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自身免疫性疾病?

時間 2021-05-11 08:56:56

1樓:李光韜

自身免疫病的發病機制非常複雜,涉及到遺傳、環境、感染等多種因素,從預防角度講,能做的很有限。

要想預防,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自身免疫病的發病機制

遺傳方面咱們改變不了。很多自身免疫疾病,比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都有很強的遺傳背景。但這些疾病的患者也有生育後代的需求,出生在這些患者家庭的子女,患自身免疫病的機率就要比其他人家的子女高(不過自身免疫病畢竟不是絕症,而且大多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我們並不會強烈阻止患者生育,更多的是努力幫助患者控制病情,讓他們在最佳狀態下生育)。

即便出生在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家庭,也沒什麼要悲觀的,因為不是一定就會患自身免疫疾病。也就是說,除了遺傳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目前提到最多的包括環境和感染因素。

以類風濕關節炎為例,這是環境因素導致發病研究的最為深入的疾病之一。目前已經明確,吸菸是誘發類風濕關節炎的明確因素。吸菸後,會導致人體合成一些原本不存在的蛋白,這些蛋白暴露在免疫系統時,就會被識別為有害成分,在具有特定遺傳背景的人群,就會啟用免疫系統,大量產生抗體,也就是我們說的自身抗體,這些抗體源源不斷的產生,就可能造成自身免疫疾病了。

類似的環境因素與自身免疫疾病的例子還包括刺激性物質,比如油漆、塗料與肺出血-腎炎症候群的、重金屬(某些不合格的染髮劑、紋眉)與系統性硬化等。

上面提到了環境、遺傳因素,但即便具備這兩種因素,也不一定發病。還拿類風濕關節炎舉例,易感人群產生了自身抗體依然不一定馬上發病,國外多個研究發現,很多人產生抗體十年左右才會發病(國外有很好的保留血樣機制,這些研究是通過檢測初診患者十年前血樣標本實現的,早就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發病前十年開始,體內就慢慢產生抗體了)。從產生抗體到臨床起病這個漫長的過程裡,一定發生了某些觸發因素,也就是「二次打擊」。

而二次打擊很可能是外來的某種感染。所以說自身免疫病的發病還有感染因素參與。關於感染與免疫病的關係,太複雜了,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綜上,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病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我們無法改變遺傳因素,但從環境角度和感染角度,還是可以做一些事的。菸酒是明確不利於健康的,對自身免疫疾病也不好,重金屬、有毒有害的東西也不利於免疫系統,應該盡量避免;感染方面,也要注意預防,時刻記得保證個人衛生,避免不潔飲食,在空氣渾濁的場所要戴口罩,以上就是可以做的,其他方面真沒什麼特別可以做的。

2樓:單單

個人認為精神因數佔挺大一比例。

從小容易緊張,一遇大考試就各種毛病。

和很多病友的交流中發現,很多的性格都是比較能忍的,比如我自己就是那種總被人說懂事的孩子,不喜歡給別人添麻煩。當遇到挫折的時候,會比較苛責自己,習慣乙個人默默承受。不會述說委屈,其實大多時候挺想病嬌一下,但是就是做不大來,雖然有對我很好的朋友和家人。

一直都是開朗隨和的孩子呀,哎,無解

3樓:黎振聲

其實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除了遺傳因素以外,與生活作息有關,在臨床上我們可以發現自身免疫性腦炎的發生大多數是在熬夜和長時間玩遊戲以後出現的,具體機制尚未明確,可能與免疫低下和病毒機會感染有關,某些病毒本身就存在與人體相類似的化學結構,人體免疫系統對於病毒產生免疫反應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對自身機體攻擊,以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所以規律生活和減少電腦、手機遊戲是有幫助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力強還是弱?

東東冥想 從大樣本歸納性分析,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力總體上大概屬於中等偏弱水平。以類風濕關節炎為例,各個年齡段都有,但40 60歲女性多發,部分中年女性和中老年人體質和抵抗力較差。看看這個年齡段,算是中老年較多,從乙個人免疫力的曲線看,也是處於下降中期了。所以單以類風關為例,就是免疫力中等偏低。但是...

我們該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

張博士 1 活動能力下降 動脈硬化會使血管腔變狹窄,造成內臟或肢體缺血,從而降低身體的活動能力。如此形成惡性循壞,原先的活動能力可能進一步降低。2 記性差 比如 動脈硬化 動脈炎 動脈栓塞等會引起動脈血管堵塞,造成慢性腦供血不足,繼而出現嗜睡 記憶力差 精力不集中等現象。大面積的腦梗,甚至會造成昏迷...

幼犬有哪些常見疾病,如何預防?

PastureNZ牧場之味 1.細小病毒 Parvo 病犬通常臨床表現各異,但主要可見的是心肌炎和腸炎兩種病型。腸炎型 自然感染潛伏期為7 14天。人工感染3 4天。前48小時,病犬會有抑鬱 厭食 發熱 嘔吐腹瀉 等症狀。心肌炎型 多見於28 42日幼犬,通常日常無先兆症狀,或僅表現輕度腹瀉,繼而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