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的大學生在設計的時候應該天馬行空一點,還是實際一點?

時間 2021-05-11 12:45:28

1樓:Ciclili

你有理由,而且你的理由合理就行,說實話就是要會說,老師會問你為什麼要這樣設計,為什麼不那樣設計,你要給他能接受的理由他才會覺得你的方案呀

2樓:tujjjjj

這個問題關鍵是怎麼定義天馬行空,這是乙個很主觀的標準。天馬行空不一定只存在於建築的表現形式(變曲面,引數化),建築對於環境回應,對於光,風,雨以及自然要素的融合,這些都屬於天馬行空的範疇,很多紀念建築都體現了很多大師天馬行空的想法。

大部分,建築學學生時期認為自己天馬行空的方案,其實多半都是參考某乙個案例的某乙個特點,再套到自身的課題上去,客觀的講我認為這不太符合天馬行空的定義。

別說學生時期,就算工作了幾年的有才華的建築師,他們也都未必能做出符合業主需求,能讓業主割捨功能,造價,工期,死心塌地去實現的天馬行空的方案。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學生時代要天馬行空還是實際一點?我覺得這個問題倒不如直接先問自己,我能不能做到天馬行空的方案?從事建築設計某種程度我覺得大部分是不需要天賦的,但天馬行空我認為是需要天賦的。

好的建築方案不是花幾天,找了幾個案例,找幾張參考圖,然後就直接往自己的課題套,發現跟自己課題有衝突或者套不上去,深化階段成果不太理想,就把自己定義成天馬行空,不好意思,那真不叫天馬行空。別給自己掛科找個好聽的藉口...

學生時期大部分認為天馬行空的方案或多或少都跟曲線,曲面,變曲線,引數化相關。但其實學生時期很多人對於直線,幾何圖形的體塊比例拿捏都不太理想,更別提對圓形,異形體塊的比例推敲了。學生時期首先是由淺至深的學習,每乙個階段都是在紮實基本功,基本功紮實才是你天馬行空的基礎。

學生時期面對每乙個課題,應該爭取做乙個好的方案(當然,好的標準很主觀)而乙個方案的好壞,往往不會因為你是天馬行空一類還是實際方向一類,兩者之間都有好的方案跟差的方案。建築設計大部分也是源於生活,有條件的多去看看好的建築作品,沒條件就在大學自身的城市裡面轉轉建築,建築空間尺度跟比例需要多體驗,光線跟環境的感受也是需要身臨其境的。

建築設計本身就不是紙上談兵,你才大二,剛剛算開始建築學的階段,先別著急定義自己是什麼型別,紮實基本功,給自己創造天馬行空的能力,結合自身的天賦,給自己一點時間,希望你能做到天馬行空的好的設計。

3樓:李韋韋

我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句話,建築學的學生,在學校裡的時候做設計都不發揮想象,放開了做。等畢業了進設計院了,就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共勉!

4樓:Olivia.W

想得高績點,就按老師的喜歡來。不想高績點或者老師無偏好,我個人建議還是天馬行空一點。

建築本科,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本來也沒有多少能力去做「實際」的設計,因為沒有實習,沒有跑現場,沒有跟過完整的真實專案,不懂結構,不懂造價,更不提平衡甲方的各種要求這種高階技能。所以即使本科生想做實際一點也是比較難的。還不如發揮自己的優勢。

本科生的優勢恰恰就是沒實習,啥也不懂。腦洞很大,靈感很足,這真的還蠻可貴的。先好好暢想方案,然後通過老師同學的交流,不斷的提公升自己的設計能力。

有了這個設計能力,再去迎合實際,慢慢與甲方妥協磨合。

5樓:國美考研柚子

不管天馬行空還是實際,設計背後的邏輯都要盡可能嚴謹科學並且基於證據。

天馬行空不一定不切實際,也可能創造出人們沒有意識到的超越型作品,以實際為出發的作品很多時候卻不並能如願做到設計師所預料的功能。

6樓:子一

自然是天馬行空,而且必須是天馬行空。

因為殘酷的混亂的現實,等你畢業後會一直面對,並伴隨你幾十年的職業生涯。

我一直認可一種觀念,即無用為用。

你實際的設計乙個歐式別墅,世界上僅多了乙個歐式建築,沒有任何意義。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實際。

你感知身體的變化和森林的幻想,創作了乙個迷幻住宅,於你來說,起碼有個獨特體驗的過程。

你思故你在,不然你在哪?

