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二戰值得嗎?

時間 2021-05-29 22:49:52

1樓:

我現在上岸了,你讓我回答我肯定是回答值得,雙非物化生環到985計算機,咋不值得,以後有什麼機會可以兩年實現這樣的飛躍呢?如果今年我二戰也沒有上岸得話,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了。

今年我考完後的第一感覺就是這輩子再也不會選擇考研了,我可能是把自己逼得太緊,一天的有效學習時間十四個小時以上,最後的幾個月一天也沒休息過。複試之前我真的都麻了,學不動了,可是想到如果今年沒法上岸,那種不甘心一下子湧上心頭,淦,今年上不了岸我還會繼續考,你現在吃不了這個苦,你覺得以後遇到的有類似質變的機會會比考研輕鬆嗎?夢想的學校,夢想的專業,研究生期間還可以有機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真的是太不甘心了。

我的基礎很差,專業課不必說,完全從零開始,說實話我的數學、英語、政治和從零開始沒什麼區別,包括二戰路上九月份我的學校才通知專業課從一門課變成四門,我都咬牙堅持下來了,真的太痛苦了。

因人而異把,我也不是勸你盲目的二戰,我只是表達自己的想法,慎重選擇把,但是無論選擇什麼,都要接受你的選擇所帶來的利弊。加油!

2樓:孖孖Duang

如果你很努力,抱著必勝心態去衝刺準備,那二戰不管考沒考上都是值得的,沒考上雖然會慘一點,但不後悔。天空沒有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

3樓:潘超

我覺得吧,失敗雖是多數,不論是考研還是幹其他啥事都是。 但是只要你確實用心去做了,你就大有可能成為那成功的少數。

我大學本科一本雙非,確實四年裡沒有打下堅實的基礎。畢業後去了央企建築單位。

工作期間,深感建築單位工作不易,甚為辛酸!真是心有不甘,後悔大三沒去考研繼續求學,身邊舊友大多有了很好的平台,讀研的讀研,工作的工作。 自己卻幹著自己根本不喜的工作。

經過半年多的深思熟慮,去年四月份決心辭職,全心備考研究生。雖然是往屆生,但是對我來說也是一戰。 可謂背水一戰,不成功便成仁!

真的,這九個月裡面沒有一天不盡心而為,竭盡全力。正如王安石所說:盡餘力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

如果說給備考期間自己打個分的話。100分滿分,我給自己打85分。真的盡心盡力!

我考的是某重點211,工科專碩還是數一英一,真的對於我這種幾乎沒有基礎的人來說,真的特別難!

雖然最後成績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水平。但還好,最終還是一志願,西電上岸!

其實我當時也想過,要是沒考上,會不會去二戰。 誠心而言,我沒想過。因為,即使不成功,我也知道,我已經竭盡全力,盡自己努力而為。

4樓:任時光

我個人建議,如果一戰真的努力去學了就不要二戰了。

數學本來就是增加區分度的科目,表面上你今年數學沒發揮好,但如果明年花大把時間在數學上,別的科目又是否能夠保證。簡而言之,我覺得一戰如果盡力了,二戰的水平不會有太大提高,而這白白的一年又會增加許多莫名的焦慮感。一年的時間說短也短,但是也真的挺寶貴的。

所以我還是建議直接去工作吧,早點賺錢沒什麼不好的。

5樓:呂亞兵

值不值的要相對來說,對有些人來說值,對有些人來說不值,並沒有乙個統一的標準

首先你要考慮自己考研真的是有必要嗎?有些專業比較偏學術性,想要好的發展,學歷很重要,那你就放心去二戰,非常值得。

而有些專業是比較偏實踐性的,那就要再具體分析了,假如你一戰基礎已近打的比較好了,二戰有極大機率考上,那可以去二戰,假如一戰不怎麼樣,那二戰真的要慎重了,二戰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實踐性的專業,現在考研競爭那麼大,萬一你沒考上,又會浪費一年,而你的專業實踐性要求高,在浪費了一年又一年後,你出社會會比你的同學落後一大截,同時你再適應社會工作會十分的被動,會得不償失。

無論怎樣,假如你決定了二戰,一定要比一戰還要拼,要不然二戰也過不了,你的一年就白白浪費了。來自我經歷的感悟,希望有這個困惑的同學,看了這個答案後,可以不帶情緒,理性的思考一下。

6樓:鄭一樂

我們考慮這些問題,總是摻雜了太多因素,有沒有錢,學的有沒有用,以後能不能為自己找工作加分,年齡問題,性別問題等。其實到最後只要有乙個理由,就能說服自己了。或者是想要更高的學歷,或者真正找到自己喜歡的行業,或者只是想要再放空自己一段時間。

