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統一臨床醫學的學制,哪一種最好?

時間 2021-05-29 23:46:00

1樓:Doc Roger

現有醫學學制太複雜了!應該統一了。

一、主要問題如下:

本科第五年實習實際上和三年規培是重複的。

大專和本科實際上界線不明顯。

專業型碩士和博士,實際上只學到了技術,和對應學位的學術水平不匹配。

臨床培訓時間不固定,沒有全國統一的規範。學術型碩博,沒有經過臨床培訓,但規培時間不確定。

二、應當在全國範圍內統一醫學學制,改為:

1、取消臨床醫學專科,醫學相關輔助專科三年,從事技師。

2、本科四年,不規培,不允許參加執業醫師考試;規培3年(4+3)考試通過從事執業醫師。

執業醫師必須規培3年。省去實習1年,最快高考7年後成為住院醫師。

3、取消醫學碩士學位、專業博士,只留學術型博士PhD和MD三年,畢業後不規培不能從事執業醫師,規培3年通過考試從事執業醫師。

讀博士只提高學術能力和科研水平,與臨床培訓不該掛鉤。博士最快4+3+3=10年成為住院醫師。本科規培三年不應授予任何研究生學位。

三、綜上:執業醫師只留兩種人,一種是規培過的本科生7年,一種是有博士學位的、規培過的MD或PhD10年。

2樓:假裝在劍橋

本人精研國外(以英美兩地為代表)醫學生教育培訓體系多年,深有體會,藉此問題分享如下:

首先明確國外對於醫生的定義或者說是終極的培訓目標:醫生=臨床+科研+教學,三位一體,臨床與科研是有機統一的。一位合格醫生的培養大致分為兩個階段,醫學院和之後的住院及專科培訓,臨床與科研緊密地融合在這兩個階段之中。

美國體系實際上是八年制,由前四年本科premed和後四年正式的醫學院課程組成。本科階段除了必修生化數理等自然學科之外,還要選修通識教育課程。四年的醫學院課程則是相當緊湊的,兩年醫學基礎加上兩年的臨床輪轉。

為了進一步加強科研,作為乙個選項,將四年PhD插入醫學基礎和臨床中間,這樣,歷經十二年,就取得了理學學士BA、醫學博士MD和博士PhD大滿貫學歷。

英國是以五年制為基礎,前兩年的醫學基礎課程加上三年的臨床輪轉學習,醫學生相對來說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規劃未來的醫學生涯。而在科研方面,在修完醫學基礎課程,進入臨床之前,有專門的一年給予醫學生進行專門的科研訓練,構成了完整的六年制課程,為牛劍、帝國理工UCL等大學採用。跟美國一樣,在完成科研年的培訓後,可以緊接著選擇三年的PhD,最後歷經九年,完成理學學士BA、醫學和外科學士MBBS和博士PhD大滿貫學歷。

最後總結,醫學院階段的培訓內容:自然科學+醫學基礎+臨床輪轉+科研,所以,醫學院學制的長短,實際上取決於這四項的時間分配。英國部分學校的六年制課程,培訓時間適中,內容全面涵蓋,注重科研,值得借鑑。

ps. 國外臨床只有一種學位,不是MD就是MBBS。MBBS是本科學位,MD則本科後學位,學習內容一樣。

3樓:七個板栗

這題相當難答。

也就是現在規培和科研這麼鬧,搞得七年制八年制很尷尬。以前可不是這樣,我上大學報專業那會兒,七年制和八年制是正兒八經的高分專業,進去的都是學霸。能夠開展七年制八年制的也不是普通醫學院。

跑題了。我自己念的5+3,我覺得這個模式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問題,但也算不上最好。況且醫生週期的培養不說我們品種豐富,在其他國家都不一樣,但大家都能培養出很多優秀人才。

只不過目前國內醫院要靠科研成果撐場面,所以咱們整起來有點不倫不類。

總結一下,沒有最好的學制。只要時間夠長(大於5),都能養出來。

4樓:王侯將相

作為內分泌醫生,個人認為是5+3是最好的,8年碩士畢業,再根據專業,規培2到5年(簡單的學科比如全科醫學2年,複雜的學科如神經外科5年),規培結束授予博士學位(MD學位),統一學制,不要再搞什麼3年制大專,7年本碩或者8年本碩博了

5樓:小馬不能飛

統一之後哪種最好我不敢說,但我真的希望取消大專的臨床醫學專業,只學三年還有一年是實習,學的東西實在太少,我身邊曾經乙個同事,大專才畢業,連麥氏點都不知道在哪,問她平時考試怎麼過得,說學校劃重點隨便考考就行,拜託,我們這是治病救人的行業,如此瞎混,當然我不是說本科一定強於大專,但最起碼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的分數起點要高些吧,總能杜絕一大部分混子,基層缺人,只能通過設立大專,考取職助來補空,但往往很多時候有些人的病情就被耽誤了

