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應該選興趣還是選未來,應該如何選擇?

時間 2021-05-13 02:57:35

1樓:明月HR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有多麼明確的職業目標。

我接觸的 100 個人裡,有自己明確的職業目標的,不超過 10 個,這其實是正常的,絕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對很多東西了解和感興趣,但是真得說有多喜歡,就未必了。

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按照資源型策略去行動,什麼是資源型策略?不要苦苦追尋我到底適合什麼工作,我到底想幹什麼工作,你想是想不明白的。你應該按照現實的資源導向去行動起來。

就是說你身邊有什麼樣的工作機會,先選乙個最好的,嘗試一下。目的是提公升你的能力,開啟你的職業視野,然後再去嘗試更好的工作。

資源型策略比較務實,它的效率非常高,我真實接觸的優秀大學生和有成就的企業高管,他們都是走資源型策略,有什麼機會先抓住,讓自己成長,然後不斷擁抱新的機會,這其實才是適合大多數人的職業規劃策略。

2樓:哆維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首先弄明白另乙個問題,那就是

興趣和未來哪乙個更好?

我們從小被教育通過某種量化的標準來做出最優的選擇,兩個數字之間的比較永遠只有三種結果,我們看可以通過比較而決定最終該如何選擇。

我們就用這種邏輯分析一下。

假設現在你面臨兩個選擇,畫家或是公司經理,畫畫是你從小的夢想而成為乙個公司經理意味著你將有更加穩定的物質保障,這個時候選擇似乎成了抉擇。為什麼難以選擇,是不是兩者似乎都很好,我不知改選哪乙個更好?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我們改變一下這個天平兩邊的權重,我們假設公司為了獎勵你給你每月的薪水提高了1K,這個時候我們再比較一下哪個更好。

於是,我們陷入了兩難境地,既然兩者都不是一樣好也不是誰比誰更好,那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

其實,問題不在於選擇,而是我們的標準出了問題。

我們總是習慣於用科學思維去解決問題,我們總是假設,科學思想可以將解決世界上所有的重要問題。

所以,我們覺得重要的東西諸如未來職業生涯,我們的婚姻等,不能簡簡單單地用數字來表示,這就意味著,在這選擇過程中並非只有「大於小於和等於」三種可能性,也就是選項本身沒有哪個比其他的更好,反之,所有的選項都有類似的價值,處於同一種價值範疇當中,同時又具有不同的價值。

這,正是選擇如此困難的原因。

理解了這點,我們就可以從一些意料之外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那就是我們應當以創造自我為標準,讓自己變成心中想成為的人。

隨波逐流者允許這個世界譜寫他們的生命,他們允許獎罰機制——鼓勵、畏懼、選擇的簡單性來決定自己的道路

當我們依照自己內心的訴求做出選擇以後,我們才有機會成為那個真真實實的自我。

所以,面對這些選擇時,我們不應該腦袋砸牆,絞盡腦汁地去衡量哪乙個選項更優,而應當從我們內心去發現,我們應當審視自己要把身心與精力放在何處,自己究竟追求什麼。通過選擇,成為那種人!

3樓:碌撓臃撲攀臨乘

有個孩子看到乙隻繭上裂開了個小口,他就一直觀察,蝴蝶在艱難地將身體從那小口中一點一點地掙扎出來,幾個小時過去了……

它似乎已經竭盡全力了,不能再前進一步了。孩子看得心痛,決定幫助一下,他拿來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將繭破開,蝴蝶很容易地掙脫出來,但是身體很萎縮,翅膀緊緊地貼著身。他接著觀察,期待著它的翅膀開啟,成為乙隻健康美麗的蝴蝶,然而,這一刻始終沒有出現。

實際上,這只蝴蝶在餘下的時間只能帶著萎縮的身子和癟塌的翅膀爬行,永遠也不能飛起來了。這個好心的孩子並不知道,蝴蝶從繭上的小口掙扎而出,是生長的規律,要通過擠壓過程將體液送到翅膀的絡脈,這樣才能在脫繭後展翅飛翔。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有時候在我們的生命中就需要奮鬥乃至掙扎。如果生命中沒有障礙,我們就會很脆弱,我們就不會強健,我們將永遠不能飛翔。磨鍊、挫折、掙扎,這些都是成長的過程。