突然想到自己14年考研,考計算機,當時並沒有上線,也糾結了一段日子,工作也找的不順心,二戰也沒有複習的勇氣。考了幾次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時候,果斷放棄。最後還是稀里糊塗找了乙個工作。

主要不想自己那麼閒,因為閒下來總想事情。人總得有工作,嘗試之後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 。

就這樣就,恍恍惚惚的工作了一年,從事網際網路相關工作,一邊工作群,一邊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慢慢發現自己還是喜歡教育行業。但是也並沒有馬上辭職,而是先蒐集了一些資料,充分了解之後才開始著手準備二戰。

由於自己是完全的跨考,從工科跨考到文科,教育學,準備起來也是有一定的難度,所幸周圍已經讀研的朋友提供很多幫助,幫自己找專業課參考書籍,往年真題,介紹新東方的英語詞彙書,作文書和真題,以及肖秀榮政治輔導資料等。準備大半年,最後經歷調劑,最後終於在16年,順利入學,如今已經畢業一年,也從事了自己喜歡的教育行業。

走到現在,慶幸自己堅持,而堅持的理由多種多樣,但是一條最強烈,就是因為今後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有了想要的,而考研只是這個改變的第一步。

7樓:

不管是不是頂尖名校,考入商學院的研究生後,所學到的內容,到了社會之後,還得重新塑造。

商學院學的是思維,不僅是專業知識。學校的教學內容,很多已經跟不上這日新月異的經濟發展速度了。

為啥要提這一點,轉到問題中,我們就得看考研的目的是什麼了。

如讀研是為了以後能去到企業獲取乙份相關的工作,那再戰就沒那麼必要。

據我了解,雖說是好的學校的商學院的研究生,名字一聽很高大上,商學院,那就是做管理層的料子啊。

可是,管理層是那麼好做的嗎?現在的企業,都特別注重實踐經驗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很多做管理層的都是從技術崗過來的,為啥,就是因為現在的形勢變了,除了頂層管理需要很高深的管理哲學外,中層崗位需要的是服從,是懂技術,再加上一些簡單的管理手段即可。

現代企業的管理,已經被各項制度弄得很規範了。

不過呢,若是題主家庭條件好,那再戰也是可以的,因為經濟基礎決定很多東西。

如果家境普通,再加上自己是男生,那還是早點出來掙錢吧,不然,又要一年的時間,再戰的效果還不知道,無形中又給自己很大的壓力,不值得。

如果是讀研為了以後進入體制內,起點高些,那讀研也不用讀太好了,top10沒考上,我們可以調劑到普通的學校讀研。

進入體制內,只認學歷,至於學校,也就頂尖的那兩三個稍微好點,其它都差不多。

所以,到底要不要再戰,還是得看自己的具體情況,自己做決定,別人的都是參考。

8樓:Banphrionsa

從我的經歷來看,值得。

【本科——自信心極度匱乏的四年】

背景:母校是語言類院校,定位是培養國際化人才;我所在的班級又是校內比較特殊的專業+英語雙學位班級,別說專業課了,連數理統計都是全英教學的。

從起點來看,我就已經是「弱勢群體」了。乙個來自北方十八線小城市、高考當年英語聽力甚至不納入總分的女生,在這樣的環境裡壓力真的好大。誇張到什麼程度呢?

當年每到開學前我就會焦慮,因為新學期意味著新課程、新課程意味著要組隊做pre(都是全英),而英語口語不好的我基本都會被剩下,和其他被剩下的同學一起自動成隊;如果老師要求的組隊人數「不合理」,比如班裡有某個小組會比其他小組多乙個人,那我的焦慮就會指數上公升,因為生怕自己是那個要自己找小組求接納的「小可憐」。

同時,這個班級跨學院選拔,考試時間是大一入學後不久,結果就是我錯過了新學院的社團招新,也因為跨學院,不得已放棄了在原學院剛加入的社團,所以大學四年我都是沒有任何社團活動經歷的。

以上就形成了乙個惡性困境:我沒有社團(交不到新朋友)+ 在班級裡被剩下(沒有被接納的認同感)+ 能且僅能和被剩下的同學抱團取暖(大家都是英語口語渣)+ 本班級格外重視英語水平(一群英語渣的pre分數都很低,課程成績也就不好)。

所以即便我很努力學習了(本科沒有逃過一次課,包括思修等大課),成績也就勉強排進前30%(純靠考試成績,沒有綜測加分),也因此錯過了很多機會,畢竟評優評先、入黨都要看成績排名,而本科成績排名方式,利好的就是那些各種校內身份加身的「優秀學生」群體。

