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西遊》為什麼在那個年代票房冷淡?

時間 2021-05-30 15:07:50

1樓:

總有人把周星馳的電影當喜劇片看,進電影院圖個開心,結果整一感動的劇情,就成了"這什麼玩意"。

西遊降魔篇和美人魚也是如此

2樓:風過無痕

2023年,我還小,而且家在小縣城,連電影院都沒有。開始有看電影的習慣都是2023年之後了吧,接觸周星馳的電影也是2023年之後的事了吧,那時還沒有電腦,要去錄影廳租帶子,《午夜凶鈴1》裡面那種錄影帶,後來才有個碟片。

3樓:

70後,自小港劇迷,大話西遊出來的時候正當年。

當年周星馳等港劇還是很少上劇院看的,大環境如此,盜版碟又多,沒幾天有線電視就放了。

另,全宿舍都是面無表情帝看完的,看不出好笑,也沒覺得有什麼含義。當時身邊的人評價也很一般,比起周星馳的其他片差遠了。當然當時唐伯虎點秋香口碑已經下落了(前兩天看到有人說唐伯虎點秋香放在任何時候都是經典,當真不敢苟同,至少放映當時就沒有那麼火爆,當時可是加上了鞏俐參演的噱頭)其實就覺得周星馳的電影是走下坡路的。

後來突然就火了,因為那句台詞。但是當年沒感覺的人,到現在依然看了沒感覺,依然覺得周星馳的電影在走下坡路。

4樓:

我是80後,去電影院看的,就是一部製作比較粗糙的電影,亮點是時空穿越,台詞也比較低俗,當時覺得最漂亮的是蜘蛛精,就記住了藍潔瑛。後期紅的發紫是因為清華BBS上對這部電影的解構和網路文化興起而紅出來的。就電影本身而言,只能算中下。

5樓:皇甫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為什麼總有些人試圖用記憶加成來解釋這類現象,然後得出乙個恬不知恥的結論。

他們說,周杰倫被現代人廣泛接受,是記憶加成,是我們這些人長大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你們用這種觀點來作為自己對此分析的主要論據來評價華語月壇前五甚至前三的人,你們要臉嗎?

你們又說,大話西遊也是情懷記憶加成。這樣說,我也忍了。但是你們又提出過度解讀以及群眾跟風的論點,我不禁懷疑你們的審美能力,要不然我只能懷疑你們僅僅是為了眾人皆醉你獨醒的自我沉淪感。

我是前兩年看的大話西遊,我沒有記憶加成,也沒有情懷作祟,也沒有隨波逐流。但我看完第一遍的時候,上部下部的時光穿梭場景的對比,天馬行空的想象和搞笑,姑且再加上現實中根本不存在但始終存在我們心中的愛情,那種心靈的觸動,根本不可言喻。我看到好多好電影,但看完之後有如此震撼的,不超過五部。

金子,未必總會發光的。但好不容易才發光的金子,如果你要質疑,就用銳眼和心靈去感悟,請別用『為啥它不早發光過了好久才發光』這種無聊的理由博眼球。

6樓:王節操

小時候生活在五線城市,在家屬院的電影院裡上映過的非紅色題材電影只有《大話西遊》、《媽媽再愛我一次》和《我是誰》...

《大話西遊》兩部曲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女主角朱茵,劇情什麼的根本看不懂...

7樓:Colin zhu

我覺得有可能是大家對電影的定位不同吧

第一次看的時候我把它定位成喜劇片,看完後感覺一般般,甚至覺得影片裡煽情的部分和影片不搭

後來再看,不抱著看喜劇片的心態,我覺得大話裡的愛情是我至今最喜歡的故事

大話西遊為什麼好看?

形意齋主 道,服,化,故事情節在當時都是很另類的。邋裡邋遢,破破爛爛的服裝道具,給人非常真實的感覺。野蠻暴力狂霸的齊天大聖形象。唯美的女性形象和邋遢的山賊妖怪的強烈對比。各種突然的反轉,比如鐵扇公主的小甜甜。無厘頭的梗。屌絲逆襲,英雄出世,囂張復仇,痛快淋漓。還有成長的過程,還有愛情。無厘頭的神話喜...

為什麼周星馳的《大話西遊》這麼火?

木山水司 因為這部電影帶來的獨特觀影體驗 引用的點評,讓人感受到了深入骨髓的悲哀和無奈.縱觀全片,留給觀眾最大的痛就是 紫霞 死者 一生真心,卻沒等來一句真情!無論生者或死者,竟都是這般悲慘結局,令人唏噓,也映照了電影裡說的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我想,這就是那位說的 深入骨髓的悲哀和無奈 吧。 痛得...

為什麼大話西遊可以過度解讀而西遊伏妖篇卻被噴?

瞧你內德行 先說一下我的立場,我和題主差不多,也覺得這電影雖不至於有多好,但也沒那麼差。當初 大話西遊 剛出來也是賠錢的,口碑也不好。不過它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成了經典。它的主演是周星馳。而現在呢?當今的電影市場已經快被流量明星禍害完了,我們還沒從 擺渡人 的陰影下走出來,還在感慨萬惡的資本摧垮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