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於世,所有東西都是不屬於我的,亦反過來,所有東西都屬於我的。這句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5-14 09:18:00

1樓:瀚海

世間的萬物,我們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所以不屬於我。

世間萬物,為我們的生命提供養料,令我們的生命得以存活和繁衍,於此,又都屬於我。

2樓:舒脫脫

如果所有東西都不屬於我,而我又真實存在,那麼我很可能完整地擁有我自己。

如果所有東西都屬於我,那很可能說明我與它們沒有區別,這個我是無意義的。

類似的全稱命題:

男人沒乙個好;所有男人都好。

張嘴就來的多半是廢話。

3樓:可樂

錢財名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唯一帶走的,就是這個靈魂。

世間萬物自有它存在的道理,我們只是匆匆過客,路人而已。

當明白自我的定位,就知道,一切於我如浮雲,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當我看到這個世界是我看到的樣子,這些東西就只屬於我。

我看到風兒楊起柳梢,螞蟻看不到。

我看到農民努力耕作,魚兒看不到。

我看到孩子充滿歡樂,小鳥看不到。

4樓:helloworld

你只要知道給你馬雲的時間地點條件,你也可以成為馬雲。

是歷史造就英雄,並不是英雄造就歷史。

所謂馬雲,是實現了自我的我;所謂我,是未實現的馬雲。

5樓:知我知行

問題:人生於世,所有東西都是不屬於我的,亦反過來,所有東西都屬於我的。這句怎麼理解?

回答:脫離上下文背景去談論某個句子的意思,容易犯斷章取義的毛病,也容易淪為空談。我在如下問題中所做的回答可以統一應用於這類問題。

你們是怎麼看待『『覺得你有趣的人,本質上並不會重視你的生命。』』這句話的?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啊!

另外,題主在問題描述中提到這句話表述的是一種境界(雖然描述語句不通,我暫且這麼理解吧)。境界的特點是什麼?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境界是虛無縹緲的,因此我理解的境界可能不是你理解的境界,我回答的也可能不是你想要的答案。然而我並不知道你想要什麼答案,因為我對你的問題的理解未必等於你的理解...

類似上面這種似是而非的話,我可以寫出無數來。如果你一句一句去分析這每句話的意思,那就完蛋了。就像莊子說的,「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那我到底想表達什麼呢?

6樓:DAODAODAFU

世間萬物不屬於我,因為沒有具體的我,物身兩幻,以假用假。誰也不屬於誰,嶄時一用。

世間萬物又是以體起用的結果,這個「體」就是佛法講的心性,又稱佛性,真心,涅槃,般若……等等等等。

世間萬物即是心佛眾生同體起用的結果,那當然萬物也與我(自性)同體,由此而論之,世間萬物又當然同屬於我(自性)。

悟境有限,僅此供現,備以參考一下罷了!

7樓:小滿

從本體和客體差別的客觀現實出發,確實都不屬於自己。

但是現實是什麼?所以的感知都是世界在大腦中的對映,如果改變了自己對世界的加工方式,現實也就是另一種樣子,所以世界都是屬於自己的。

8樓:真我

秋天我站在街口一陣風吹過哇真涼爽可是我回過神品味真涼爽的時候風已經是過去了

我說剛才那陣風是我的可不可以? 可以這沒問題這時候有人站出來說剛才那風是他的可不可以同樣可以我不會和他打架爭吵風是誰的

握緊雙拳拼命的抓住空氣說到底你擁有的只是兩隻手的這一點點放下執念張開手你發現沒有? 空氣包圍了你

9樓:

你未來時,眾生載你。你到來時,你載眾生。

佛學與我有緣無份。還要喝酒吃肉,沒那麼大的胸懷。只是禮敬尊重,感嘆佛法高深微妙。

只覺得眾生事眾生做且本來如此。解脫不必在我。

10樓:Van靜石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題主的這兩句話,和蘇軾的這兩句,基本是一回事了。

11樓:小花

你的心如果可以包容萬物,那萬物都是你的,即使別人使用,也不改變。如果你的心狹隘,比如極端利己者,萬物都不是自己的,永遠不會覺得自己擁有

12樓:桃源閒客

有人總結說:「縱有廣廈千間,立身不過三尺之地;縱有良田萬頃,一日不過三餐。」這話應該是還有些道理的吧!

