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跑弟 何宜德的父親稱 兒子簡歷肯定沒造假 ,你怎麼看?

時間 2021-05-10 07:43:42

1樓:三七

小朋友的簡歷用造什麼假。

靠混淆視聽就夠了。

畢竟沒有切身養孩子經歷的,很容易用自己的經驗往孩子身上套,然後就上當了。

比如我說我家娃藏書上千,全部通讀,一半能背誦。昨天一天讀英文專業書籍五十本。聽著像吹牛吧?

但我不告訴你的是,這五十本書都只有五六頁……每頁上一句話,三個單詞……

那位問了,你不是說專業書籍嗎?

對啊,嬰幼兒教育專業書籍!

2樓:佟佳斡啜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今年都過半了,仍然是說「準備攻讀碩士和博士」。

還是那句話,你愛說說,無所謂。

只要你今年讀上了碩士或者博士,我就把我至今為止獲得的所有學位證書,包括我的碩士證書們,全都混著老乾媽吃下去。

並且之後我獲得的任何學位證書,只要到手,我全都現拆現吃。

3樓:小仙

他就算沒造假,這簡歷也算不上啥啊,先去和一天寫2000首詩以及小學就研究基因在抗癌中表達作用的天才們PK去。

當然有一說一,這些人的簡歷通通不如考上985這一條含金量高(如果想證明這一點可以讓這些天才去和985的畢業生競爭應聘,看結果即可得這一條結論),而考上985中國一年也有十幾萬人,所以可知這些天才也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普通人。

4樓:「已登出」

沒造假,也就是說沒有捏造事實。

下邊這個說法也沒有捏造事實——阿斗在曹營六進七出,並始終領先名將趙子龍乙個身位……這玩意有什麼用呢?

5樓:UnnamedDante95

就同時讀碩士博士我就想不出是什麼操作.......

一般而言都是本科-研究生-博士或者本科-博士

反倒這位嚶爸很可能是沒上過大學,才想得出這種噱頭,不過這孩子一歲都能暴走,五歲能開飛機,大學特殊照顧一下又如何呢?

6樓:許曉風

何父這就是降維打擊啊,用自己成年人的思維,下場幫孩子和同齡人競爭,穩立於不敗之地啊。

成年人的世界裡,BAT工作經驗,可能表示BAT全職工作,也可以表示BAT兼職、外包、合作……就是成年人的世界裡除了黑白,有很多灰色地帶。

但是在教育孩子時,家長們約定俗成地教黑與白。畢竟灰色地帶不好控,不一小心就是欺詐了。孩子思維能力不足,灰學不好,還會以為黑白沒界限;也分不清楚黑白灰的適用場景,學習的時候也投機取巧。

何父呢,直接自己操刀灰色部分。孩子學習投機取巧,考試不考的不學,把考試當學習唯一目標了;孩子的「事業」走灰色地帶,南大函授也是南大。

值得思考的是,這個對他有什麼幫助?

而讓人氣憤的是,這對孩子有什麼害處?!

7樓:Royal Crystal

我想起古惑仔最強小弟肥屍的個人簡歷:

讓山雞自稱小雞,和和氣氣地與他說話;

讓焦皮不敢回頭看他,只能默默離去;

讓大天二忍氣吞聲許久,後來當眾人面直呼他很雕;

李小龍年輕的時候,是他的小弟;

在大家跟著烏鴉三天餓九頓的時候,能讓小弟們喝上汽水;

在行業裡,與大飛哥一較高下(他和大飛哥,都當過3級片男主);

被長著三隻手的大佬烏鴉看中,與陳浩南的手下大戰。

8樓:沒有櫻桃的小丸子

中文的博大精深在此刻體現了出來這位父親如此誇大其詞的營銷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說明這個市場已經不是很景氣了,開始有惡性競爭的苗頭了,建議加大力度盡早產生一統宇宙的神童來終結此市場。

其實可以理解各家父母望子成龍,但是教育不是說越早越好的。孩子出生開始都是一張張白紙,家庭環境,學習教育都是這張白紙上的筆,其他人的成功不是那麼容易複製的。

建議理性看待各類「神童」。裸跑這事,趁著孩子還小,新陳代謝快肯下狠手問題不大,但是如果一直這樣,一直營銷孩子,等到叛逆期很可能會很難管控,到時候看看這位所謂的「鷹爸」再出什麼「高招」吧。

9樓:血飲龍泉

瀉藥!上午還在和朋友說起這個孩子,朋友建議他和那個一天作2000首詩的女孩趕快結婚,多生幾個孩子,人類未來就光明了。

什麼?孩子太小,沒成年?那是限制普通人的!對神童來說,年齡是問題嗎?(狗頭)

10樓:策劃小烏龍

嚴重同意「鷹爸」說法,簡歷百分百沒造假。

竊書算偷嗎?吹牛皮叫造假嗎?1生十,十生百,百生千,千生萬而已。「鷹爸」魔術變的好,喇叭吹的妙,簡歷呱呱叫!