6樓:mengmeng

臨床醫學現在學制蠻多的,有3年專科,5年本科,還有6年醫+英語專業,有8年本碩,有8年本博。主流的是5年本科吧。這就造成了學歷參差不齊,醫療水平也受其影響。

隨著對醫療水平越來越高的要求,低學歷醫生會越來越受限。

尤其是規培制度開始後,考研率大大增加,未來醫學還是要回歸高水平教育的,但是任重道遠,國內那麼多醫專可不是輕易能取消的。而且有些偏遠地區,連個專科都招聘不來,本科更沒人來。但是學制改革也得勢在必行,但是這個過程會很漫長。

學制應該是5年制本科專業+3年制規培這樣8年的教育去到臨床崗位,參考現在醫生的收入,這已經是極限了,學了8年,乙個月幾千塊錢工資,只能讓更多優秀的人不去學醫。再有5年制本科+3年制專業碩士,授予MD學位。培養較高水平的臨床人才,可以適應一般三甲醫院的需求。

8年制本博,培養科研型臨床醫生,適應高層次的臨床需求。

無論怎麼改,都很大困難,任重道遠。

7樓:晴天裡的思緒

確實是那樣,不過其實也沒有那麼複雜,現在比較流行的就是5加3,我覺得其實可以精簡一下,4加3即可。因為最初5年制本科,主要是由於西醫複雜,而且考慮到本科畢業後就行醫而設定的。現在本科直接進醫院的路基本被去掉。

所以標準本科醫學學制應跟其他專業本科學制統一,4年即可。然後加3年規陪,給予碩士學位,或者MD頭銜,即醫生。剔除臨床博士的概念,所有想繼續科研的,因為科研的不確定性,不設學制,能最終達到博士標準的,授予PhD學位即可。

強調一下美國的醫學教育的問題是學生上手太晚,其實跟國內就業是脫軌的。我們當然希望越年輕就業越好,同時保證質量即可。4加3模式,同時把科研分開,能夠確保不同需求兼顧:

不科研的醫生直接就業,有足夠經驗;想科研的,可以繼續專門的科研培訓,獲取PhD,杜絕碩博連讀,以避免出現學而不精的情況。博士學制不設限,又可以很好的迴避醫學生想取得最高學歷而時間過長的風險,跟同齡人耗時相當。有能力的,2到3年即可,沒能力的,停止PhD學習,拿著醫生title依然有就業優勢。

本質上講,臨床醫學是職業細分的結果,不需要設定太高的轉入壁壘。因此要保持大專教育以及一些學校的個性化設定,以降低其進一步提高或者轉專業的難度,確保一些一時高考沒選擇好的學生後來想從醫的途徑。我相信只要修完臨床的專業課程,最後經過嚴格的臨床實習,每個受過高中教育的學生都有機會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的。

8樓:stevenzzy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不懷好意啊。

如果可以統一成一種學制,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種?

每個學制的提出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下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至於說實施起來效果如何,怎麼樣去修正,那是進展當中應該持續關注的。動不動就是這個制度怎麼怎麼不好,呵呵。

從發展的角度搞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制度。別老去關注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即使是某個人為了達到什麼目的去提出了什麼制度(比如說,住培),也要考慮為什麼會被同意推廣呢?

還有就是待遇問題了。醫生群體的同質化問題不解決,待遇是不會有改善的。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指的往往是新人的吃虧的。提高待遇的話,現階段只能呵呵呵。

最後,大家加油!

9樓:

個人覺得5+1比較合適,前面按五年制培養(打好基礎),1年用來大方向規培(縮短規陪時間),正好執醫也考完。後期要不要專培完全取決於醫生自己,專培應該作為選擇性培訓。

當然,需要配套執醫+規陪考試難度提公升,考不出的一律當助理醫生。

真不知道現在3年的規陪有啥用,不僅浪費學生的生命,也浪費了國家的投入,更加重了患者的暴露程度,唯一獲利的可能是醫院資本?

你說科研怎麼搞,想搞科研的人自然會想辦法的。

然而以上是異想天開,以後大概率是5+3+3或者8+3。

學醫11年入門,人家都已經財務自由了,你才剛剛獲得學徒身份。

10樓:壹捌零

曾經社團我出的無領導會議是這個

私認為五年制不錯,不過得規培,否則五年出來學了忘,最後剩不下多少。

退一步說,這個問題意義不大,主要看上層意見(個人看法)

11樓:

教育已經該順應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潮流從學歷教育向資格認證教育發展了。所以談論大學的這些學制以及學位,有畢業後的現實意義,但是因為方向錯誤,沒有足夠啟發式的未來意義。當然,這種內在的價值轉變及外在的教育方式轉變,也許/可能/大概還需要一段時間,幾十年?

