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家長拼命報興趣班,孩子上學後又說學那些都沒用?

時間 2021-05-30 09:13:07

1樓:MC-C

剛生下來,覺得有可能是天才,不挨個試一遍怎麼知道是不是天才?

後來試過一遍了,發現沒中獎。那麼好好學習吧,萬一清北呢?

後來覺得985,再後來211,再後來本科就行…以上。

2樓:夏天

還是錢多 !不想輸給其他孩子唄,但事實對於大部分孩子都沒什麼用,但有些家長是因為工作忙,帶不過來就放到興趣班讓他們帶了。

3樓:Vivian

上學後還是以書本知識為主的,興趣愛好特長那些,還沒有用武之地,真正派上用場得去上大學或工作以後了。但是學點東西,有時候是潛移默化的東西

4樓:瑾朵

孩子上興趣班,要跟著孩子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好報的班後,就是要持之以恆,堅持學習下去,所有的努力學習會在某乙個時間,有所彰顯,有所收穫。

5樓:我做爸媽的保健醫

因為家長有焦慮感,而且摸不清孩子的特長,總想著不能比別人差,所以多少除了為了孩子好,也有一種跟風和盲目攀比心理。

孩子呢,因為並不是自己喜歡的,學起來沒有成就感,自然就覺得沒有用。

我姑家孩子就是如此,孩子喜歡籃球,家裡人覺得沒有用,天天打身汗,有啥用。

孩子又不想讀書,就報了設計班,結果畢業證都不想要,不停掛在嘴邊的就是,那沒啥用。

所以家長還是觀察好孩子的興趣愛好。

從小在生活中觀察孩子的特點

6樓:月薪過萬再結婚

不能說沒有用,我們當前的教育方式還沒有那麼發達,遠沒有把興趣當成一門課程來納入學校教育中,而且興趣這種東西需要長時間堅持的,沒有相當的金錢和時間投入是很難出效果的。

如果將來有一天我們的教育足夠發達,將興趣跟學科教育分開,單獨形成一門課程,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形成一種技能,甚至某一天像高考課程一樣,而孩子可以通過學習獲得工作,甚至創造財富的時候就有用了,當然想法很美好,實現起來太難了。

7樓:李厚普

報興趣班幾種原因,

1隨大溜大家報我也報。

2家長也要自己的時間,總會想些方法。

3搞物件硬性標準都過了,興趣不那麼重要,又不是性取向。

8樓:南山花匠

因為大部分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不是為了讓孩子高興,而是為了給孩子增加乙個競爭的砝碼。中學以後最重要的砝碼就是成績,因此其他的都可以放棄。

9樓:噼里啪啦小晴天

因為一部分是真的希望孩子各個方面都試一下才知道真的喜歡什麼,順便有人帶孩子,而上學之後老師教育中國的應試教育下家長也會覺得學校的學習比較重要

10樓:leafly

個人感覺有些課程知識不是說有多大成就或者你肉眼可觀有多大效益才覺得用,有得家長可能就是這種思維才覺得無用,我們上興趣班小孩子覺得跟小朋友一起玩很開心,鍛鍊她的社交溝通能力,同時她無形中也還是會到一些東西的,這些東西可能一時半刻顯現不出來,可是慢慢積累孩子還是有所變化的,這些變化可能會影響她的行為,也可能會影響她的性格的

11樓:皮皮蝦姐姐

興趣、愛好、特長,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有的可能只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生活,有的可能考慮公升學,也不乏長遠考慮走專業路線的。不論哪一種初衷,能培養出興趣,變成孩子的愛好乃至特長,這中間ta收穫的不僅僅是一項技能,還鍛鍊了毅力和自身努力的成就感。

可能報了三個班最終能堅持乙個班,不去學不知道自己喜歡哪個,大多數家長都有這樣的交學費經歷吧,這叫嘗試,沒有有用沒用,只有試過才知道自己的娃是不是適合學,不試永遠不知什麼是適合ta的。

既然想培養孩子興趣,家長除了交學費,更多是孩子在學習的路上給予陪伴和引導。

12樓:努努

我算是最早出入興趣班的那一波孩子,學的是書畫,半途而廢,門都沒入。現在是一名普通的職場女性,工作與書畫毫不搭界。但我小時候學的那些興趣班真沒用嗎?

