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土耳其詩人塔朗吉的《火車》?

時間 2021-06-09 20:10:17

1樓:

這首詩沒有給全。全文如下:

《火車》(余光中譯)

去什麼地方呢?這麼晚了,

美麗的火車,孤獨的火車?

淒苦是你汽笛的聲音,

令人記起了很多事情。

為什麼我不該揮手舞手巾呢?

乘客多少都跟我有親。

去吧,但願你一路平安,

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

同樓上的答主一樣,這首詩最後兩句其實是祝願,即詩人祝願火車一路平安,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但事實上,所有人都知道,前途並不必然平安,橋也不都是堅固的,隧道不是都充滿光明。那麼如何理解詩人的表達呢?

先看前四句,「去什麼地方呢?這麼晚了,美麗的火車,孤獨的火車?淒苦是你汽笛的聲音,令人記起了很多事情」。

在詩人眼中,火車經過了漫長的旅行來得很晚,美麗而孤獨,如同詩人一樣,詩人經歷了很多往事,現在的時光美好而孤獨,在所有的往事中有些事情充滿苦澀。這說明的是詩人當下的心境。

接著,詩人反問自己,又給出了自己的解釋。「為什麼我不該揮手舞手巾呢?乘客多少都跟我有親」,也就是說詩人認為即使往事充滿苦澀,但仍然要擁抱當下的生活,因為這些往事都是自己的經歷,也都與詩人」有親「。

詩人用揮舞手巾的動作表達了自身與往事的和解,和對現在的珍惜。頗有點日語中「一期一會」的意思。

最後兩句,詩人表達了自己的祝願。即使充滿淒苦的汽笛,但仍然要擁抱現在,對於未來,詩人是真誠的祝願。就好像每人都知道社會不是朗朗乾坤,但也不是暗無天日,而是每個人都在其中認真而紮實的生活。

整首詩來看,火車代表的意象是時間和詩人的人生,詩人用詩的方式表達了對過去、現在、未來的不同態度,即擁抱過去,迎接現在,期待未來,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

從這種角度理解,文章中對詩的引用其實是不準確的,因為最後兩句是詩人美好的期待,而非事實描述,類似於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意味。

2樓:蜃轍

不是很認同樓上的理解。比起人生中踏實可靠的幸福,作者想表達的應該是一種信念,即人類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在逝去時維根斯坦所感受到的「安全」,是追尋過程中所產生的意義。

追尋過程中不曾(或難以)感受到,卻在那一刻出現了,在精神上得到圓滿。

無論是作者所說的哲學傳統、法治精神還是宗教信仰,它帶給人的都是一種支援,一種反抗中的自我完善。

「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這是詩人的祝願。願你前方皆是坦途。

然而橋未必都堅固,隧道也不會一直光明。我們嚮往的是「接受這個世界,並給它方向」。祝願是祝願。

當我們回顧這一生時,看起來橋便堅固了,隧道也光明了。這是有「不變的信念」作為前提才能得出的結論。

其實覺得文末有些強行引用的痕跡。引用詩句,說「這樣的字句很紮實,就像我們嚮往的生活」。按前文的理解,我們,即人類是走在和強有力的恐懼對抗的道路上。

我們所嚮往的生活是什麼?按維根斯坦的事例來看,是臨終前得到意義。文末卻突然筆鋒一轉,從維根斯坦臨終前消失的不安轉移到詩人對旅人未來的祝願。

要強行解釋不是不可以,比如說雖然詩人這樣祝願了,但橋仍然不堅固,隧道也不光明——前文所述的薩特、維根斯坦,終其一生行走的道路都並非坦途。這樣的字句反而是縹緲而虛無的,通向遠方,卻並不可靠。作者文末的引用讓人看不清主旨,強行解釋的話就是過往種種都是假象:

以為不堅固,其實是堅固的;以為不光明,其實現在看來仍是光明的。

如何評價龍珠超123集中,貝吉塔的新形態?

你好呀 大概是補充了龍珠一直以來空白的 戰鬥情感 從賽亞人篇開始,也是剛有戰鬥力設定。第一次出現了因為情緒大幅提高戰鬥力的概念。而這個概念吧,不管是從接下來的那美克星篇 人造人篇 還是布歐篇。除了午飯給拉蒂滋的那一頭槌,基本就沒再戰鬥中起到過任何實際效果了。從現在看來,龍珠通篇的 感情價值 都連娛樂...

如何理解菲勒塔斯的墓誌銘?

如何定義說謊者?一次,兩次,還是很多次?有終身時時事事說謊者嗎?如何定義誠信從來不說謊者?有終身時時事事不說謊的誠信者嗎?善意的說謊是說謊者嗎?而說謊為什麼要善意?忽然之間,說實話就成了惡意?不去褒貶說謊,也不陷入說謊者的悖論,本來一灘爛泥!分辨得清?人類要反思的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多麼簡單!為...

如何評價《龍珠超》中特地體現出的貝吉塔和布林瑪的感情戲份?

和花溫酒 我記得這貝布夫婦首次讓我覺得有cp感,好像是貝吉塔坐在草地上生氣的拔草然後被布林瑪看到。那個時候感覺他們應該會在一起,結果真的在一起了哦豁 哲學的二禿子 兩人當初不算閃婚只是那美克星歸來的一年刻畫的少,弗利薩被未來特解決後的三年又直接跳過了.其實從那美克星回來以後,你就會發現雙方對待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