惜月熙

你可以和父母先簡單溝通,先了解他們的想法。其次,去闡述你的人生規劃和信仰。前提是你的信仰不觸及法律和道德底線。

你可以告訴他們,人生信仰是乙個人一生最重要的東西,也是乙個人一生的追求。讓你的父母回想自己的信仰,讓他們想想自己年輕的時候是否有同自己一樣的經歷。曉之以理,公動之以情。

11樓:鏡花辭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那為什麼允許宗教存在呢?原因很簡單,信仰是個人的選擇,積極的信仰可以與社會相適應。國家規定了每個人有信教的權利,也有不信教的權利。

但國家同樣要求我們尊重每乙個人的合法信仰,這是對他人信教權益的尊重,也是對自己不信教權益的尊重。

12樓:遼寧省省帥

假設你老爹下班剛回家把鞋子襪子丟在你面前三公尺左右的距離,你媽會不會說他?

這道題我覺得你不用考慮信仰什麼的,很簡單個道理,你最喜歡的東西或人,他人不愛惜或是不尊重,你什麼反應?

不用小題大做,也不要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包容。

13樓:新公民計畫

先回歸到人。

從情感上理解母親,放鞋子的行為刺激和傷害到母親的情感了。她說的所有的過激的話,無不是「被冒犯」之後的反應。

你的不敬本身後,是她的信;她的信,其實又是有所求,多半也是為家人孩子,恰恰也是乙個人對複雜現實的難以自主把握,所以有所寄託。人對神是又敬又怕的。所以才要你守規矩。

當然,母親的言辭,同樣的刺傷和冒犯到你了,所以你才會反擊。

兩個人你來我往的爭論其實與本質的衝突其實無關,理上就很難說服彼此,爭出個勝負。

長大了,真的不會再去取笑長輩貼主席畫,去廟裡敬神之類的,會恭恭敬敬的陪伴,倒不是信,而是有所理解和體察後的愛,是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尊重。

14樓:

其實兩方都有不對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你母親將她的信仰強加於你,這是她的不對;但是作為兒子的你,不太應該和母親吵架。可以的話,我覺得題主可以多去了解母親供奉神明請求神明的願望是什麼,絕大多數的母親盼的就是家庭幸福,子女平安,這麼想來你的母親為的還是你。母親怕對神的不敬會不靈,這個不靈就是怕她的願望得不到神的庇護,子女不能幸福平安吧。

所以我覺得題主可以換著角度替母親想想吧,有些思想上的東西,這麼多年了,不是說改就能改的,倒不如做子女的學會理解,多些包容,和母親平常也多些溝通。

15樓:NASA

相互尊重。你不能不能阻止他這個做,只能尊重。

相反,有信仰的人不要強加給他人。畢竟你想要傳達的,別人並不想要,相反可能還會對你反感。

16樓:張威

我也覺得這種東西很愚昧,但是我家裡也是類似的傳統,我外婆家裡更是常年供奉神像。雖然心裡不信,但是還是配合家裡人的儀式感。我覺得這並不是信仰的問題,是與父母長輩相處以及相互尊重的問題。

信教一來不違法,二來也沒走極端,三來信的是你的家人,在家庭生活裡作為晚輩,聽聽長輩嘮叨,說說那些可能沒有道理的道理,配合一下老人們的儀式感,何必要像乙個反教鬥士一樣不依不饒呢?我的這種想法源於魯迅,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鋒,但他還是聽母親的命令娶了乙個女子。

17樓:吳名

不對。兩個問題:信仰、代溝。

尊重他人信仰是基本操作,畢竟你無法說服乙個信徒;

跟上一代人溝通是必修課,跟母親交流是你未來幾十年需要掌握的技巧。

18樓:

第一,不管題主幾歲,首先一點,題主因為這個和母親衝突,說嚴重點是不孝。

第三,有信仰是好事,最怕是沒有信仰。沒有了信仰,很多人做事情就沒有了底線。要搞清楚,我這裡說的信仰不一定是信教,也有對社會道德的堅守。

比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能為了賺錢啥事都幹,昧著良心,損人利己。中國的很多食品安全的問題,就是因為很多人失去了這樣的信仰(也有人說是國家法制不健全,或者對犯法的人處罰力度不夠。法制健全可以讓人不敢犯法,而右信仰卻可以讓人不去犯法)。

第四,「舉頭三尺有神明」不是指真的有神,其實這個還是社會道德的約束。你也可以理解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必須合法合規,否則都有可能會追究責任。「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放在現在的法治社會,同樣是如此,只要是犯了法的人,心理總是惶惶不得終日,生怕哪天被追責,所以「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我的回答沒有惡意。要獲得別人的尊重,我們首先要尊重別人。為人子女,孝道是首要的要求。

19樓:不是豬八戒

我只信父母,其他的都是浮雲。父母給我生命,育我成長,當我流落街頭,無依無靠,飢腸轆轆,我求滿天神佛,誰會給我一口飯吃?還不是得靠自己?

當流落街頭,滿天神佛會為你牽腸掛肚?所以,父母的信仰隨他們去吧,咱們無權干涉,做好咱們自己就行了。

20樓:八大處整形郭鑫

我很喜歡你的那句:"我告訴他信仰是約束自己的,不是約束別人的。"

我的乙個朋友就是信佛,有很多細小瑣碎的事,她就會半強迫我和她一致。所以,我逐漸的和這位朋友關係淡去。就像有一次出去吃飯,她點了很多菜自認為我們吃的完,最後當然沒吃完。

我主張打包,她堅持讓我繼續吃直到吃光。據說在他們的信仰裡,不把一頓飯吃光不太好,當然我也不太懂具體是因為什麼。

最後我吃完了,也在也不想和她單獨吃飯。

但是我可以和我朋友遠離,你卻不能喝父母遠離。這很無解,要麼心平氣和的把這個話題聊開,彼此各讓一步。要麼就要做出一些舉措,讓你母親知道這樣做下去的後果是她無法承擔的。

當理想和信仰發生衝突,該怎麼辦?

食萍望月 如果這種信仰是宗教的話,沒什麼好說的,因為你必須遵守教義。否則大概不能被稱為信仰。如果這種信仰是某種主義或是準則的話,參照各種歷史,你會發現這些東西都只是工具,無論它多麼樸素或是華麗。如果這種信仰是科學的話,你已經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基甸之刀 理想和信仰根本不會發生衝突,因為這是乙個不可...

因為信仰問題與準岳父衝突,怎麼辦?

夢羽靈泉 這不是信仰問題,是禮貌問題,是為人的態度問題如果說你想要維持你和女朋友的關係 你應該從你和準丈人的交流上找問題 其實我覺得,既然不信,那就不信,哄一哄岳父就過去了,實在不行,拜一拜,和你尊嚴有什麼關係?既然你是個無神論者,難道佛像還能因為你拜它就從瓷的變成金的了?如果真的能,我想你反而會願...

為什麼害怕與他人發生衝突?

最高贊的分析已經很到位了,我就說說自己的經歷吧。我害怕衝突的心理成因也是像高讚說的來自於我父母強烈的控制欲,多年壓抑情緒的後果,就是情緒時不時突然爆發,傷害自己和那些還不知所以莫名其妙的身邊人。不幸中的萬幸是我爸是乙個非常自我的人,所以我在一邊受著這種控制欲的影響的同時,強大的自我意識也在不斷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