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是否本身也包含品德測試?

時間 2021-05-12 03:54:03

1樓:氣功十級趙明毅

瀉藥。我建議題主區分「道德品質」和「意志品質」。如果說應試教育考量了人的意志品質,比如堅忍、主動性,那麼是沒有問題的。

但如果涉及道德品質,我認為沒有。

2樓:

不該。第一,你要測試的方式是什麼?

乙個人的品德,是一種非常內涵的東西,它不是知識,你不能通過考卷和測試來得到乙個科學而客觀的分數。

難道要像許多節目裡的社會實驗那樣嗎?那我覺得這樣的測試根本沒有必要。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常人,將他們放在極端環境下進行測試,所得到的結果必然是大多數人都不及格。

其次,你測試的評分標準是什麼?人的美德可太多了,仁義禮智信,孝悌忠廉恥。更何況每個人都是乙個十分複雜的個體,他可能對朋友講誠信,卻對父母不夠孝順。

他可能非常孝順父母,卻也可能昧著良心賺黑錢。更別提在不同年齡階段人的品德內涵的變化這一更為複雜的因素。總之,你無法科學而客觀的設計人的品德評分標準。

最後,假設你真的設計了一套科學而合理的評分標準,也有科學合理的測試方式,那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呢?

中國古代以禮治國,以德治國,其結果往往是滿朝偽君子,遍地真小人。當你訂了評分標準,劃了考綱,學生難道不會刻意去迎合考試而惺惺作態嗎?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我們今天的教育可以傳承知識,啟迪智慧型,但若真正讓一顆靈魂變得崇高,恐怕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3樓:貓王

戰國時期,孔子推行以德治國,大家都善待儒家,卻絕少採用儒家方案。而採用儒家的都早早的被滅國了。

而戰國七雄則沒有乙個採用所謂以德治國,尤其是秦國強調招納天下賢才,終成一統。

4樓:

如果真的有辦法測試人的品德,那就好了,實際上品德是難以測試的,考試無法檢驗乙個人的人品,社群活動和志願者活動也無法檢驗乙個人的人品,只要人們以功利的目標做事,那就無法體現人品,就像富豪做慈善不代表真的慈善一樣。但可以對倫理的知識進行考試,對倫理知識的掌握和品德本身不是一回事,但是掌握倫理知識對提高人的品德是有幫助的,當然也可能無效,因為現實中的倫理體系多多少少都有缺陷或漏洞,乙個人如果他看到了倫理體系的缺陷,他也可能變成道德虛無主義。

5樓:女神葉子

瀉藥所謂學習好的人可能格局是會更高一點,因為他的能力高一點,然後能專心做一件事。但是這不代表他們不會做惡俗的事,光明與黑夜總是相伴而行。

好的應試教育也有一些包含品德修養的東西,至少是教人講誠信,不能考試作弊,弄虛作假。然後要孝順父母尊老愛幼等等……

現在的大部分中小學班會課更多的是教孩子制定學習計畫,偶爾有時候也會舉行講文明禮貌的活動。比如表揚拾金不昧的孩子,還有幫助環衛工人維護環境衛生,最重要的是不要用暴力方式來對待他人。

6樓:墨色四溢

想多了,應試教育只是衡量你學的基礎有沒有問題,品德教育是看生活的環境包括家庭和學校等。這個不是出一張考卷能衡定的,而且現在做壞事的人有成績很好的也有成績不好的,只能說不以惡小而為之

7樓:嗚呼拉呼丸三變

題主的思維邏輯是因為有地基所以樓能蓋起來。金剛石和鉛筆芯都是碳元素,那麼筆芯有碳元素這個基礎,那麼能說筆芯是金剛石嗎?