我覺得不是。說近點,孩子從幼兒園起,各類美術、手工、小報等作業,都完成得不錯,孩子也有成就感,親子互動也比較多。往遠了說,現在不像學生時代一切都圍繞著公升學,除了刷題還是刷題。

我現在有時間幹點自己喜歡的事情,之前學的東西,也打下了一點點小基礎。

13樓:didadi

怎麼學興趣班如果以「對高考有用「、「對高考沒用「來評價,就錯了。

如果你一開始給孩子報名這個班就是這個目的,那麼90%的興趣班沒用。

我小時候學過三年籃球,至今還經常能在小區球場活動活動,很多人能一眼看出來我接受過訓練。大學時候有個室友學過二胡,不管他心情怎麼樣,去陽台拉半小時,總回滿臉笑容的回來。

跟隨孩子的興趣報班,讓之成為陪伴他一聲的業餘愛好,多好的事情。他長大了,閒著沒事打球彈琴寫字下棋,總比在沙發上刷知乎健康吧。。。

14樓:小恐龍家

小時候拼命報興趣班一是因為小孩子時間多,閒著也閒著;二是多報幾門至少是發現真正喜歡和擅長什麼的一種途經,但從上興趣班到真正感興趣學下去且學又所成的廖廖無幾,所以家長會認為多大數學的都沒啥用,其實至少也是不同程度地開闊了視野,增加了實踐經驗,不能說一無所獲吧。

15樓:HappyBird

很簡單啊,興趣班就是培養興趣玩玩。真正學有所成的,都是要花苦功夫的。興趣班絕大多數奔著賺錢開的,老師沒有那麼厲害,真厲害的也不去做老師。

學一段時間以後,玩不出成績來,自然而然去抱應試的大腿。

比如,學鋼琴,一般考個級就結束了。真正要有用有很長的路要走。

起碼上學還是個出路,因為這個能有點用的概率最高。

興趣班是健身房;學有所成是運動隊選拔出來的。

家長真心想讓孩子好的,得動腦筋,孩子喜歡什麼,適合什麼,選準了乙個不放手,持之以恆,才能出成果。光花點錢,指望孩子自己表現出來天賦秉異,是不可能的。

因此,教育孩子最主要的責任在於家庭,父母

16樓:小獅子豌豆

因為家長愛攀比唄。

我們還是城郊的村里,誰家孩子不上興趣班?女孩都學跳舞,男孩學武術,口才,畫畫的多,為啥呢?因為小縣城也沒別的興趣班啊,大家都報,總的報乙個吧。

等上了學,就看分數了,跟分數無關,且又花錢的肯定就停了。

什麼情況下不會停?家長堅定這個興趣班很重要,譬如我家孩子學的是街舞,孩子不牴觸,我一定會堅持,不是為了考這個專業,乙個目的是鍛鍊身體,乙個目的是這個才藝可以讓他在學校,乃至以後工作,有需要的場合,譬如聯歡會,可以快樂的參與一下。

後來孩子在學校喜歡上了美術課,一直跟我說要畫畫,要當畫家,我才給他報了畫畫班。

其他的,我都不會再主動給他報,除非他要求,自己有這個意願。

像圍棋課,積木課,我都是只給他體驗入門課,能入門就行了。除非他喜歡的不得了,我才會再給他報。

所以,我也不可能給他停了。

17樓:爸媽營

報了興趣班又覺得長大沒用的爸媽,其實還是沒明白報興趣班到底是為了什麼?

如果是為了孩子的「興趣」,孩子自己本身喜歡,其實並沒有學的有用沒用的區別,孩子的愛好被呵護本來就是很值得肯定的事情。

如果是為了爸媽的「面子」,別人都在學,自己的孩子也必須學乙個什麼,這樣選擇的興趣班,多數是爸媽為了功利選擇的,比如可以表演彈琴,可以拿出畫作來被人稱讚……其實根本忽略了孩子上興趣班的意義。

這類爸媽在孩子上學後,會自然而然覺得孩子的學習成績是第一位的,興趣愛好(即使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很喜歡興趣班的內容)也是耽誤學習的事情,所以會覺得興趣班沒用。

所以選擇興趣班的時候,讓孩子多嘗試,多發掘,多溝通,才能知道孩子的天賦在什麼方面,報合適的興趣班。

18樓:一泓師傅

小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在同乙個起跑線上,從0學起,可是學著學著,培養著,差距就出現了,越往後越拉越大,差距越大,最後只能承認現實了,父母要學會接受孩子平庸的現實。

