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物理系已經做出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麼重大的科研成果,為什麼還有人認為清華是工科學校?

時間 2021-05-30 11:36:02

1樓:

一些人連文理教育與工程師教育都搞不懂嗎?

另外,建國前的清華跟今天的清華一回事兒嗎?tg院系調整忘了嗎?

回到正題,本人之前的學生一門心思去北大讀核物理。我告訴他這個專業清華的好。

最後他去讀了北大經濟。

有什麼毛病嗎?

2樓:鵬鵬

自2023年北京地鐵四號線執行後,沿途的北大物理學院精密儀器造到毀滅性影響,再也無法做出舉世矚目的成果了。當時北大物理學院一位老教授說,想讓北京出乙個諾貝爾獎就別在這通地鐵。

3樓:程鵬

量子反常的薛其錕的主要工作還是在中科院物理所造成的吧,只不過被清華咋走了。但是這個主要工作也不能完全算清華的吧。當然我對物理了解的不多

4樓:白如冰

人們有這個刻板印象,我覺得很關鍵的乙個原因是,目前來說,物理學界中,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培養出來的人仍然遠遠多於清華的。

雖然清華物理系吸引了一批一流的學者,也有了非常傑出的工作,但他們絕大部分都不是從清華物理系走出來的。

而從大部分面臨專業選擇的學生,他們思考的迴路並不是「某個學者現在在xx所以xx強」,而是「某個學者大學是在xx念的所以xx強」。

5樓:

23333我記得當年我填志願的時候,教委印的官方志願填報指南上教育部給清華的分類就是理工類,當然北大是綜合性大學。

這麼多年過去了不知道那本指南還找不找得到。

6樓:

清華物理是「點狀突破」,北大物理是「全面覆蓋」。凝聚態強不等於整個物理學科都強。

無論是2023年公布的教育部學科評估,還是2023年USNEWS學科排名,北大物理都是第一。

7樓:

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對於大學的印象基本上停留在大學擴招之前問我畢業以後分配到哪兒的比比皆是而畢業分配制度基本取消是2023年、2023年左右的事情還有問畢業留校之類的

他們對於大學的認識非常out而且非常固化

8樓:

因為人們無知啊!

我高考之後說去北大學物理,人家還問北大不是只有文科麼……懂行的人認可就好,反正作為北大物院畢業的,我覺得清華理科形勢是生物物理和北大差不多,化學數學差一些,計算機比北大強,天文大氣地球物理空間科學都比北大差一些。但是計算機又那麼那麼重要,所以加權平均的話兩校理科實力相當。(也就中國教育部認為 CS 屬於工科吧?

那麼大的 S 他們瞎麼?)

另外,根據我對北大領導層的了解,長遠來看,我認為清華的理科會比北大發展得更好。

做個假設:假如我的孩子想學物理(咦,學物理的怎麼會有孩子呢?),我會建議他考清華;如果我再選一次,還是選北大的物理。

這是客觀評價和主觀喜好的區別。我看了一些答案,好像不少人分不清這二者的區別……

9樓:

南大中科大的物理也差不多,記得我本科的時候學科評估北大才第三,前兩年王恩哥在位才追平了那兩所。

現在科研主力都是恢復高考後那一批考上大學再出國留學回來的,畢竟國外除了科研條件強於國內,其他很多方面都不如國內好,所以最近十年好多回國發展的。你要是學生,肯定在國外好,可你要當老闆,現在回國是王道。

清華物理原來較於其他幾所的劣勢就在於底蘊,畢竟幾乎從零起步,時間也短(52年原清華物理系併入北大了)。初期經常靠挖其他學校的退休教授(這點的確被北大的教授在課堂上調侃過)。不過在現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反而成了一種優勢。

那就是給了那些回國發展的科學家們乙個施展拳腳的舞台。當年花大價錢招來掙養老金的楊振寧最大的意義就在於樹立乙個標桿,給那些年輕有為、有想法有能力的中青年科學家信心,我們清華物理系求賢若渴。這一點就是學的《燕昭王招賢》的典故,當時我還覺得清華是不是傻,花重金買匹死馬回來幹屁,現在我才發現還是我當時太年輕。

至於北大雖然底蘊深厚,但是因為時代和體制原因,其實不少年長的教授自己科研能力幾乎為零(尤其是十年期間的工農兵學員出身的)。這種實驗室裡,導師就是拿專案發經費的,科研完全學生自己搞,這種組能出個大成果真是怪了。本身本科時頂尖的學生基本都留學去了,留下來的大都是中等水平的學生。

而且就靠自己搞,認識乙個博士期間天天除了接女朋友吃午飯和晚飯就在實驗室幹活的大學霸,雖然文章一把,但也沒能發出個PRC,PRL啥的就更不談了。這時深厚的底蘊反而成了劣勢。當然恩哥在位時除了整天拆房子建房子修路大搞基建之外,也成立了比如量子材料中心這樣的單位,也算是對北大有那麼點貢獻吧。

至於認為清華是工科學校那是社會大眾的印象,跟科研能力沒什麼關係,就算清華得諾獎菲爾茲啥的,也沒什麼卵用。大眾還覺得北大是文科學校呢,你跟誰說理去?就像上面有位同學說大眾覺得人大是念了當官的,也一樣。

以上就是乙個在北大物理系混了八年的老骨頭的個人觀點,還是匿了吧。

10樓:

大家一直都知道清華是理工科學校啊,誰說清華是工科學校了?

