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2023年人類可能遷到月球居住」是乙個不可能事件?

時間 2021-05-11 12:50:35

1樓:

大學的概率論是可以以純形式化方式得出的,也就是與自然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概率論的物件其實都可以看成集合論的物件。(以上不是初中範圍內的東西,別管他好了)

對於現實世界的情況,我們可以想象乙個時間軸。(也就是乙個時間變數t)對於任乙個事件P,當t變動時P發生(過)的概率P(t)也在變動。這個P(t)如何變化,取決於自然界的各種約束。

如果在某乙個t0以後這個概率函式的值變成了1,就說事件P在時間t0發生了。

上面「發生過」的意思是,在時間長河中有一次事件P發生。這大概算是乙個相對「形式化」的說法吧。

2樓:Andy Lee

這個問題的確涉及到自然語言中「可能」與「不可能」的含義。

「可能」和「必然」都是模態詞。其中「可能」等價於「不必然不」。「必然」等價於「不可能不」。可能下雨等價於並非必定不下雨。必然下雨等價於不可能不下雨。

這種模態詞的有什麼用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候用模態詞來描述說話人對那個判斷究竟有多少程度的信心。假定小明說「明天必然會下雨」,那就說明小明十分確信明天會下雨。小明如果說的是「明天可能會下雨」,那就說明小明對「明天會下雨」這個判斷沒有那麼高的信心。

在模態邏輯的語境下,要用可能世界語義學來解釋模態詞。可能真就是在至少乙個可能世界中為真,必然真就是在所有可能世界中為真。

在事實為真的句子前,加上「必然」這個模態詞,得出的句子也為真嗎?

不一定。比如「太陽系有8大行星」這個句子,事實上為真。但「太陽系必然有8大行星」這個句子,那就不一定為真了。

它的意思是說,在所有可能世界中,太陽系都有8大行星。但是,也許在某些可能世界當中,太陽系在形成過程中出現了和這個現實世界不同的情況,導致其行星數量不是8。

再來看「2023年人類可能遷到月球居住」。假定可能在這裡表示模態詞,那麼這句話就可以解釋成:至少在乙個可能世界中,按那個地球的紀年法到了2023年時,那個地球上的人類已經在那個地球的衛星也就是月球上居住了。

這麼看的話,這句話是真的。雖然那個可能世界不是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現實世界。

而「不可能事件「僅僅侷限於邏輯矛盾的東西,比如「1+1=2且並非1+1=2「就是乙個不可能世界。「小明看見了方形的圓形」也是乙個不可能事件。

在現實世界中發生過的事件,本身並不是必然事件。因為現實世界也是諸多可能世界中的一員,所以乙個事件在現實世界中發生,就說明它至少在1個可能世界中為真,就說明它至少是乙個可能事件,但不能說明在所有可能世界中都是如此。比如「鐵達尼號沉沒了」這個在現實世界中的確發生的事件,說明了「鐵達尼號可能沉沒」是真句子,也說明了「鐵達尼號不可能沉沒」是假句子。

但不能說明「鐵達尼號必然會沉沒」,因為在某些可能世界中,鐵達尼號並沒有沉沒。

但是現實世界中確定沒有發生過的事件,比如「2023年人類遷到月球居住」」呂布殺死了曹操「」劉備與諸葛亮成婚「等等事件,只要它們不是邏輯上矛盾的事件,它們在某些可能世界中為真,那它們在加上「可能」這個模態詞後,它們就是真的。

當然,在概率論的語境中,「可能」與「必然」或許有不同的用法。如果完全使用數學符號來表示樣本空間中各個事件的概率,或許可以避免「可能」與「必然」這兩個相對不夠精確的自然語言詞彙所帶來的影響。

3樓:braziny

因為2023年已經過去了啊,人類並沒有遷到月球居住,至少大家都沒發現有人搬過去了,就當沒有人過去咯。如果是2023年以前肯定是有可能的。

至於題目中說的鐵達尼號的例子,在確定只有乙個鐵達尼號的情況下,我覺得「鐵達尼號會沉沒」說明它還沒沉沒,隱含條件是「鐵達尼號會在未來某一時間沉沒」。現在的情況是它早就沉沒了。

4樓:

鐵達尼號會沉沒怎麼能說是乙個不可能事件呢?這分明是乙個概率很大的事件。

我來講四個事件。

水中撈月,挾泰山以超北海,大海撈針,為長者折枝分別是不可能事件,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現實可能性,可能事件。

你可以思考一下人2020移居月球是個什麼事件。

你對自己思維方式和學業的擔心略早,這種想法一般是中學二年級才會有的。早一些也無妨,早用早CD。

5樓:Eureka

題主在寫題的時候其實主要要揣摩一下一般人是怎麼想的。但我覺得樓主這種細膩的思維對數學學習是有好處的,不過可能需要到了大學之後才會體現出來。

如果2023年的確有人在月球生活了但只是我們沒有觀測到呢?比如可能蜥蜴人其實已經在月球扎根了。但這種可能實在是太低了所以一般都認為它的概率是0.