19樓:暖心

學以致用, 因為日常生中用到的少吧!花費昂貴的學費和時間,其實那些老師能教的東西並不多,學到的不多,價值有限,所以才會這樣說吧

20樓:Jun.a

有個期望曲線

父母的期望是逐年下降的

慢慢的接受娃是普通人

期望高就容易多報班

然後接送堅持上按時配合完成作業都很難

最後能堅持的又很少

堅持都堅持不了的興趣班

可不就是沒用麼

21樓:大於小於大於

我作為乙個媽媽深有體會,什麼是有用,什麼是沒有用?如果你今天把興趣作為一項附加值,可以增添生活中的樂趣,可以讓孩子在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失望,傷心之餘,有個自己的愛好,不至於無聊,增添生活的趣味,抒發心中的悶氣,那樣的話就是有用的。如果想讓孩子考級,因為現在各種考級林林總總,都是父母安慰劑,等級證書就有好多個版本的,不同培訓機構合作的也不一樣。

有的甚至是想讓孩子在中考,高考加分,那就是沒用的。

22樓:不知名的土撥鼠

本人從小一共學過舞蹈、散打、書法、繪畫、英語等興趣班。說說現年24歲的我的水平吧,舞蹈一竅不通,且我現在挺胖的,我敢跳估計你們也沒眼看,散打同樣啥也忘光,但由於我本身挺魁梧且性趣比較猛,和同性打架確實占上風。書法,這算是目前為止我最有底氣說學過的,我的字無論硬筆還是軟筆確實被很多人誇好看。

但是實用價值也就是給人留下好印象吧,上學時還經常因為字漂亮讓我寫討厭的黑板報,本人真的很非常黑板報。繪畫比舞蹈和散打強一點,偶爾畫幾筆好歹看得出來是練過的。這是目前看來在我身上體現對的價效比最高的,我的英語口語不敢說很流利但確實比大部分人反應快,雖然說的肯定比母語者慢,但是也算比較流暢的。

大學考四六級和BEC都是輕鬆通過。個人經驗所得,第一,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自身喜好和條件,跳舞和散打我是發自內心地不喜歡,而且因為拉伸和日常練習都很苦,導致我厭惡感更重,平時根本不會想要自己去練習鞏固。而寫字和畫畫是我喜歡的,我願意花自己的閒暇時間樂在其中地練習,儘管就如我前面所說,其實沒有帶給我多大的收益,僅僅只是讓我自己獲得內心愉悅。

第二,態度認真和堅持,當時學畫畫我很願意去上課,我爸媽對畫畫一事全當消遣,所以下雨了,天冷了,家裡來客人了就不讓我去畫了,我自己也在父母的影響下,潛移默化地以一種可有可無的姿態對待畫畫。英語不錯也是因為我爸很重視英語,無論颳風下雨一定送我去學英語。

回到問題,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視角,世界也在逐步推移,很多東西確實沒有了當時的價值。其次,很多東西在幼兒階段都是啟蒙,你能指望老師給乙個普通孩子灌輸多少乾貨。都是需要長時間積累。

另外借樓說一下,不管哪個城市碰到傳奇美語或者天童美語招聘,千萬別去,我不知道這種公司為什麼能運營那麼久。不論你們是應聘文員、前台、助教都讓你們去幹銷售。乙個月一千五,各種藉口壓榨員工。

家長也別送孩子去學習,老師很多是銷售出身,口語太爛了。

那些小時候沒有報各種興趣班的孩子長大後是否會羨慕別人擁有自己所沒有的這項才藝?

羨慕啊,但是不後悔小時候沒學!我是沒有藝術細胞的人,小時候我學習一直很好,名列前茅,年年三好學生,但是我對唱歌跳舞彈琴啥的真的沒興趣,不想學,也學不會。小學沒錢也沒條件報什麼興趣班。我其實真不喜歡學才藝。初中我媽非逼著我報乙個興趣班,我就隨便挑了個長笛。她直接給我買了一把長笛2000多,結果我學不會...

為什麼有些孩子小時候那麼壞?

大美喵 小學一年級的乙個早上,大家等校車的時候,有人說班裡乙個女生的爺爺前天從自己家屋頂摔下來死了。過會兒那個女生來了,乙個大姐大笑著問她 聽說你爺爺死啦?女生笑笑點頭。大姐大捂著嘴看她 好玩嗎?你哭了沒 女生又笑笑,低頭小聲說 沒哭,還好 然後人群開始哈哈哈大笑,夾雜著對女生的各種好玩的詢問。頭天...

為什麼柒零捌零後小時候基本不用家長操心,而現在的孩子寫作業磨蹭都成了普遍問題?

何足掛齒 誰說的。我柒零後,我爸我媽文革前大學生,要不是家庭環境和父母嚴格要求,以我的性格,大概率中學就去混社會了。其實也混過一小段時間,和班上男生翻牆逃課出去打過幾次撞球啥的。然後就被我爸媽的大學學弟,我們的化學老師揪回來緊逼盯人,把我放在他給尖子生開的衝刺補習班裡一起上課,結果預考化學不及格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