12樓:一條腦迴路

這些東西我們並不能去左右,因為GJ也有很多苦衷,經常派一些不懂本專業的人員去管理,給醫學發展帶來很大的束縛。

如果說要統一,那最好是臨床、科研完全分開,精力完全跟不上。五年的培養週期顯然太長,應該多放到臨床去磨練,如果臨床不感興趣就放到實驗室搞科研。實在不太理解,碩士和博士的存在,如果能有選拔,我倒是希望憑各自專業晉公升更高的層次。

比如搞科研的就看科研,根據這個來決定工資晉公升一類的,臨床可以搞知識選拔,包括技能和基礎,根據這個層次來定工資和晉公升。

當然,以上純屬一廂情願,雖然我是一名專碩,我依然感覺制度不合理,只有負擔,沒有成長。

13樓:花不語

沒必要統一,無論從就業需求還是從業人員方面,因為有時候「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學校教育也不是生產流水線,需要有層次感與彈性空間。

14樓:秋風掃甲

最好是5年,課程和生物系合併,天天養細胞養老鼠,發文章。不用學什麼解剖臨床,按現在大佬的說法臨床都不用學,跟著混混就好了。臨床幹的好不如發文章,拿國自然,拿優青傑青,這樣才能公升職稱,建設一流研究型醫院。

15樓:Lucky銘

一定是八年制!省去了考研和考博的過程,直接一口氣讀完博士,想想就開心。不過我是趕不上了,以後的娃娃們享福吧!

不過這樣的話臨床醫學的高考分數應該會漲不少,真成了精英教育了。類似美國一樣,一般的家庭真的負擔不起學醫的花費,可能會痛失很多有天賦的人才。

16樓:長了毛的豆腐

我覺得五年制最好。

五年制的話,基本上可以讓醫學生對醫學有乙個很好的了解,對自己未來選科室,選擇研究還是臨床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從乙個本科階段公升到研究生,這是乙個個階段,也是乙個個儀式,人生有時候就是需要一些儀式感來告訴自己,自己跟以前不一樣了,責任也不一樣了,追求也不一樣了。所以,我覺得這樣階段性的勝利和改變遠遠好過一口氣讀到底,這樣連新開始的新鮮感都沒了。

所謂的新鮮感,就是周圍的人,五年制讀完了會換乙個圈子,有乙個不一樣的環境,七年制的話,周圍就是同一群人,七年時間,一潭死水。

五年制的話,會更有利於不同水平的醫學生考去不同水平的院校,也就是說高考並不是決定命運的唯一因素,如果學制太長的話,也就是說,你沒有往更好地方走的可能,因為一直有保底的學位,所以往更好地方走的激情也會少很多。

如果是七年制或者更多的學制的話,很多學生會讀著讀著,發現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耽誤了很多學生。

如果漢服型制要統一,你會選擇哪一種?(你最喜歡哪一款?)?

怎麼會只有一種單一漢服型制啊。漢代的漢服不是漢服嗎?唐代的漢服不好看嗎?宋代的漢服不是漢服嗎?明代的漢服不是漢服嗎?只要是漢服就喜歡啊。 小璇 如果是只沿襲乙個朝代發展宣傳,我建議承襲明制漢服,中國漢服文化是從那裡斬斷的,如果沒有外力的干涉,應該是會從明朝自然發展下去的。最後,建議提問者改一下問題,...

如果人類文明必須要失去一種文化,失去哪一種才能減小對人類文明的損失?

考前瘋狂衝浪 你這個問題問得太寬泛了,而且很奇怪。一般來說,你問的應該是當今的一種現象群體,但為什麼要加上人類文明不知道 首先文化就有很多意義,如當今亞文化的什麼粉圈啊,或者說是歷史上具有一定定義性的種群文化 文明的雛形 這個時代還是圈子上都有巨大的差異,請問你是想到哪一方面的回答?當然存在即合理,...

請問我的思想是哪一種?

北緯二十七 宿命論,命中註定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種說法沒錯,不過事情遠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其實命中註定指的是這輩子你命中註定要學習到的靈魂智慧型是什麼,只有這一件事是百分百命中註定的,其他現實層面發生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推動你學到那些智慧型而已。世俗成就,學業知識,親人朋友,金錢財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