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多次的閱讀一本專業書,是有效率的嗎

時間 2021-05-11 12:45:28

1樓:Josh Hellen

效率和重複有區別

根據目前問題日誌,可以知道這裡的重複不是說一遍又一遍單純刷過去的那種重複,而是在原先基礎上有概括性的提煉,這個角度來談更有實際意義。

首先得界定什麼叫做效率。效率究竟是內容記住了就好,還是說你能夠對這本教材所給出的觀點與事實進行劃分思考歸類分析。專業書籍一般所提供的是在書籍涉及領域的系統性的框架,也因此對於專業書籍的閱讀一般是持有保留的態度進行閱讀,而非記憶。

在此界定效率為記住的話則與原先設想的目的相悖,故而對觀點與事實的劃分思考則是對效率定義的確認。

以教資的PPT為例,當原先龐大的文字簡單概括成以下的圖表時,你能夠對這個章節所包含的內容有系統的把握,而小的點更能夠被記憶,這是一種加強記憶的方式。(有關筆記的做法,有很多,可以上網了解下)

因此,對於專業書的看法,決定了你的需求和方法。如果是考試等,筆記加概括帶來的是更好地記憶。但如果是科研或者素質提公升等,這種方法的漏洞太多,需要花費的精力也很多,不建議這麼做。

2樓:順其自然就好

有沒有效率並不在於重複多次閱讀。

而取決於你是否學習並掌握了知識。

反覆多次開啟第一頁,卻沒有怎麼看過後面的內容,也叫重複閱讀,這樣算有效率嗎?答案是否。

因為有了新的想法而多次查閱專業書,每次都溫故而知新,這樣算有效率嗎?答案是肯定的。

3樓:吉超讀書

如果只是重複多次閱讀一本專業書,這屬於機械學習,也就是死記硬背,這是歷史悠久但是效率極低的一種學習方法,結果可能是通過考試沒問題,出了校門會變成書呆子。

更高階的做法是「整體性學習法」包括獲取,理解,拓展,糾錯,應用。以應用為目的學習方法,應用這個方法的乙個物理學家叫費曼,可想而知這個方法的重要性。

拿銷售知識舉例,看第一遍的過程中,理解書中內容,拓展到各個領域,刪減錯誤的聯絡,剩下的用實踐去檢驗。實踐有效果才說明知識有用,不然只是一堆文字。

我之前看過這本書,沒有完全實踐驗證,現在重新再讀,好書不捨得錯過,我認可的才敢給你推薦。有時候我以為學習國外的知識就是崇洋媚外,有時候又覺得不是,崇洋媚外的標準是什麼?這是我的困惑。

4樓:是個大朋友

看題主自己覺得哪種方式適合自己吧,每個人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都是不太一樣的。

為何不把2種方法結合呢,邊看邊總結,多看多總結,自然就記憶深刻了。

5樓:矜持的小鯉魚

得看目的吧,如果你是為了應試,期末或者考證,就多背筆記,甚至背別人總結好的,高效。

如果是為了提公升專業水平,行業競爭力,還是要回到書上的。因為你做筆記,是基於剛開始學的當時淺薄的理解,濃縮也是基於那時候的認識。到你再讀這本專業書,你自己在這個專業學了其他的學科,也可能對專業有了實際的體驗,再看專業書會更好,如果這時候只看筆記,有可能會侷限在乙個狹窄的理解裡。

6樓:

給個個人定義的話,效率就是將學習內容在有限的時間內一次性讀完,並在這個過程中將所有的基本概念及其延伸案例都掌握。

理論上可行,以工科為例,大部頭與大部頭之間的架構大同小異,術語名詞,名詞解釋,數理描述所組成的模型,以及針對模型的應用和提出的問題,把這些嚴格區分並加以記憶和理解,通過應試還是可以的。

但實際上,由於書籍內容質量未知,學習者資訊加工能力,資源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知識儲備和精神狀態不定,效率算是乙個永無止境的追求。

以上是正兒八經的儲備專業知識,應試一般以課堂,作業,真題和考點範圍內的知識點為核心——你複習的內容人家不考也沒用不是。

7樓:慕靜安

在非機械化生產力當中,效率這個詞恐怕就是和重複相悖的,高效就意味著不重複,一次性完成任務。

什麼情況下不斷重複反而是高效的體現呢?

就是流水線式的工作模式,不去管其他零件和整機組裝,只專注生產某乙個配件,這就是高效率的體現。

二本學校的一本專業而且是國家特色專業值得報嗎?

Kelsang Xu 首先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歡,起碼不排斥這個專業。再看看這個專業就業和公升學前景是怎麼樣的,跟自己今後發展是否匹配,看完這兩點能大致做個判斷。至於別的很細節的,還真不是現在就能考慮到的。但是必需承認,985和211會在之後海投簡歷中讓自己獲得優勢。至於如果連211都不是,僅僅是普通大...

喜歡閱讀的你們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的?

無聊的稀飯 1.讀下去,不要中斷。哪怕每天唯讀一點點,讓它成為一種慣性,生活的一部分,不做好像少了點什麼。正所謂萬事開頭難,你剛坐在書桌前可能就會讀不進去,因為你可能還沒有適應。例如,你出去溜達了一圈,或者健身了幾個小時了,抑或者你平時只是偶爾看書,這都可能導致你一時讀不進去,就像學生剛放完暑假回校...

如何閱讀一本有爭議的書?

將死的阿Q 因為題主說是歷史書,所以我分享下我的個人觀感。一看史料參考,如果史料都是二手的,那麼基本沒啥用了。二看邏輯分析,邏輯與理性分析講求閉合,不至於被人弄掉鍊子。三看觀點意識,這裡基本沒什麼可說的,必然會有爭議,只能自我斟酌。也會出現有點達標但不合格的歷史書,比如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的 呂思勉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