急於成功的人,別忘了哲人的名言:人生必須揹負重擔,一步一步地走,穩穩地走,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是走得最遠的人。

4樓:在瑞典的設計師

我認為應該選有價值的工作,即對當今社會有價值的工作或者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的工作,因為有需求,這個行業會發展比較快,從而個人的職業發展也快,會比較有成就感。

按照興趣選擇職業,首先你的興趣不一定是有需求的工作,其次,個人興趣有可能會改變,曾經喜歡的也許不再喜歡,有時跳出comfort zone反而開啟一片天地。就我來說,我很早就知道我喜歡創作東西,來到瑞典學習設計,做了2年家具設計,雖然做出了不錯的產品,也得到了廣泛認可,但是我並沒有很有成就感,深挖之後發現,原因是做實體產品,通過零售商售賣後,令我喪失了和終端使用者的聯絡。於是,我轉向網際網路產品,這讓我能夠及時獲得使用者反饋,customer driven地做產品。

通過設計來改善human condition這個初心未改,我選擇了更有價值的命題:how to design with users?

個性(character)不易改變,興趣隨著時間和經歷而變,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應該在有價值的工作中選擇符合自己個性的工作來開始職業生涯。

5樓:Pompey

當然是選擇興趣來定職業規劃了

按照行業發展趨勢來制定職業規劃,你在職場中可能不會十分的快樂,因為你把工作當成了乙份職責和責任

但是以興趣來驅動工作,你會工作的愉快,即使遇到難題,你也會喜歡去攻破,而且,以興趣驅動工作,不但工作快樂,還會使你的工作價值最大化,因為你熱愛,所以你會付出的更多,因此,收穫的也最多,給公司帶來的價值也最大,而不至於迷茫,渾渾噩噩。

6樓:

首先我想說,即使你看了很多職業規劃的書,做了各種職業測試,大概知道了你有哪些職業興趣傾向,可能還是會迷茫的。因為迷茫是一種性格,不會因為瞬間的清醒而結束,即使某個瞬間你想明白自己要做什麼了,你還需要最重要的一點堅持。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找個自己感興趣的,但是感興趣不代表你就擁有這方面的能力啊,特別是藝術類的,畫畫攝影很多人都喜歡啊,但是這個是很需要天賦的,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長處,職業方面的優勢,能力,擅長的點,從這方面考慮,做乙個自己擅長的然後也能有那麼點興趣的,再長期堅持下去。

如果想規劃的更長遠一點的話,就要想清楚自己N年以後想要的某種工作狀態,生活是什麼狀態,如何達到,然後再一步步拆分,按計畫實施。但是還有乙個問題,有時候人生不會按照我們想好的走,那是一帆風順的人生,它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有所計畫,並且有所變化,順勢而為。計畫不能丟,至少讓自己活的有動力一些。

7樓:Schrodingerszoe

職業規劃除了薪水和興趣之餘,別忘記還有平凡工作之下幫助他人回饋於社會的那一面,每個人都是社會屬性的一員,得益受之於社會,所做回饋於社會。小我的利益放的太大更容易失去自我。

8樓:parsons1004

不說虛的,只想問,當時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是乙個怎麼狀態?現在還迷茫嗎?

step 1:乙個人什麼情況下回特別迷茫,一是職場/情場失意、機械固定的工作氛圍、持之已久壓抑,當這些東西發生的時候,就會是乙個人負能量滿滿,特別容易多想,而且越想越可悲,越想越停不下來。

step 2:當你無事可做,曾經聽一位職業經理人說過,你的一切迷茫,都是因為你的懶。這句話是可以保留意見的,有時候想想也很正確。

step 3:很多人都只是因為出現上述的兩種情況才會出現所謂的迷茫,大部分的人還沒到糾結興趣和未來的地步。

step 4:退一步說,你真的到了糾結興趣和未來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應該是幹著乙份不怎麼感興趣、沒幹勁的工作,待遇福利都很好,但盡頭不是你想要的,但你基於生存/生活也很依賴它)這個時候肯定是邊把目前這份沒什麼興趣的工作做到極致的同時,利用空閒時間去看看新的機會,往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多進行自我學習,如果有合適的機會,遇到了合適的老闆,那就是一大機遇。只是這種機遇來的時候,不知道你到底準備好了沒有。

