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登山如何盡快適應高原反應?

時間 2021-05-29 22:48:36

1樓:中蠍子

簡單說就是喝水,大量喝白水,不停喝,知道小便透明為止。

原理就是高反其實就是脫水,大量補水就可以。

當然,本身心血管病就別試了。

2樓:蔣傑杰

3樓:

我騎滇藏線的時候,第乙個高反來臨是翻白馬雪山,一天內海拔從2850上公升至4400,而且,騎過這條線的朋友們也都知道,白馬雪山在4400公尺的位置是停留十公里的,三個埡口都在這個海拔之上。

高反的均值反應點是3000公尺,所以可以想見,這天的行程是多麼煎熬。

它來臨的時候,我甚至都沒有發現,只是覺得昨晚估計沒睡好,或者早餐熱量補充不夠,不然怎麼會在每乙個回頭彎的位置都這麼想停下來歇一下。頭盔是不是有啥毛病,怎麼今天把頭勒得這麼緊。然後到達第乙個埡口之後吃午飯,午飯後高反峰值如期光臨,餘下的幾乎所有力氣都用來呼吸了。

在三個埡口之間的平路,很多次都要推行,更不用說上坡路段。

這種感受,持續到當天晚上睡覺,徹夜難眠。覺得這顆頭怎麼可以重成這樣,雖然我小時候叫大頭仔。

最後還是買了一罐氧氣,難受的時候吸一口,確實能緩解一些。不行就來兩口嘛。但是,只要不依賴,也沒啥。

主要是我也沒時間依賴,騎著的時候不捨得停,畢竟有慣性,停下來的時候忙著喝水吃東西拍照拉伸,也沒想到要吸氧。最終行程結束,氧氣還剩一大半沒用。浪費。

還有在新疆和青海也偶遇過高反,一切提前準備的藥物都是沒用的。當地人吃啥你吃啥,當地人喝啥你喝啥。這樣很快就能緩解。

紅景天也是,就買當地的。多喝奶茶,多吃乳酪,當地人以勞動智慧型在千百年裡積累的生活經驗,怎可小覷。

咬咬牙也就過去了,多大點事。

那些攀登珠峰等高海拔山峰的登山者們,為何不攜帶滑行服或者滑翔傘,在遭遇危險時滑翔下山?

前面七天說了一些滑翔傘下山的內容,我補充一下 滑翔傘要飛,需要很好的條件,天氣,風力,風向,能見度,都需要滿足才行,當你登頂之後,有足夠條件並且體力充沛,可以這麼飛下來但你問題是遇到危險時,那就不好說了,首先天氣,風力,風向,即使在平時,也要等很久才會出現合適的視窗期,能否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恰好遇到,...

根據時間與海拔的關係可以得出生活在高海拔上的人壽命要長一些嗎

蘇珀海 海拔低處引力場大,時間流逝慢 高處引力場小,時間流逝快 所以是低處壽命長。但是長也沒有意義,因為所有物理過程都是慢速的,所以只是用0.999 省略n個九 的速度放電影罷了,實際體驗該活多久還是多久。而且地球引力場變化實在太小,這個差異其實基本可以忽略 道生一 他只是讓時簡相對突然多了一點點點...

請問我國有哪些高海拔景區呢

木貞 首推川西高原。那真的是乙個小世界,川西高原所囊括的景色十分多樣,給人一種巨集大的感覺,宣傳做的不給力,主要是太原生態了,少有人煙,但我真的特喜歡那樣的地方 3000公尺以上就算高海拔了,這個高度有些人就開始有高原反應了。中國的高海拔地區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天山山脈,祁連山,帕公尺爾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