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力量舉和健美運動中,有沒有天賦極其好的人?

時間 2021-05-06 06:11:32

1樓:呂呵呵

力量舉剛入門,平時有關注些ipf選手。

兩個例子

Jesse Norris(美國), 除了強壯別無他詞。Jesse在藥檢聯盟比賽,天賦好到受到無數有關激素的質疑,其中包括如Chad Wesley Smith這樣的知名選手公開質疑Jesse。因藥檢未通過(誤用(?

)含有興奮劑的preworkout)無緣2016 ipf open classic(無裝備無綁膝),但目前從未檢測出使用激素。

他在raw界成名於19歲參加usapl open and high school powerlifting championships, 完成深蹲700lbs/313.5kg,2023年ipf open級別raw的世界紀錄也只有303.5kg。

19歲的Jesse還沒到力量舉選手的「全盛時期」,加上16年的禁賽,他還未能在ipf open上與世界頂尖的93kg選手競爭。近期的比賽是2023年的全美比賽usapl raw nationals, Jesse在93kg級的比賽total超過了所有105kg級的選手。

Sergey Fedosienko(俄羅斯), all time high wilks score保持者,退役的選手們稱他為living legend,有他出現的59kg級的比賽不管是有無裝備都幾乎沒有懸念。

Fedosienko從03-16拿到了11個世界冠軍。在剛剛結束的2016 ipf open classic蹲了227.5kg,將近四倍體重的世界紀錄,卻只用了rpe8所有的力氣。

因為早年成名後年復一年的成長直到成為all time high,所以並沒有受到任何質疑。

最後,任何運動光是有天賦是不夠的,所以equipped(有裝備)讓天賦不足的有心人通過對裝備的理解和合理運用達到精英等級,而非盲目為了自尊心所舉得更重。

2樓:仰望尾跡雲

力量舉的資料我手上沒有,可以勉強拿舉重運動員的資料來大致做個模擬,能說明一部分的問題。舉重運動員,身材上的特點,按照我們平時喜聞樂見的胚型劃分,大家可以看下面這張圖。

這個圖,右邊的分布圖是舉重運動員的資料。上面一角是中胚型,右下是外胚型,左下是內胚型。我們可以看到,舉重運動員體形分布,主要在中胚方面得分高,外胚得分比較低,總結的話,可以叫「中胚為主的內胚型」分布。

而普通在校大學生的分布,就是這個圖,非常均勻,屬於三種胚型的中間型。

中胚為主的內胚型,身材大概就是軀幹堅實、骨骼較大,粗壯的前臂、手腕、手和腳,胸廊寬、肩寬,脂肪組織略厚,腰部不很明顯。優秀的力量舉選手可能也具備類似的特徵。

健美選手的「天賦」,跟身體形態有關係,但從肌肉的增長的情況來說,理論上說肌纖維型別的先天比例也很重要。但這方面好的研究不多。還有大家津津樂道的「肌肉生長抑素」(Myostatin)及其基因(MSTN),被認為也能決定乙個人的肌肉量。

肌肉生長抑素水平低,會造成肌肉異常生長而無節制。著名的肌肉牛,據稱就是遺傳基因異常而根本不分泌肌肉生長抑素的個體,它的肌肉量能比普通牛多30%左右。似乎有的人也存在這種基因異常,理論上說這類人訓練後的的肌肉增長會比普通人明顯的多。

但這方面針對人類的研究也非常有限,也說不清這類基因異常者有沒有,或有什麼樣的身體特徵。

有沒有力量舉或者大力士運動員轉戰其他專案取得不錯成績的人?

舉重教練張銀橋 之前日本舉重隊的山本俊樹不是參加力量舉比賽獲得冠軍嗎。國內的頂尖的舉重運動員,參加力量舉基本上都能拿有非常好的成績 蹲,拉 至於臥推,系統練個幾年應該也不會差。力量舉太小重了,估計沒幾個舉重選手在意。 fearless 馬克亨利,由力量舉和舉重轉戰摔角。亨利最早是練力量舉的,剛上高中...

如何看自己在高中有沒有競賽的天賦?

江東 與其想那麼多不如先嘗試。可以在高一高二參加競賽培訓,一般高一培訓一年就會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天賦了,從我的經歷可以知道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這方面的突出天賦,但也不影響他們在沒有競賽加分的情況下考到很好的學校。而且高一高二搞競賽對高考沒什麼影響,反而可以擴寬一些解題思路。但是如果你明顯感到吃力那還是果...

在現階段的神經科學和腦科學的研究中,有沒有人腦結合 AI(人工智慧)的方向?

望裡科技 精神與心理評估診斷手段嚴重依賴主觀現象與經驗判斷 缺乏客觀指標 沒有 biomarker 而AI技術日漸成熟能夠識別傳統統計方法無法識別的規律 使得精神科 Biomarker 發現成為可能 傳統統計學方法無法在腦電 基因等高噪音 非線性領域發現特異規律,而AI可以彌補 精神科是被試量小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