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不懂理財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糟糕嗎?

時間 2021-06-09 01:22:17

1樓:荒了唐

一、不會變得更糟糕。

1、如果你是乙個極易得到滿足的人,那不會變得更糟,因為你只要隨便幹點什麼獲得的報酬應該就能讓你滿足了。所以不會變得更糟。

2、如果你的收入非常穩定(一般是公職人員),且這個穩定的收入能夠滿足你想要的生活的需求,甚至比你要的還多。那也不會變得更糟,就像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只要我跑的夠快,風就追不上我」?

大概是這個意思吧,只要你的收入比你的需求大,那需求就追不上你的收入。

二、會變得更糟。

如果你是乙個不夠自律的人,隨意花錢的,那麼裡邊有再多的錢也會有被花光的一天,生活遲早也會變得糟糕透頂。這一點可以去看看人家國外調查的中了大獎的人,他們即使中了大獎拿到了鉅額財富,但不久後很多人重新又變得窮困潦倒。

獲得過鉅額獎金的人尚且如此,如果是現在財務狀況並不是很好的你也是隨意揮霍的話,那真的是糟糕透了。

2樓:woniu

對於普通人來講,不要對這個期望過大,普通人玩這個容易陷入賭徒陷阱。主要在於開源多搞收入,理財嘛,普通人最好是把控制虧損風險擺在第一位更實際點。比較靠理財能長久持續帶來可觀收入的是少數,大部分普通人理財就是被割韭菜的命運。

3樓:小義

生活糟不糟跟是否理財不是線性關係。你可以這樣想,生活過的不糟的是不是就在理財,或者生活過的糟的就沒有理財?理財是促進生活更加美好的新增劑,不是發動機。

它可以錦上添花,也能雪中送炭。

4樓:雨夜樂章

會,打個簡單比方,90年代,你有了一萬塊錢存款(那個時候可以買一套房的錢),存銀行定期,按平均年化3%收益計算(很高了),30年後,這筆存款利滾利到了2萬4,這個時候,房價已經到了200萬。以前買一套房的錢變成了只能買兩個平方的錢,你會怎麼想?

5樓:陳滿意

要懂理財但是不一定要理財

懂理財是要學習財富增長的知識和邏輯。可以通過這套知識和邏輯來指導我們的生活

不一定要理財,是指當你收入只能維持溫飽的時候,不要去理財。把多餘的錢投資在自己身上遠比理財的收益大的多。

6樓:卡卡

這要看對理財的定義是什麼,你認為怎樣的行為操作是理財。買東西砍價,比價也算理財,存錢到銀行飯餘額寶也是理財。

我們的理財可以在生活的點點滴滴。

7樓:物流工程女娃娃

不懂也沒有關係,可以學習的呀,我之前也不懂,現在學習了課程對知識就有了了解,理財與不理財你自己也就有了更好的認知和定論,不會人云亦云了

8樓:是枚小仙女呀

會,窮人思維很可怕。

就是因為窮,才要學習理財,不然就會窮一輩子。靠死工資是不可能發財致富的。

我們自己必須要有儲蓄理財思維,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哪怕乙個月就存100塊錢,我們也是要建立自己的小金庫的。

時間就是金錢,我們每乙個人的時間都是平等的,我們必須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時間用在投資自己的大腦,讓自己不斷地養成存錢的意識,讓自己不斷地變得理性,減少壞支出,增加好支出,投資自己才是最值得的。

多學習,多看理財的書,多關注財經新聞,說不定我們就可以趕上下乙個風口,別人的永遠是別人的,學到知識在自己的腦子裡,別人都沒辦法偷走。

活到老學到老,活到八十仍嫌少。隨時開始都不晚,只要我們開始行動,並且去堅持,相信理財可以帶給我們更好的生活。

9樓:

不會啊,不懂理財只是你的資產沒法很好保值,並不代表你會賺不了很多錢,也不代表你會亂花錢。

只要你能有持續的收入,健康的身體,闔樂的家庭,不會理財也不會有太多的影響。

理財只是讓你的資產跑贏通脹,而不要想著能賺很多的錢。

10樓:陳六六

不會啊,知足常樂,如果你覺得自己工資能夠讓自己過得舒服,也沒有欠什麼外債,更沒有未來養老的憂慮 ,可以不理財呀。

理財只是乙個技能,讓自己財務變得更好的可能。

11樓:小白賺小錢錢之路

理財本身也算是一種技能,也分很多層次。就好像說話。我們每個人都能說話,但是說的好不好,對不對,別人愛不愛聽是另一回事。

理財也是一樣。作為勤儉節約的中中國人,我們本身就有儲蓄和勤勞工作的社會環境,所以其實已經做到了最基本的理財了。

12樓:股神是吾師

不會更糟糕。

補充:若不與他人比較,則自身會感覺不變,不會更糟糕,即絕對值未變;但若他人因理財而得到乙個好的結果,而自己保持不動,則相對值下降,也許會感覺到糟糕(若他人得到乙個不好的理財結果,則自己可能會感覺幸運)。

13樓:藝小萌zz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得分不同的情況,其實大多數人都不懂得怎麼理財,但各自的生活狀況卻不一樣,有的人生活得不錯,而有的人卻越來越糟糕,這是為什麼呢?