到此為止就是初中裡離散情況下的不可能事件了,其實應該定義為「按常識來說不可能」的事件。

下面來偏個題順便鑽一下牛角尖。這些東西肯定初中是學不到的。

//修改了一些內容

0概率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是有區別的,至少在數學上是這樣。

概率其實在純數學的方面是定義明確的,但結合實際的時候就容易出問題。

現代的公理概率論大約是這樣定義的:給定乙個樣本空間 ,在按題主的意思這個題目裡應該就是 ;然後我們從樣本空間可以匯出乙個事件域 ,這裡它是

以及乙個概率測度 (簡單來說就是賦予 中每乙個事件乙個概率),上面四個事件的概率我們定為1,0,1,0. 但這只是乙個數學上的定義,實際上具體合不合適不是理論概率論關心的問題。

這樣我們確定了乙個概率三元組 。

然後我們定義整個樣本空間 ,也就是 為必然事件,為不可能事件。

所以這樣嚴格來說2023年人到月球居住並非乙個不可能事件,人沒有居住到月球也不是乙個必然事件。但對這種概率為1但不是必然的事件我們會稱它幾乎肯定事件(almost sure event),概率為0但可能的事件我們也許可以稱它幾乎不可能事件。

如果模擬一下其實這和投乙個硬幣是一樣的,只不過這個硬幣構造比較特殊,投反面的概率是0而已。

那麼怎麼才能得到標準答案的不可能事件呢?

如果定義樣本空間 ,那麼 ,然後我們給它定義概率測度1與0.

2023年人到月球居住其實對應的就是這個空集,那麼它就是不可能事件了。

補充:在樣本空間為有限集的情況下,可以把所有的概率為0事件內的樣本移除出樣本空間,這樣的話我們重新對它構建事件域以及規定概率,可以使得除了不可能事件外沒有概率為0的事件。但是否有更進一步的結果我就不知道了。

不知道這樣是不是能幫題主解惑呢?

6樓:「已登出」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不妨定義乙個概念叫做「視角同步」。

意思就是判斷一句話的時候,我們自己的視角要和文字背景保持一致。

比如「明天會下雨」「後天是晴天」這兩句話的文字背景是「今天」,「今/明/後天」是乙個相對關係固定的時間觀,「明/後天」一定在「今天」之後,所以站在「今天」這個視角下無法對「明/後天」的事情作出「發生」與「未發生」的判斷。

而「2023年移居月球」這句話的文字背景是現實紀年,所以你可以直接帶入現實世界的時間觀,現在是2023年,所以可以對2023年的事情作出「發生」與「未發生」的判斷。

不知道題主能不能理解我的意思。。。

7樓:Yehowah

個人理解:

"鐵達尼號會沉沒"是可能事件

"鐵達尼號沉沒了"是必然事件

"人類會定居月球"是可能事件

"人類定居月球了"是不可能事件

"人類在2023年定居月球了"是不可能事件從描述中透露出的時態不同,描述的可能就完全不同的意思了

8樓:Cortaxiphan

不可能事件的定義: 在一定條件S下一定不可能會發生的事件。題目中隱含條件S:現在是2023年,所以2023年人類到月球定居是不可能事件。

但是已經發生的隨機事件一般不作為這樣的事件去考慮。

然後題主大可不必擔心,這節課過去了以後再也不會讓你判斷這是不是乙個確定事件了。

未來五十年,人類可能點亮哪些科技樹,能夠明顯的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力?

蝦趣 可控核聚變。核聚變是兩個較輕的原子核聚合為乙個較重的原子核,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而自然界中最容易實現聚變反應的是氫的同位素 氚和氘。先從資源角度上說 氘,在海水中多達40萬億噸,如果全部用於聚變,產生的能量足夠人類使用幾百億年。氚,雖然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但可以通過中子與鋰的作用來產生,而海水...

直至 2018 年 11 月,人類可控核聚變發展到百分之幾了?

weakleilei 現在走的超導託馬克道路,有很大可能性就是一條死路。換句話說,也許一步正確的路都沒開始走。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這保不准還得扣分。 小涂塗 幾乎可以肯定,可控核聚變大規模發揮作用時 不止是成功,不市場化我們根本感受不到作用 你我 當今所有活著的人 都應該看不到那天 而且,壓根就沒...

為什麼我感覺和2023年相比,這五年人類的生活方式都沒有什麼改變?

豬肉漲價了,生活方式怎麼可能沒改變 其實改變還挺大。比如電動汽車開始普及了,車上的只能輔助駕駛也開始普及了。不過,開創性的東西確實不大,因為那些東西,在2016年確實已經有了。我想可能是因為能源和材料兩個部分還沒有達到質變。這真的是要碰運氣的,再來個牛頓愛因斯坦或許能解決,不過那是需要時間的。 電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