【一戰——極度黑暗的2015】一戰時心理隱隱憋著一股氣,只想考個好學校揚眉吐氣,至於考上幹什麼、以後的路怎麼走,我是完全沒有想法的。而且出於虛榮,也隱隱想向同學傳遞:我要考去名校讀研的資訊(現在想想真的很匪夷所思,彷彿被下了降頭一樣),甚至還報名了乙個3萬塊錢的考研輔導班(這個輔導班聲稱不過退費,但在我考試滑鐵盧後不久,已然人去樓空,退費就成了壞賬,這令黑暗2015更加雪上加霜)

最開始的考研目標是某名校會計學碩,但是15年時學碩普遍縮招,招生名額縮到了乙個讓我望而卻步的程度;9月初臨時決定換了目標院校,可想而知,隨意決策的結果就是要用失敗來買單。

【二戰——低開高走的2016】

一戰失敗後,我回家了。可能是被生活捶到谷底,反而看開了,在這一年和家人的相處中沒有那麼消沉了,每天早晨和父母一起醒來,白天在陽台支個桌子學習,晚上和父母一起出門散步。那一年沒有同齡人壓力、沒有就業壓力,甚至可能是麻木了,連自己的心理壓力都感受不到,每天除了學習什麼也不用想,規律作息,認真看書,到點吃飯,困了睡覺,無聊了和父母說說話。

雖然寫出來,看客可能覺得這像個「行屍走肉」的生活,但是從自己的感受來說,那真的是很療愈的一年,在放鬆的狀態裡慢慢找回了我自己。而且現在想來,成年後能和父母心平氣和地在一起,用生活一年,真的是很令人懷念的經歷。

二戰結合自身優勢,慎重決定考母校的會計專碩。相比較學碩要考高數,專碩的聯考就太容易了。而且我對邏輯好像還比較在行,基本上做了幾道題就摸清了套路,作文部分也覺得沒有太大難度。

16年初試考了235(管理類聯考初試只考兩門,當年這個分數好像很多不錯的學校都能進複試),全校招100人,我排第三,也就是說,只要複試不自己作死,專碩複試淘汰率再高,也淘汰不到我頭上,考上已成定局。

【讀研——母校的風景都變了】

2023年,我以本校雙學位畢業、研究生入學第二名回到了母校(對,我複試表現還行)。重來一次,所有機會我都抓住了:有了社團活動,有了熬夜拼競賽的經歷,有了聊得來的小夥伴(啊學業上有志同道合旗鼓相當、生活中能一起看電影軋馬路的小夥伴太幸福了!

),有了還算漂亮的成績單,以兩年學業、綜測均第一名畢業了。

【研究生畢業——生活正當時】

現在我已經當了兩年社畜了,學校生活想想也就過眼雲煙,好的壞的,都是小打小鬧,現在回想也就那樣吧,開心不開心的,都是體驗,有什麼比找到自己、全力以赴過好當下生活更重要的呢?這就是那段研究生時光帶給我的,更加坦然、更加從容、更加擁有自己。

回想那個黑暗2015,甚至是四年黑暗本科,現在倒是覺得很淡定了,但是在2023年,考研失敗+沒有工作+被騙3萬,灰頭土臉黯然離開這個城市回老家的時候,我覺得全世界都在拋棄我。

整體來看,我真的覺得,讀研時光是成年人能自己送給自己的最好禮物。

為了名校,考研值得二戰嗎?

易考易學 1.大家一旦決定了考研就不要想著二戰的問題,一定要相信自己一次就能上岸,這是心態問題也是信念問題,大家在整個考研過程中都應該相信自己。而相信自己的前提是整個複習期間不能懈怠,一定要循序漸進,制定合理的計畫 不要盲目自信 2.最後如果真的因為分數不夠而沒考上,可以自己捫心自問 是否對考研執念...

沒有固定工作,專科二戰考研值得嗎

司南教務主管 看個人需求吧,如果非常想考研的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如果選擇考研的話,一般情況下是需要放棄工作的。沒有什麼值不值得吧,只要自己覺得做的有意義有價值,那就是正確的。 山城冬天有點冷 你想法還是可以,但是專科考研真的太難了,怎麼和本科的比哦,知道你很努力的學,但是別人還更努力。所以...

考研值不值得二戰?

陸巷 我覺得,除非你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否則,不要輕易嘗試。不可否認有的人有夢想,但是我還是要勸一句朋友要現實,能調劑就別猶豫。19年就是乙個分水嶺,以後來講,考研的人越來越多,各個學校的招生人數反而在減少,形勢十分嚴峻! 我好想吃麻辣燙啊 看你想繼續學習深造還是想工作走向社會,個人認為一戰不成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