7樓:GUII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老師口中的天賦,感覺,那就放手去搞吧,嘻嘻。

把建築當成藝術最後功成名就或者自得其樂在現階段的中國都是很難得(在德國相對好一點。)。

國外相對好一些,就德國來看,德國學生相對保守,踏實(畢竟拋開個別出於熱愛的,其他高分聰明的的孩子都去學醫學,商科了。)。學院教育能完美適應大部分從業需求。

南歐的學生(法國,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我接觸到的都很有熱情且有創造力。他們畢業是能找到喜歡的工作的,不過工資麼,嘻嘻。

但我更建議早一點涉獵,理解更廣泛的設計領域的理論方法。畢竟,國內的建築系教育缺失停滯了太久了。靠前的四所學校也還是在努力求索中。有些模仿甚至是拙略的。

About face4, Design thinking等等互動設計,產品設計的書籍可以盡早閱讀。(我就後悔讀晚了:( )

然後技術層面也千萬不要掉以輕心。程式設計要有基礎,要不然怎麼去做那些 Imma so f high的炫酷表皮呢?(我碩士時候為了做個computational design的設計,快哭了。

)哈哈,別當真。學習程式設計更多的是學習思維,以及融入新時代的生產開發流程。要不然怎麼去操作那些Imma so f high的機械臂去做那些Imma so f high的fabrication呢?

這些都學了,再想想自己到底要進入哪乙個行業~搬磚報國。

8樓:答案在風中

「天馬行空」和「實際一點」其實並不衝突,但功能上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個人不贊成為了造型犧牲功能的實用性,但造型的美觀程度,決定了建築作品的上限,所以盡可能的在保證功能完善的前提下,在有限的造價內,在造型上發揮你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吧

9樓:歪著頭

當前的建築學教育呈多極化趨勢,每個老師都應在紛變的社會下有所選擇、堅守。私下認為本科教育的重點在於基本的、普適的價值傳遞,而不是一味的創新。

大三住宅模型(不配張圖難受

10樓:

上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拿高分,相比而言天馬行空的方案更容易出彩,忽悠到老師,拿到高分。

畢竟建築系老師是很愛裝逼的,要是給乙個實際的普普通通的方案高分,怎能顯示出你們老師的高逼格呢?

11樓:林小chun

其實實際和天馬行空的界限在每個人心裡都是不一樣的,也許你所謂的天馬行空前人早就做過數次的嘗試。所以我認為應該真誠地對待自己的想法,不要為了天馬行空而天馬行空。初學者如果連建築型別的功能都沒弄清楚就為了天馬行空胡思亂想,就容易導致學習效果打折。

如果真的沒有想法,也就別硬拗造型,真誠點,你真的想要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並且要為自己的想法負責。

12樓:嘩啦啦

建築學的本科學制為五年,前一二年基本是手繪重基礎,大三之後用到軟體較多。在大學期間的前四年應該注重實際一點,大五的一年可以天馬行空,但是還是實際為主。

當然,如果是個人有天賦有能力,可以嘗試天馬行空,還有參加各種比賽的時候可以表現出自己各種的創意。

其實沒有所謂的天馬行空,只是更有創意。

13樓:顧婷婷

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means the limits of my world. Ludwig Wittgenstein

有時候你以為的天馬行空,不過是因為所見太少。

14樓:老衲法號婆羅哈嘿h

多看看書吧。建築概論的緒論中有講:有志於建築學的學生,首先應當記住:建築以功能為重。

建築為什麼以功能為重?通俗的來說建築是滿足人類各種需求的綜合體,你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天馬行空,還要多想想建築的基礎屬性,甚至是滿足人類的高階需求。

舉個例子,你看現代主義大師密斯的範茨沃斯住宅。

它好是好,而且更絕的是建築本身表達了建築師本身的一種情感,但是住宅主人的使用效果並不好。

天馬行空也好,現實也好,但建築藝術並不是藝術。但或許,天馬行空的建築師在未來可能會在未來建築時代找到天馬行空的世界—虛境,而現實,永遠都是現實的。

15樓:浮生若夢

大一大二天馬行空,大三開始轉向實際,建築設計首先是設計,不要被現實壓迫的只剩下利益,也不要不考慮自己的飯碗只講設計,記住,實用,堅固,美觀

16樓:浪客行

要麼在設計想法上實際,要麼在理論上實際,要麼在概念上實際,要麼在建構上實際,要麼在完整性上實際。乙個設計總要有乙個地方實際吧?