我想道德這個東西在整體顯現出來之前,任何乙個部分單獨存在都不能說明是道德

8樓:Kiwifan

學習能力、自控力、品德是三件獨立的東西。

例如學習能力很強的人,貪玩自控力差,一樣考不好。自控力很好,很認真念書,但學習能力差抓不到重點,一樣考不好。品德又是另一件事了,成績好的也可能是個人渣。

應試教育無法納入品德測試,因為測不出來,乙個人可以在考卷上或面試上,品德答滿分,但私底下的作為卻非如此。知道不一定會做到。人嘴上說愛你,心裡也不一定真的愛你。

9樓:無聲

並不是,在現在的一些條件下,許多人在特定的時期明確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在教育階段,學習好的人只能說是學習好,這也分兩種人,一是綜合素質都高的,這種人智商高,情商高,人品好,人脈廣,但這種人還是太少。另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書呆子,這在許多高中就遇得到,跟他們說話很費勁,脾氣陰晴不定,甚至厭惡其他人的交流,這不能說道德低,但至少某些素質上缺乏的多,而且他們往往對學習以外的接受的慢,這都是應試教育灌輸的理念造成的

所以應試教育只是應試教育,與其他素質關係不大,甚至,一點關係也沒有

10樓:

有,政治考試有,你不能政治不正確。

曾有乙個問題,叫你怎麼看見死不救罪的設立?

你不要答見死不救是民事或道德範疇。

扣10分

人家有標準答案的!

不是開放性題!

政治科有開放題嗎?

該有嗎?

你以為是知乎麼?

11樓:感光

包含一定的品德測試。不能片面的通過一件事來絕對承認應試教育掌握好的人一定是乙個完全高素質的人,但絕對這類人在某一點要超過一般的人。

12樓:葉子

包含啊。但是它在促進道德低下。

你的同學抄答案嗎?有人能夠捏著良心說自己從來沒有作弊過嗎?我小學的時候可以。

但是初中了,有更多的人考試作弊。你不作弊?你看著別人每天玩樂,考試做個弊就考的比你好,你能忍住?

別開玩笑了。

13樓:葉師

學習優秀的人不一定是自控力強,可能是被逼的。自控力強的也不一定學習好,他的自控沒用在學習方面也是可能的。所以你這問題不成立。

14樓:lishiqi10歲

蟹邀。愚蠢。那只能說是部分人在威權重壓之下學精明了。

背繩墨以追曲恰恰是現在的不顧一切的應試教育所主要教授的,會有什麼結果,你我都知道的很清楚。

「人追求善」的這一本性被抑制,被「懷疑」所頂替,被利益所禁錮。

請容許我引用一句好像不切題的話: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現在的教育,在自相殘殺的路上走得太遠了。

智商是否與應試教育成績成正比?

智商與受教育情況有關,受教育情況與乙個人的成長環境 受到的教育資源投入程度有關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老師突發奇想,給我們發了一篇從來沒見過的文言文,考我們對它的理解。考試成績出來後,大家都很驚詫,因為平時考的很好的同學,全都不行了,平時考在中等水平的同學反而名列前茅。當然了,平時考在後面的還是在後面....

如今的中學的應試教育是否片面重視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的情感等需求?

曉卿 小學六年,面對的是乙個六歲到十二歲的孩子 初中三年,面對的是乙個十二歲到十五歲的孩子高中三年,面對的是乙個十五歲到十八歲的孩子這期間學生至少經歷了多少個老師,換了幾個學校指望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去應對乙個孩子十多年來的問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 人的成長雖然說有階段劃分的,但是要記住人的成長也是...

應試教育是否所提倡的競爭機制會不會太殘忍了,你是否曾不忍心將其他人擠下去?

lanceloli 公立教育的是為了給社會提供各種合格的人才,大方向上是乙個去個體化的過程,最終目的是要將自然人教育成社會人。從個體角度看這是在競爭,而對於社會來說只是在篩選。社會認為沒有哪個人是無法替代的,某個職位只要有合格的工作者在位就能正常運轉,那位工作者是張三還是李四並不重要。任何職位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