哪怕你是乙個超級億萬富豪,你一輩子的吃喝花用又能有多少呢?其它的絕大部分還是要為他人做嫁衣。就是乙個窮人,也不過是吃用的差一些而已,絕不會讓自己凍死餓死。

是以無論是富人或窮人,這一生在世,只能消費掉所有東西之中的極少一部分,這一部分可算是自己所擁有的。既不是題主所說都不是你的,也不是都屬於你,這樣的觀念有些過於極端。

當然,客觀現實的情況,不影響你從主觀意識上去想入非非。只不過虛幻的東西想得太多,容易出現精神上的毛病,還是謹慎一些為好。

個人的一點看法,不妥之處,請多諒解哈!

13樓:朱凱驛

一句話「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說明一切外物你有的只是使用權,而不是最終的擁有權。看似你的,其實又不是你的。

所有的外物你都有權去使用它,都可以是你的,而沒有被你擁有和使用只不過是能力問題而已,說明的只是你能力的問題,而不是能不能擁有、使用的問題。

14樓:臨野水看浮雲

凡夫眾生執著於相,執著於「我」,因而在六道輪迴中迷惑顛倒。世尊告訴你其實這些都不是你,不僅「所有的東西」(六塵)不屬於你,連你所認知的你自己(六根)也不是你。這些都是客塵。

其特點是變化無常生滅不已。那個不生不滅的能見能聞的性(佛性)才是你。反過來,生滅不已的六根和六塵也都是你,因為它們都是你佛性(真心)的顯現,所謂萬法唯心,心外無法。

佛法貌似偏重於講空是因為凡夫執著於有(色),被客塵牽引而忘失真心。實相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

15樓:坐在屋頂看著你

「我」只是人體產生的意識,「我」經歷過出生到死亡的短暫擁有之後,任何物質都不能帶走,包括屍體。

宇宙萬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我」由萬物按特定的邏輯凝聚演化而成,萬物都在為「我」服務,「我」也影響著萬物的運動軌跡,即便在「我」死了之後,「我」對萬物的影響依然存在。

16樓:善哉

用佛法的義理可以這樣闡述:凡所有相皆虛妄,這個我都不可得,這個世間與我何關。這是從相上說。

理上則山河大地無非是我心中所現物,法界虛空只是心中的片雲。這世間自然與我不分。

17樓:vnosa

人生於世,你以為你看到的,實際上只是電磁波作用於你的眼睛然後傳到大腦的電刺激,你聽到的只是空氣振動作用於耳朵然後傳到大腦的電刺激,甚至你摸到也只是物質和你手原子之間的電磁作用力傳到大腦的電刺激,不用說缸中之腦黑客帝國這些情況了,你感受到的只是電磁波,振動,電磁力,你所形成的只是大腦對此的解讀和判斷,這都未必是事物的本體真像。事物的本體對於你而言,都是不可見,不可聽,不可觸控的,又何談屬於你?

但也正因為如此,你感受到世界是什麼樣的,那麼對於你來說世界就是這樣的。換句話說,對於「你」來說,世界的真實模樣,和「汝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是等價的,你所看,所聽,所觸,所感受到的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獨屬於你乙個人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你的全部世界,對於你的感受來說沒有更外部的世界了(當然不包括你的思想),所以這個世界裡的一切都是屬於你且獨屬於你的

18樓:「已登出」

人生在世,一切的衣食住行,包括情感。一切的一切都是暫時的,都是由你福報,業障,因果種種複雜的因素組成的。一切都是暫時的擁有,終將都會失去。

攤開雙手的那一瞬間,人才擁有了一切,放下的時候,人才擁有了一切。這個世界上的東西沒有規定它具體屬於誰。都是由貪真痴所造成這樣不太正確的觀念。

以上言論,僅代表我個人,如有不妥,海涵!