11樓:昕笙的小木瓜

真的,沒有造假,只不過誇大了事實而已!

1歲,還在哇哇大叫!

2歲還在媽媽懷抱

3歲,還在尿床

4歲,還在萬泥巴

5歲,開始上幼兒園

6歲,幼兒園中班

7歲,幼兒園大班

8歲,開始上一年級

9歲,開始二年級、

10歲,開始三年級

12樓:人生諮詢師蘇梁宇

無論簡歷是真是假,18歲之前也不過就是乙個掛了「神童」稱號的孩子,沒有社會閱歷,沒有工作經歷,沒有人際交往能力,所有的一切只來自於理論,無非紙上談兵。

我沒有見過哪乙個偉人或大家是靠快造就出來的,沒有人生必須的沉澱,沒有一次次失敗的積累,沒有漫長人生的思考,「鷹示教育」造就出來的只能是AI,甚至只是初代AI。

從心理學和中國傳統文化角度來講,人格的塑造、良好的三觀、正確的處世價值和積極生活態度才是生而為人最根本最重要的一切,高智商不代表更高的生活品質,或許乙個老農活的都比他自在,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名利和智慧型將成為他最大的負擔。

13樓:御阪10027

如果說簡歷不造假,那麼5歲開飛機就是真事了。

任意可上天飛行器,只要讓5歲的兒童參與了操作,妥妥的違法行為。

當然,如果是專業人員操作,他只是像乘客一樣坐在旁邊,那是沒問題,但這就不該叫開飛機,既然這份簡歷為真,裡面明確說的是開飛機,嚴謹一點,我們只能認為他違法了。

當然,如果開的是開遙控飛機之類的,也沒問題,但是如果只是開遙控飛機,顯然與前後文輝煌的人設不符,所以應該不是遙控飛機,我覺得就是可搭人的飛機。

14樓:莽特特特

我看了,幾乎所有回答都在調侃它這個「離譜」的包裝。我昨天也寫了一半的調侃,但我轉念一想,近些年來『天才少年』層出不窮,本質原因是什麼?是現在的成年人太習慣包裝自己了。

現實是,你拿著乙份質樸的簡歷去找工作,要碰壁。而同樣的內容,換個說法,或許就成了,這一操作美其名曰簡歷公升級,但實際上就是灌水。

然而,近年這幾乎是乙個「默許」的操作。那些太質樸的簡歷,沒人看。因為人們預設的想著「你灌水後都才這樣,那你真實恐怕更差..

這樣,原本想樸實無華的,為了達到目的只能反覆包裝自己,成為了「潮流」中的一員。

成年人的世界是怎樣的,那孩子的世界很快就會這樣。你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做同樣的事,但別人家的孩子『包裝』了, 你家的選擇『有一說一』。那結果是什麼呢?

別人家的孩子可能得到了更多的機會,而你家的,永遠只有一。

一句話,這年頭,樸實無華太吃虧了。

15樓:驚秋一葉

是的,兒子簡歷肯定沒造假。

這明顯是爸爸給兒子簡歷造假了嘛。

這簡歷明顯不是出自兒子之手,是爸爸一手策劃的。

怎麼能說兒子簡歷造假呢?

分明是爸爸簡歷造假。

16樓:

我就不亂吐槽了。先查檢視。

2023年12月2日,他拿到南京大學《銷售管理》專業自考成績單和預審通過單,大學專科順利畢業。

再查自考的學習計畫

裸跑弟目前12歲,不清楚自考課程的考試難度,不過能過掉「概率論」和「基礎會計學」,應該比大部分同齡人「聰明」一些的。大部分同齡人還在搞兩位數的四則運算呢。在這樣的年齡學懂概率論和會計上的借貸,真算不錯了。

但連「神童」,真的還差很遠。不然,他父親應該給他報自考南京大學的計算機類專業,那些課程肯定比這些偏文科的專業難一些,更能證明「神童」特質。(更新,又看了個新聞說他父親是希望他成為企業家,看來這是選銷售管理專業的原因了)

關於自考畢業,其實不能說自己南京大學畢業,這是非全日制的,自學考試,主考學校雖然是南京大學,但其實跟南京大學並沒有關係,是無法成為「南京大學」校友的。自考只是用來增加學歷的考試。

17樓:

我家樂高積木多到我媽稱之為成災了,他這履歷內容用積木能一天搞個差不多,甚至還能玩幾場戰爭,小打小鬧到星際爭霸都可以,不說了再買個十斤八斤補充下回去等挨罵,回來給孩子整一間屋專門玩積木。

18樓:cloud

一歲學會攀岩

兩歲能一分鐘內完成400公尺障礙通道

三歲進入國家絕密機關並擔任重要職位

四歲破獲多起重大刑事案件

五歲摧毀跨國販毒集團組織

六歲榮獲一等功

七歲為國家培養下一代特種部隊

八歲退休安享晚年

《軍犬的一生》

19樓:豬圈圈花

沒造假沒造假唄,小夥子優秀那是一定的,雖然這種教育方法不一定普遍適用,但至少在他兒子身上是可以有許多賬面上優秀的成績的。

不過我覺得這有點譁眾取寵了,再普通的人活了十幾年誰還沒有個把個高光時刻了。比如我,現在窮的家裡蹲一屁股債了,真想把自己包裝成別人家的小孩也挺簡單的。

我相信他沒造假。要是努力成這樣了還沒電成果,那我也沒話說。

20樓:目成

「08年出生,八歲考入南大」

沒在16開學典禮/錄取名單上見過

自考專科?

您管這叫考入南大?

加一句:九歲小學畢業

只要我跑的足夠快,時間線就會被我超越(ω)

21樓:噗嗤

不想多談父親營銷的問題,想談一談這件事背後反映的社會文化。

前幾天我答過乙個答案:

噗嗤:26歲還在讀本科,很丟人嗎?

裡面寫道:

我覺得我們社會的age shame有些嚴重了。

每一步都要踏準,才能夠不在時代的大潮中被拋下。

何宜德的現象又是這種age shame的乙個扭曲的旁證。

大家都在說何宜德的父親以「鷹爸教育」搞培訓,現在又跳出來,說簡歷肯定沒造假,歸根到底是一種營銷行為,但是既然他能夠成為一種社會焦點、營銷行為,說明其背後應當是有一種社會文化和心態做支撐的

而這種社會文化,恐怕除了人們常說的「鷹」字背後的「吃苦」文化外,還有乙個就是「趁早」文化

復讀不行,要應屆直接考上。

應屆不行,要提前一年上學。

提前不行,要提早安排跳級。

跳級不行,要跳得誇張才行。

於是大多人不去考慮孩子人格的形成、知識的內化都需要時間,而是去追求早慧,覺得早慧是好事,懂事是好事,你家孩子一歲半背古詩,我家孩子十個月到處走,反正就是個頂個的快。

當然這種文化和心態不是人們憑空發明出來的。一是因為時代變化太快,人們更傾向與趕緊抓住當下迅速發展,二可能是由於競爭過於激烈,攀比處處皆是,就算學校進度慢,我也要出去補課,不然一共就那麼一點點人可以擠出頭,沒我家孩子可不行。

另外,我覺得「趁早」的心態也是「按部就班」或者說「到什麼時候做什麼事」的一種變形。跟大學沒畢業不准談戀愛、大學一畢業趕緊生孩子是很相似的。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很久以前知乎有乙個簡短的答案,是回答孩子為什麼在父母爭吵時表現得懂事。

那個答案說,孩子其實是恐懼,是隱忍。

不知道能不能搬到揠苗助長的現象上來用。

而且,8歲上大學和18歲上大學,校方和教師的對待方式很難說沒有不同,學生的求學所得也肯定有差別。

「學術」一點地說,上學絕不僅僅是學知識、拿文憑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孩子社會化的乙個過程。年齡太小的孩子,容易在上學時缺少社會化的過程,從而只獲得了片面的成長體驗。

我不反對可能是出於幼公升小的需求可能是出於家庭條件確實夠數了,而讓四五歲的孩子出國旅遊、讀很多圖書、接觸很多高階事物這種事情,但是四五歲出國玩的孩子,不意味著ta十四五歲二十四五歲就不出國玩了,而何宜德二十四五歲的時候是大概率不會再上一遍大學的。

所以說,這種「趁早」的心態如果趁過頭了,對孩子幾乎一定沒有什麼好處。

但是「趁早」確實還在我們的身邊不斷地上演,然後就有人趁著這種風氣禍害自己孩子來營銷。我並不認為何宜德的簡歷一定是「假的」,但是它肯定不是乙份「值得學習的」「有說服力的」簡歷。這份簡歷最大的意義,可能就是提醒我們:

趁早要適度。

希望人們能夠心態更平和一些,讓age shame越來越少,尊重人的成長實際,把「趁早」的心態控制在乙個合情合理的限度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