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入定?

時間 2021-06-02 23:03:09

1樓:修行者

為什麼剛開始修行的人,不容易明白空理,坐不下來、入不了定呢?初行者應該從哪兩種道理入法?五蘊空者,即指「心空」和「法空」之空啊,初初修行的人不容易明白空理的,只有修得比較好的同學他就會明白。

原於多生累劫,無始因緣生法成障,就是說多生累劫啊,無始、若干輩子,你們做的好事、壞事、種的因緣業力,它要呈現出來,從無明惑、塵沙惑裡面翻出來以後,你在用功的時候,不散亂就掉舉,不掉舉就昏沉,睡眠蓋等等產生,心慌意亂,包括白天當天隨心所記的事情一齊壓來,這乙個月的事,這一年的事情,以及後頭的後景、前途等等業力都要壓在你的身上,因此就使你坐不下來、入不了定。當然,坐不下來、入不了定,就是由於沒有做到心空和法空的境界,才造成的,因此稱為無始因緣生法成障,無始就是若干年、若干劫,無邊無始之因緣,自然造成因果的業力,成了你的一種障礙,五蘊就自己各自用起來了,色受想行識就動了,六塵自然就對境了,色聲香味觸法同時發動而晝夜恆時、周年整月這樣子不斷,就把你鎖在凡夫境界裡頭了,人就是這樣子生活的,整天就這樣生活,以色成執愛,受然後就領納,想呢就取一些現象,行是造作,造作一切業力,識乃了別,識就是專門了解和分別,故成現實精神物質實有,因此就成了我們現實、精神上實實在在有的東西。你們想你們,是不是整天五蘊就這樣幹的,你們說?

從來沒有不這樣,從來如是,就連現在在聽法都是,聞、想、受,全部佔齊的,在這兒坐著,這就成了凡夫。因此,五蘊一動起來以後,它們就成現實精神物質的實有了,於是永無停息,而不現空理。它停不下來,空理怎麼現得出來呢?

你們想過沒有呵?停不下來,空理就不能現出來。實則五蘊乃是空,如《增一阿含經》說:

「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Mustang。

行如芭蕉。識如幻法。」《增一阿含經》啊就告訴了你們,全部是虛幻不實、幹闥婆,沒有一樣是存在的,同學們啊,你們要盡量地深入,細細地觀察,方可由粗至細,見其理體。

這幾句話非常重要,要你們深入細察,不是一句簡單的話,深入叫深入教理,深入上師給你們講的法義,解脫真諦,深入行持,然後細細觀察,你們自然就見到它其中的道理和具體的證境了,就證到了,要見其理體才能證到境界。故初行持者,以「析空觀」、「體空觀」二理入法,因此,初初修行的行者啊,應該由「析空觀」和「體空觀」兩種道理去入法。完整法義詳見《藉心經說真諦》P256-257

2樓:洪權

搶答一波。

先普及基礎知識。

1.靜坐是指兩個內容的練習。一,放鬆。達到大腦放鬆就進入恍惚境界。二,集中。也就是觀目標。

題主說的集中於呼吸,就是第二種。集中容易出現精神緊張。晚上睡不著也是自然的。而靜坐要以放鬆為基礎,再進行觀。麼有放鬆的基礎,會有很多後遺症。

2.入定。是指四禪八定,但是進入初禪前,還有乙個九住心的過程。從普通人進行靜坐,就會一步步提高,經過九個層次。

題主說的身體柔軟,晚上睡不著,但是不累。這個是九住心第4,5層階段。3.

3樓:鎏痕無跡

慚愧,禁不住小寫幾句。

專注呼吸能入定,近行定身心會柔軟愉悅,氣息亦會綿柔順暢。但重點在心不在息。能進禪那,那時的情境亦是言不及盡,最好有緣與善友相請相訴,事半功倍。Sadu,Sadu,Sadu。:

4樓:

不是。看樓主描述,只是覺得身體柔和舒適,一般人坐個五六天也能有這樣的效果的。

入定,首先會見到禪相,這種禪相可能是五顏六色,也可能是白光,也可能是彩虹。在坐禪中覺得禪相穩定後,把心安住到禪相中就能入定了。

戒定慧,首先需要持戒,戒行精嚴才會有定力。

5樓:風小山

關於入定,除了禪修中一些入定的現象和方法外。我感覺,入定還是和持戒的關係比較大。

作為我們在家居士,一定要努力嚴持五戒,最起碼要嚴持三大根本戒。這樣定力自然會慢慢公升起,在滾滾紅塵中修行非常不易,沒有一定的定力就會被同化,只怕是自我感覺還好,卻不知修行的是不是佛法了。

本人修行淨土,按目前有些流行法門的說法持戒修定似乎不重要。對此,我是不能苟同的。

6樓:路人

你這麼坐了,雖然表面上身體是靜了,但體內的精氣反而就開始運動了,這相當於你小跑了一圈之後回來,也是無法立刻入睡一樣。

入定的話,不管佛教還是道教,對入定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要把某一家的說法當聖旨,自己驗證,但也別強迫自己做什麼苦修,苦修未必是好事。

關於入定姿勢?

煙塵 類似這種,但靠背更低。直接讓人坐凳子上禪修的還沒見過。因為上身不穩。不信你閉起眼睛坐小圓凳上兩小時試試。但也不能提供帶靠背的椅子沙發。因為坐得太舒服了容易昏沉,眼睛一閉,很容易就睡過去了。有的人實在腿疼得厲害,會用到禪修凳。一般人其實普通的禪修墊就夠了,屁股墊高點,保持脊椎正直,就能一坐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