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裡最後的救援方案成功率為0為什麼還能成功?

時間 2021-05-07 02:29:59

1樓: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一點,劉培強最後其實沒有犧牲掉整個空間站的人。他在撞木星之前是把他所在的燃料倉和其他太空飛行員的休眠艙分離了。休眠艙大概會掉回地球,還是給其他人留了生路的。

2樓:縹緲孤鴻影

這就是不嚴謹的地方了。

首先一點,這樣事關全球的重大行動,居然還是以國家為單位在各自行動。而且居然只有乙個以色列團隊來設計並驗證這樣的救援行動。指揮流浪地球這樣行動的,不大可能是以國家為單位進行的。

在這樣的行動面前,全球都應該聯合起來。全球最頂尖的各行各業的人才,大部分應該都聚集在這個流浪地球的行動裡。這樣的全球級別的團隊,應該具備極快的應對反應,並能拿出最可靠的方案,且能最有效的執行下去。

這樣事關全球的重大行動,各個國家,各個組織散兵游勇卻一樣各顧各的,到了大難臨頭的時候依然沒有可靠的組織系統,全靠愛發電。一次可以,每次都可以嗎?人類的存亡如果每次都靠這種有這次沒下次的奇蹟,那這個計畫會因為它的不靠譜從一開始就不會付諸行動。

其次救援方案成功率為0這一點就很文科生的想當然,這不是扯淡嗎?為0還玩什麼玩?你想表達置之死地而後生,想表達變不可能為可能的奇蹟,那你起碼給這個奇蹟開個口子啊!!

哪怕小數點後一百萬個0後邊才有個1也行啊。也不能這麼粗暴的就給個0就完事了。0代表什麼呢?

代表絕對絕對的不可能。千萬分之一的概率都沒有,賭都沒有必要賭的絕對的失敗,既然沒有,行動就沒有依據。然後行動成功並且一次就成功了,就證明這個結果絕對有問題,它不可能是0。

這不是前後矛盾嗎?所以說,我看完流浪地球真的是又開心又難過。哎。

3樓:拼音佳佳

成功的原因是:飛船自毀可以引發一定程度的核聚變,能量足夠大.按原定方案,只夠引發化學能反應,成功率當然是0

BUG在於:能夠引起質變的衝擊波,居然殺不死地面上的那幾個人...這不是大劉的風格,他不會放過任何乙個可能殺死人類的細節,三體人的陣列計算機,說修理就修理,章北海,故事不需要你了,馬上就得死.

4樓:leate

因為moss的程式中儲存空間站的優先順序很高,所以他所計算的只是採用其他方法點燃木星,不會考慮犧牲空間站,所以也表現了電腦的侷限性,嚴格遵循人為設定的程式。

5樓:天大的土豆

這就是機械思維的絕對理性和人類感情衝動的衝突。

人類感情衝動下會爆發突破極限的力量,機械思維不會考慮這一點,也沒有納入計算,再說這種力量也是不好計算的。

所以出現了莫斯認為成功機率為〇,但是行動卻成功了(當然成功也是電影所需)。

6樓:追黃埔

以色列科學家應該是沒想到犧牲空間站這一層,也有可能是他根本不知道空間站燃料有那麼多

而moss是被設計成給火種計畫保底,所以絕不考慮這種方案

7樓:「已登出」

最終成功點燃木星是因為劉培強駕駛空間站衝進發動機噴出的等離子流中,等離子流點燃空間站,空間站失去動力被木星引力俘獲掉下去才完成引爆。

電影畫面是這樣展示的但是沒有台詞說明,也沒有明顯的提示,不知道是不是被剪了。仔細看劉培強進入失重狀態以後,空間站衝進一團雲霧,右上角還有跟主角團隊改造過的紅色噴口噴出等離子流同樣顏色的橙紅色的光。太空中沒有雲霧只能說明他衝進被木星俘獲的地球大氣裡面了。

幾種救援方案(噴口火焰點燃木星,空間站撞擊,洲際飛彈等)成功率確實都是0但是架不住太空戰狼跟兒子用了combo啊,電影裡沒有表明科學家和moss有想到這個組合技。

但是我確實沒在別處看見過等離子流點燃空間站這個說法,我不確定是不是自己一廂情願猜的。可能空間站直接衝進木星大氣也能點燃木星,但是moss禁止毀滅空間站的行為發生,並以此為前提否決了這個方案,所以它會表示救援方案成功率為0。

劇透警告 流浪地球最後的救援方案真的可行嗎?

是昨凌噠 強劇透警告 首先表明觀點 完全不可行也不可信 嘗試證明說理 第一,聚變都沒搞定的推力問題,化學能來搗什麼亂,相比聚變,化學反應的效率低得想罵娘 第二,我木星又不是抽氣幫浦和攪拌機,是如何把氫氧均勻混合的?即使成了,密度僅為水萬分之一的氫氣怎麼點燃的!那你炸吧,可你的衝擊波怎麼像彈道飛彈一樣...

如何看待《流浪地球》中男主(吳京)最後的抉擇?

SCT 先說結論 劉培強犧牲自己和空間站的行為完全正確。如果放任地球毀滅,空間站可以留下來,但是然後呢?方圓四光年之內都沒有穩定的恆星,更沒有宜居的行星。空間站的燃料不足以到達比鄰星系,即使到了也沒法登陸比鄰星系的行星,即使登陸了環境也不適宜人類居住。所以空間站只能永遠飄著,等待外星文明搭救或者考古...

《流浪地球》裡的日曆還有意義嗎?

司承帥 這個問題有點類似於 人類已經不再使用日晷了,手錶指標依然按照順時針方向運轉還有意義嗎?答案是狹義上是沒什麼實際意義,但習慣已經形成了,也沒有強制改變的實際需要的情況下,人類會一直按照看習慣生活下去。 心舟 羅馬因為要證明凱撒的偉大,把7月叫做July,他外甥把八月改名做August,為了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