19樓:林覲心

作意欲取,能得而將得未得,叫作獲

當所得已現,叫作成就

能得和所得相合而相續的時間,才是真正的屬於你為你所有通俗點,你看到一朵花,如果就是為了看看她的顯色形色,那麼能得所得已合,這時你已經擁有

但是如果你還想聞聞味道,那你得湊近點,而且鼻子當時還能用,那麼,也不難

什麼,你還想摸摸看軟不軟滑不滑?那你得問問護花使者!人不同意,那就甭YY了

20樓:

佛一直試圖喚醒世人,經常說這個世界是夢幻泡影,每個人都在做夢。既然是做夢,那麼夢裡的一切都不真實,你實際只得到了體驗,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東西真正屬於你。但反過來說,夢雖然虛無縹緲,但夢是你創造的,夢裡的一切人事物都源於你的心,也確實沒有一樣不屬於你啊。

21樓:跨界無界

從邏輯上來看,這兩個說法明顯是矛盾的,是不能共存的。

合理的解釋應是,所有的東西,由遠及近的越來越屬於我,或者由近及遠的越來越不屬於我。

比如意識最屬於我,身體也非常屬於我,衣服、房子等資產比較屬於我,家人可能有大半是屬於我的,朋友也許就只有一小部分才屬於我,要是說有束月光屬於我的話,大概連月亮的十萬分之一都不到,至於更加遙遠的、連光都未曾照見的星星,找不見屬於我的任何東西……

如果二選一的話,我傾向於所有的東西都屬於我,畢竟一切唯心造,都在我的世界映象裡。

22樓:Wang Michael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切皆空。

你認為一樣東西屬於你,這是妄想。

你認為一樣東西不屬於你,這是錯覺。

其實這句話後面還應該有一句,

你認為一樣東西不屬於你,也不是不屬於你,依然是幻想。

完整專業的表述是:

非空非有亦非非空非有

23樓:「已登出」

這裡唯一模糊的概念就是「屬於」,你怎麼理解屬於,就怎麼理解這句話。

你要是把「屬於」理解成物理性的擁有,那這句話基本不成立。

你要是把「屬於」理解成概念上的擁有,那是這句話成立的方式就是——你並不要求,所有東西物理性地屬於你。那我們能怎麼擁有它們呢?探索萬物說得挺活潑的,其實很難做到;悅納萬物,恐怕誰也不能保證。

所以能實實在在達到這個境界的人,估計是眼識萬物而心中無慾的人。我覺得挺不現實的。

比較現實的部分是,人都擅長自我催眠,有的人心態好,就真的覺得自己達到了這個境界。所以,這就是乙個信仰。

如果從信仰的角度出發,那人類是可以做到超神的。畢竟人類還能造神呢。

24樓:蔡恩澤

人生有哪些屬於你呢,假如你徹底的死了,萬世成空。

就算是有靈魂,那麼生前許多執著的事物也已經遠去。

就算是今天和明天,也有著變化,昨天早已經遠去,你也變了一點。

實際上,你所擁有的,也只是你認為擁有的。

就怕最後,就連你這個認為無比堅固的自己也不是自己的,只是個普普通通的npc人物罷了。

25樓:小錦蓮蓮

隨我在而來,隨我去而滅。

所以站在個人的立場上更要珍惜每份獲得,也不要執著於逝去。

家裡有一大半的用具都是父親的,父親走時突然感覺這一大半的用具都失去了他的意義。

隨汝而來,為汝所用,又隨人離去而失去了對此人的意義。

那已經是另外乙個世界了。

是不是所有東西都大不過前程?

黑與白 前程一定是最重要的,但是你要明白怎樣才會有個好的前程,無時無刻不在學習,和學的好並不劃等號,把握好那個度,適當的放鬆是可以的,分割線 不知道怎麼畫,這個就當分割線 以下只是個人意見 我覺得暗戀耗費的精力,要比處物件多,暗戀到死,都不如試試,我哥高三喜歡乙個女生,一直暗戀,一年報廢,320多分...

所有的東西都是已經確定的嗎?

放電的毛衣 從哲學的角度來講,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嗎?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講,物質是測不准的嗎?從數學的角度來講,物質和世界的規律是概率的嗎?你之前受過的思想影響的不同,你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自然不同。比如,懷疑主義等學派來講,世界是不可認識的。我們沒有證偽機制,所以一切都只是假說。意思就是,都是有道理的。 ...

對所有東西都失去了興趣,怎麼辦?

巽與之言 別用你的感官去找什麼東西是你感興趣的,用直覺或者說用靈魂去找。別人認為有意思的事,你未必感興趣,不破不立,物極必反。失去了就未必是失去,得到了也未必是得到,生死輪迴了解一下? berbi 我也處於這樣乙個奇怪的狀態,但我感覺我並不抑鬱,只是開始漸漸討厭人類這種生物 包括我自己 人們總是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