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導一直說博士除了要發SCI,更應該做出有深度的工作才能畢業,如何衡量理解有深度的工作?

時間 2021-05-06 02:19:51

1樓:京韋

有很多任務程專案,可能不足以發文章,但是你的導師會認為你解決了實際的工程問題,還幫他賺了money,這就是有深度的工作。

當然,如果你能發top,那肯定可以認為有深度,至於你導師會不會讓你有時間做到這個深度,就不好說了。

在很多導師眼裡,你的sci數目夠畢業就行,不用太多。(年輕老師除外)

2樓:小明學物理

」深度「二字的深淺都是相對的。因而,有無深度主要還是通過對比而得到的。

首先,主要是縱向比較。回頭再看一些領域的早期工作,特別是開創性工作,放在十年後,會有一種錯覺,認為無論從認知和技術上,往往並沒有給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頂的感覺。因為隨著技術和認知的發展,曾經那些不可以理解的事物,開始變得那麼顯而易見。

正如當你再看牛頓三大定律的時候,你會覺得不過如此。因為你已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假如什麼都不預先告訴你,而把你放置在兩百年前,讓你在一片黑暗中,摸索出一條正確的路,難度則不可同日而語。

那麼,有深度的工作,往往就是提出一些全新的理念或者技術,超越前人、啟迪後人。作為先驅,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推動著人類的文明進步。

此外,就是橫向對比。畢竟遠大且意義深遠的工作,不是每個人都具備這樣的運氣去接觸,以及去能力和條件去完成。實際一點來講,就是深刻理解當前所研究領域的發展現狀,不斷追求更深刻的認知、尋找更優化的解決方案。

再具體一點的來講,就是每一篇文章力求創新,帶來一點不一樣的東西。發SCI是覺對不等於有「深度」的工作。至於「深度」二字,還是要靠時間來衡量的。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如果能在乙個方向每天進步一點點,持之以恆,終究能夠在小領域獲得深刻的見解和做出深度的工作。

以上兩點,也算是科學界對「深度」的一點點共識吧。

然而,看完問題補充說明一點。其實,你所擔心的,還是「發文章」和「畢業」之間的聯絡。這些和真正有「深度」的工作關係並不大。

SCI不等於有深度的工作,有深度的工作大部分肯定還是可以發SCI,並且,還是比較好的SCI期刊。你所關心的「深度」標準,不在別處,而正是在你所在的學校、你的導師所設定的要求和目標。

最後,建議如果沒有更好的想法,那麼就多發SCI,從「量變」中尋求「質變」,你會慢慢找到「深度」的感覺。畢業,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3樓:一癌之下

個人覺得博士最應該通過博士期間的訓練能獲得比較強的科研思維。能做到從發展科研現象,設計科學實驗,證明科研現象中獲得相應的科研能力,寫作能力等。至於是否能發高分好深的SCI除了自身能力外,還有和運氣有一定的關係。

能把博士期間學到的思路和態度用在生活中去就是一位合格的博士!

4樓:小青柑

導師這個想法的前提是預設了,你將來會在科研領域深耕下去,所以他從乙個過來人的角度,希望你能樹立更高的目標。當然,也不排除他不希望你太快就畢業的可能,這個要結合導師過往的態度來判斷。

怎麼考慮導師的話,以及接下來怎麼做,要看題主對自己未來的規劃。

如果對畢業後是否繼續在科研領域深耕下去還抱有猶豫的心態,那麼建議題主,早畢業是王道,盡早拿到博士文憑就是自己的最高目標,「做出有深度的內容」平時聽聽就好,不要太走心,趕緊發SCI達到畢業硬標準。

如果確實對科研有興趣,畢業後也準備從事研究方面的工作,可以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從更高的佔位規劃自己的博士生活,但是發SCI畢業依然是你的底線。

保證畢業後牆不倒的前提下,根據自己對未來的規劃,形成自己的判斷,導師的話不可盡信。

5樓:

以下條件我認為都是有深度的:

1)幫老闆拿到科技進步獎。

2)完成科研成果轉化,橫向課題完成 1000萬以上額度。

3)看導師還缺啥,補充...

6樓:跑來跑去的馬

你覺得發了文章就能畢業了?