畢竟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9樓:公尺衙

每個人都要有乙個切入點,在切入點的選擇上,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但是也不要機關算盡,因為時代的變化是很快的,你永遠不知道未來哪個行業會興起,哪個行業會沒落。

而實際的情況中,並不是因為有的人選擇了好的行業而成功,而是這種人選什麼行業什麼行業就能成為有前途的行業。

比如賈伯斯,如果沒有他,現在世界上的手機還是以前的樣子,移動網際網路也不是這個樣子。

可以說,有能力的人,是引領了時代的潮流,而沒有能力的人,只能去追趕乙個時代。

那麼,做職業規劃時,就不要去考慮未來。

你應該要考慮興趣。只有你把興趣做好了,你才能有機會去影響乙個行業。當你有能力影響行業時,你才能有乙個好的未來。

10樓:

我們老師說,選擇職業的時候不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應該選擇自己擅長的。

這句話不是說應該放棄喜歡的,而是選擇的重點是自己擅長什麼。

因為,所謂的喜歡,很可能只是一種假象,基於虛榮,盲從……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喜歡什麼,你只能試圖去喜歡上你擅長的東西,因為那是自然給予的選擇,而不是你無知的頭腦。

11樓:萬文裕

所謂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對未來的乙個計畫而已,計畫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是幹嘛!是為了得到精神上的成功還是物質上的成功?還是兩者兼得?

我認為不同的目的相應的規劃也應該有所不同:

為了精神上的成功其實規劃就很簡單,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管物質收貨多少,自己內心是快樂的就夠了

物質上的成功就複雜了一些,你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市場環境,競爭關係,以及你自己的盈利模式,圍繞你的目標,怎麼去一步步的配置資源,實現目標

12樓:劉鄢

職業規劃到底是什麼?很多職場人似乎還是一知半解,甚至還存在很多理解偏差。這種認識上的誤區一不小心就成了發展的「絆腳石」。

「找乙份銷售的工作改變自己的性格」、「自己學這個專業,找對口的工作一定有優勢」、「三四十歲,已經來不及做職業規劃了」等等,到底什麼時候做職業規劃最合適?到底簡單的做個測評是不是就可以規劃自己今後的職場道路?

性格是與生俱來的,工作對個人性格會產生一定影響,但並不會因此產生本質的變化。不少職場人希望通過工作來鍛鍊和徹底改變自己,會有一定作用。但與自己性格特質、能力特長等完全不相合甚至背道而馳的工作,不僅不能讓你發揮所長做出成績,還很有可能會讓你消磨自信,導致更深的挫折感。

職業規劃應該在求職前就進行了,而不是在找到工作後再去規劃。因為頻繁的跳槽對你今後職場無益,所以為了避免走太多的彎路,職業規劃還是要越早進行越可靠。

跳槽也要選擇靠譜的平台,無憂精英網 http://www.

51jingying.com

會為你提供更多高階崗位。

職業規劃 興趣和錢,怎麼選?

職業規劃師曾琳 1 醫生有些也苦B的,不是我們一般人能想象的那種輕鬆 2 說白了就是自己不想付出萬般努力去追求自己的興趣,這裡面有轉行成本的現實考慮。3 創業一時賺錢,不代表永遠能賺錢。能一直賺錢的永遠是越老越吃香的核心競爭力。人生苦短,我寧願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全情投入。這個時代給每個小人物很多的機會...

關於插畫師的未來職業規劃,剛開始應該怎麼走,應聘什麼崗位?

Griftah 這麼多問題.我盡量挑能答的給你答.請問職業插畫師到底要做些什麼東西?遊戲裡面的如崩壞三的聖痕 少女前線的人形,這些屬於插畫還是原畫?網路上眾說紛紜,有點搞不清楚區別 第乙個問題,可以寫一本書。我略過了。第二個問題,我個人認為,現在的商業美術工作者有兩大課題,第乙個叫核心視覺 Key ...

25歲的我對未來職業規劃還是很迷茫,請大神給指點

職業規劃師糊糊 你好,其實你的問題中已經包含了很多答案。問題即答案 這句話說得真的很有道理。你現在25歲,作為輔警,這份工作你其實並不滿意,主要是對其收入及其工作內容方面感到不滿意 那現在的問題就是,走向何處去的問題,你提出了幾個反向 考公務員進體制,考研然後之後做老師,也可以進大廠。你並不是這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