17樓:安丶

一定要天馬行空一些!!!!!!

在合理可以玩轉題目(不跑題)的前提下,一定要天馬行空一些。

建築位列現代八大藝術之首,吶,要擺正自己身份你不是土木工程,你不是工程師!

你是名藝術家。

要理解在概念設計時所謂設計方案是什麼,不是我的功能設計,不是我的結構設計,更不是你的圖紙怎麼畫好看

而是講故事,用以上這些所有去描繪乙個故事,打動你的業主,甲方,老師,觀眾,這是我理解的方案

學生時期很重要的就是你跳躍思維的培養

吶~這就是我很推薦你去多做些天馬星空的原因,我就是這樣過來的~

18樓:

天馬行空和掌握基本邏輯尺度並不衝突。

能多想是好事,等工作了你不僅要死扣規範,還要面對現實。

就比如你做住區,你既不能超容積率,又要把容積率塞滿。住區可能有十幾萬平,但即使你少五百平面積沒做滿,你的甲方爸爸就會質問你,一平三萬五百平一千五百萬你給我變出來?

19樓:洪想

知道自己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它,解決它。做到邏輯順暢,自圓其說,並正視你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事實,明白你的上限最多給出自己邏輯體系裡的最優解的真相。

從來沒有一種設計是天馬行空的,哪怕你前提假設地球可以被發動機推走,也要給出那個宇宙的一整套價值觀,論述得順溜了,一切足矣。

20樓:鍋鍋

我在篩選簡歷時,看過不少學生作品集。學生作品有乙個非常明顯的共同點——重概念!但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都不太行。

所謂重概念就是方案設計有一套非常明確的抽象過程,然而空間好不好用,尺度是否適宜並沒有很好的考慮到。經常看到動靜沒區分的,大廳連著細走廊的,電梯廳七八公尺寬的,多思考思考尺度吧,,,

21樓:Ginny

我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所以我最後的選擇還是想做自己覺得蠻不實際的東西但我要想辦法讓它在建築層面可以實現只是可能設計的東西會有點另類或不能被人理解(或者現實真的會存在類似只是我們從沒發現) 又有乙個問題是做老師認為高分的喜歡的設計還是自己喜歡的但可能不被理解的設計

22樓:

我是個建築學大三的學生。

我只能說自己是天馬行空黨,並表示過了大學這幾年,有的是機會去實際地設計。

想天馬星空,也就趁著大學這幾年嘍。

適合建築學大學生用的膝上型電腦應該有怎樣的配置?

乘風破浪 建築專業,大家熟悉的cad應該是少不了的,另外3dsMax是基本課之一,拓展點的BIM類,revit也是需要的 這些軟體,基本上有乙個特點,對CPU單核能力要求高,CPU多核效能也不能差 3dsmax我測試了個室內置築模型,實際建築模型預覽過程中,僅單核單執行緒佔比很高,大家要注意 用3d...

大學的建築學是學什麼?

小翟 和土木區別一下,籠統的說,建築學是設計房子,土木工程是建房子,但是建築學,除了學建築外觀還要學室內設計,外部環境設計,還要學材料製圖等,其實建築學要是跟著老師學最基本的都會學會,但五年畢業後你會發現這門課程專業性不是很強,因為你學的內容很多,什麼都會一點,有的人說學了建築學就所有專業都會了,但...

對於普通家庭的大學生來說,建築學 金融學和計算機,該怎麼選擇呢?

yanlinpu 先從家庭情況來說,處在豆蔻年華的時間,不要有過多的生活壓力和顧慮,因為隨著年紀的增加,這些都會接踵而至。其次對於這些專業來說,作為考慮的首選因素,就是興趣,因為只有感興趣,自己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會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這樣自己的潛能也會被激發出來。其次單從題主所列的專業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