其中關係到乙個重點:個人的消費習慣,簡單理解:你平時是怎麼花錢的。

1、對於平時不存錢,有多少花多少,甚至還要負債的人來說,如果不懂理財,那麼你的生活無疑會變得更加糟糕,時間越久,欠債就越多,人就會越來越焦慮,這個時候,學會理財確實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2、對於平時花錢比較節約,有儲蓄習慣的人來說,如果不懂理財,其實也沒啥問題,因為我認為理財首要是先存錢,有一筆本金以後才能實現後續的增長,所以這一類消費習慣的人已經做到第一步了,通常生活不會變得更糟糕,因為財富會隨著時間慢慢越攢越多,抗風險能力越來越強。如果想過上更加優質的生活,那麼就需要用到理財知識了。

綜上所述呢,不懂理財通常不會讓我們生活更糟糕,但前提是你要保持有良好的消費習慣,凡事花錢有考量,不然你的生活會變得更糟糕。

但學會理財對我們來說是件好事,很多富人之所以能夠做到錢生錢,其中乙個原因就是借助了理財知識。

對我們來說,能學習和了解理財技能,總歸是件好事,所謂技多不壓身;

剛好我這有很不錯的理財課堂,有適合新手的,或者有理財基礎的人群;對理財知識感興趣或有疑問的朋友可以找我哦,大家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14樓:terrydragon

現在不糟糕,幾十年後就萬分糟糕。

例如按照美國長期通脹率6%來算中國。那麼根據72定律,你現在100萬經過12年後剩下50萬購買力,再過12年剩下25萬,再過12年剩下12.5萬。

也就是講經過36年你的100萬相當於過去12.5萬。

所以年輕賺來存等老花就不值錢。一朝回到解放前。以前的萬元戶太有錢了,同樣一萬到現在,也是窮人。

同理,富不過三代的原因之一也有這個不會理財的成分在裡面。

15樓:蘋果

不會更糟糕,但會更幸福,理財不只是單純的用錢賺錢,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收入支出有清晰的認識,能夠合理的量入為出,規劃未來,錢是實現夢想的途徑。

16樓:阿貝理財

1、肯定不會更糟糕。看看中國的農民,大部分不懂理財,小日子不照樣很滋潤嘛?

2、理財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但不是必要條件。

17樓:子夜

不懂理財只要努力工作好好賺錢,生活不止於糟糕,但是隨著財富的不斷積累,每年實際所能賺的錢會越來越少。這裡說的不是表面的數字,而是指的內在的購買力,財富基數越多每年貶值的也就越多,在自己賺的錢的基礎上減去每年貶值的內在價值所剩下的就會越來越少。所以理財多少還是需要學習一些。

18樓:三戒

會不會更糟糕不好說,但是我說說你自己判斷一下,如果你真的懂理財的話,會讓你的理財的資金以每年大概8%~12%的速度進行遞增,但是注意了啊,這是重點,懂理財和去理財是倆概念,如果只是知道去理財了,但是真的不懂怎麼理財的話,那麼賠錢的速度也挺快的,會使你的生活更加糟糕。

19樓:times

不會更糟,普通人理財,更像是滴水穿石,每天被動收入一點點增長,不會對我們生活產生太大影響,尤其是剛開始時,可能每一天收入僅僅幾分錢,你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隨著你的資產的增加,每天被動收入也在增加,直到有一天你發現,你的工資很耐花,這時你才發現,原來它每天能產生如此多的收益。

生活規律是如何讓我們受益的?

嘟嘟 中醫認為 規律的生活作息,可以使人精力充沛,精氣神可以充分的協調,反之如果生活不規律,不符合天地之道,長久如此,很容易出現神氣衰敗,精神萎糜等一系列生命力衰退的症狀。西醫認為 規律的生活作息可以使大腦皮層形成有節律的條件反射,這對於生理活動具有十分好的促進作用。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每天按時,就會感...

什麼讓我們每天過著忙碌奔波的生活?

肉包包 Xinyi Chen 是愛,是責任,是那些值得我們忙碌的人們。我們都不是乙個人在奮鬥,在我們的身後,有早已年邁的父母,還有嗷嗷待哺的兒女。有每月定時的房貸車貸,還有每天的柴公尺油鹽醬醋茶。但是,幸福生活是靠努力奮鬥換來的,只要努力,我們都終會幸福。 猜猜看 每個人都要生活,至於選擇什麼樣的生...

讓我們活著的是什麼!?

不歸不歸 慣性因為我們不能選擇自己是否出生 我們的初期狀態 就是活著 所以沒有大的變固我們就慣性的活著 別問活著的意義 活著本身沒有意義 我們活著這件事本身 構築了這個意義 中年落魄男 活著要找到真正的自我,我們妄認四大假合之身為自身,六塵緣影為自心,對自身執著,對虛幻的外境迷戀,故而輪轉於六道,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