老闆: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沒有哪個老闆會說發了文章就能畢業吧,多少會擔心有發了文章就混日子等畢業的情況吧。畢竟發了一篇就可以再來一篇

除了發文章,有「深度」的工作難道不是指彈性要求嗎,老闆要寫本子就寫,要做報告就做,老闆在各個層面對你深感滿意,他就覺得你能畢業了

7樓:

這句話從我本人理解,就是能讓我做起來感到自己很有價值很有成就感,我覺得就可以叫有深度了。

至於導師說的,那看導師人品了,好的導師會指導學生找到有深度的工作,有的導師只是用有深度的工作的幌子讓你搬磚。

8樓:

有深度的工作就是指:做出來的實驗不是一竿子買賣,水一篇文章就拉倒。而是有後續研究的價值,可以做成乙個體系,改一改實驗引數可以寫出好多篇文章,可以讓幾屆博士有方向可做,可以讓老闆拿這個工作去申請更多的專案。

9樓:MaysRain

瀉藥頂刊文章,高被引都算是一種衡量方式,但也要視情況而定。

我覺得最直接的衡量方式就是能不能得到同領域的人對你工作的稱讚,比如說你去開學術會議,無論是poster還是oral你的報告都有很多人來聽並圍著你問問題,就代表你的工作有一定的水平和深度。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會議又有很多分會場,自然只關心有意義的工作,對於水文章的都只是一笑了之。

10樓:張玉

那種困擾很久的,有爭論的問題,你給出了乙個新的自圓其說的解答,或者你的實驗證明了這個問題的準確結果,這些往往都是很難的,而且影響因子也不一定高除非是那些特別重大的,價效比很低,因為很多人只看到你這東西很久以前就有人做過,至於你解決的問題,不是對某個方向特別了解的人是get不到的

11樓:劉永勝

這個話是你導師說的,你就直接問他呀,不要自己琢磨,來知乎問也沒啥用。「有深度的工作」太籠統了,解釋可以有一萬種,這是個開放性問題,完全在於你導師個人怎麼理解。

PS:個人一點建議,要和你的導師多聊天,多溝通,還有讀博了,辯證性的看知乎吧,加油!

12樓:乙隻大菜雞

直白點就是高影響因子的sci唄,受到同行認可的自然就是有深度的工作。

當然有的老師只看工作質量不看期刊的,可能指的是把某個他重視的方向再推進一步,這樣出去作報告的時候有面子。

13樓:

剛開始看到題目我也覺得不是有深度工作才能發sci嗎?看到題主是機械我就瞬間明白了!我也是機械博士,機械的老師通常專案多,然後有的專案不讓你寫sci,機械sci審稿周期長,也比較難!

老闆意思是讓你專案給他做好,然後文章也發夠發好的。但是你們老闆要求太高了,專案文章只能抓其一,我覺得專案做好,sci發出來就能畢業,可以發開源的

14樓:zzz333

有深度的工作,能落地的工作;有創新、開創點的工作;再具體點,你去外邊跟人家說,人家會覺得你nb的工作,而不是一聽就覺得你再水文章混畢業那種。

不曉得別人怎麼想的,反正在我的理解就是,「雞湯,又是雞湯,沒資料沒方向還呢麼多雜活合作專案,效率低了就來雞湯伺候了」

15樓:天鵝

很簡單,發頂級sci期刊,沒有深度的工作,是發不了頂級期刊的。當然,我猜你老師自己都沒發過頂級sci,要不然他不會說得這麼籠統。

如何看待寧澤濤採訪一直說很滿意,除了游泳都是冠軍?

Kathy 你好,請看下面的圖,寧澤濤在4x100混比賽後在水裡待了很久,不願出水,這是不在乎的樣子嗎?如果你奧運比賽前5周不能系統訓練,把你從澳洲訓練中叫回京 圖是6月19日寧澤濤離開澳洲的微博,但隊友們都在澳洲繼續訓練 你能好好訓練嗎?叫回京應該是說關於伊利的事情吧,這事報導一直有2個說法 1 ...

前男友一直說我太懂事了,除了身高其他都太好了,以身高為理由跟我提了分手。女生溫柔懂事甚至溫順不好嗎?

田小茉 很多人找物件的條件很高,可一旦遇到了自己喜歡的就都不是問題。說因為你的身高提的分手,理由有點牽強了吧,跟你談戀愛的時候看不到你的身高嗎?還是不夠愛你,或者說他有了新的目標,說不定和別人早曖昧了,只是你太愛他,網上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話是自從當了 潑婦 日子好過多了,說的是婚姻中的女人太過賢惠會被...

一直說,為了不損壞嗓子,不聲帶小結,要科學發聲。什麼叫科學發聲?

Da老師 科學發聲指的是語言過程中的消耗小於等於可恢復的值。可以說,後天與先天都在影響著聲音,長期過度不科學的發聲與大量錯誤使用會影響到聲帶的一些效能,與這類發聲問題相關最為常見的就是聲帶息肉與聲帶小結還有聲帶水腫和室帶的肥厚。其中聲帶息肉和小結都是過度過量的使用聲帶造成的,不太學術的說 真聲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