要是有人認為是就是的話,還有人一直認為北大是文科學校呢,「學文上北大,學理上清華」這種觀念也是有的,請問題主怎麼看?

11樓:

呵呵呵哦!在知乎上提這樣的問題,結果自然是讚揚清華的高票。君不見,知乎已經被清華占領,話語主導在清華。

PKUer在知乎上發表言論的寥寥,人家都在努力鑽研中,沒工夫,再說他們都在校內的BBS上灌水,沒人care這裡在吵哪家長哪家短的。

12樓:

講個真實的故事。

有次我在學校裡面碰到乙個外地家長,非要拉我和他上初中的小孩合影。完了以後問我是學什麼專業的,我說我是物理系的,他還很驚訝清華什麼時候有的物理系。我覺得主要是大家的慣性思維作祟。

說實話,其實很少有人真的關心某某學校的某某學科怎麼樣,大部分人沒有花足夠的精力去了解這些,只好從一些傳統印象做判斷。類似的還有說北大只有文科,同濟只有建築之類的。

至於什麼底蘊的,我覺得談論這個沒有意義。因為中國基礎研究的進步也就是最近十幾年海外留學的博士、博士後開始回流的事情。中國的基礎研究在改革開放前幾乎是0,沒有什麼底蘊可談。

所以從國外挖幾個個牛人回來,本來沒有的方向馬上就可以實現反超。可以看看清華物理系、高研的凝聚態、原子分子物理還有天體物理方向的師資,主力大部分是伯克利、斯坦福、康奈爾、哈佛、普林斯頓等名校畢業的博士,或者清華自己的博士出去到這些地方博士後再回來的。這也就是最近十年的事情。

北大的本科生教育有其特色,我的感覺是北大學生平均數學水平要比清華好,清華學生平均來說計算機水平比北大好。北大學生做礦工的比例比清華大,清華學生做碼農的比例比北大大,但兩校做礦工和碼農的比例在都很大。很難說哪個學校的本科教育更好些。

前幾年北大開的課程更多,但感覺這幾年清華也趕上來了,基本上物理專業的課都有。

我從來就不認為清華是工科學校。清華的理科、法學、新聞,還有協和的臨床醫學都很強勢,人文方向可能確實弱些。物理、生物我也沒覺得清華比北大差。

物理也不是只有凝聚態強。數學也只比北大差。甚至如果按照美國的分類方法,電腦科學也是理學,而清華的電腦科學肯定是全國最強的,而且優勢很大。

我當時就是放棄了北大物理系去了清華的, 直接原因就是北大物院招生老師對清華的無端攻擊。後來看到了清華物理系一些缺點,以為北大會好些,然後最後發現那些缺點是中國學校普遍存在的,北大也好不到哪去。就比如高能物理,清華雖然偏弱,然而北大、科大也很弱,整個華人物理學界就是凝聚態強、高能物理弱,現在回想,清華重點發展凝聚態是完全正確的。

國內高能物理的發展時機未到。

很多北大的人說清華是工科學校,完全無視了清華的電腦科學、經管、建築、美術學院、法學院、新聞學院和協和醫學部。這些學科裡面,除了建築學和電腦科學是不是工學國內外定義不同以外(建築學在美國是arts&design, 計算機是屬於science,也就是理科的),其他的學科不是工學我想是沒有什麼疑問的。清華是工科突出,但不代表別的學科就不在國內頂尖。

另外我看了別的幾個答案,也請北大的同學多注意自己的用詞,你可以有你的看法,不要因為一時黑的爽,反而抹黑了自己學校的形象。

應該說薛其坤、施一公的大新聞確實改變了很多人對清華理科的印象,這是好事。就我了解,此前很多人是不知道清華有物理系的。當時我選擇清華物理系,班裡同學沒有人理解,甚至說清華物理系還不如中大物理系。

然而,公眾對事物的認識總是要回到客觀事實上來的。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和香港大學物理系,哪一所在 量子資訊與量子計算 的領域實力更強?

樓上關於這兩所學校相關的組答得都很全了。補充乙個在城大CityU新進的理論組 Xin Wang quantumtheorygroup RESEARCH主要做半導體量子器件中spin qubit的一些問題和方法剛剛看到他的CV,居然是A J Millis的學生。 少司命 就題主的兩個學校而言,個人推薦...

大學物理系裡會有真正喜歡物理的女生嗎?

高中的時候,我是。最喜歡甚至是信仰的科目就是物理了。並且是唯物主義 志願也投了物理。但大學物理,傅利葉勸退。最終明白,信仰和能力是兩回事! 當然有,這裡 悅悅同志,當然她也喜歡看星星放乙個B站主頁吧 懶得取 有。我本人。我喜歡物理,選擇了物理專業,像您所說的一樣平時學得可激動了,我覺得這和性別沒什麼...

大學物理系的學生不聽課有多可怕?

Higgs海中一葉舟 這也看個人吧,要是天才另說,如果是像我這樣再普通不過的,普物隨意聽聽,課下自己看書琢磨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要是到了後面數理方法,理論物理基礎課,那就不行了,有些抽象的地方確實得要老師指導 OwO 說實話我自己很少聽課。我們老師很多都是念ppt,除非是會用黑板會用板書的老師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