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覺 的大腦執行機制可能是什麼樣的?

時間 2021-05-30 12:45:29

1樓:Kommune Galaxy

直覺是一系列無意識資訊處理過程的結果被意識捕獲的現象

應該是一種落後的表現吧。聰明人可以給出詳細、複雜的證明,愚笨者只能以直覺得出結論。。

2樓:

人的認知階段有幾種: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個階段的人無知還自以為是;

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個階段的人求知慾超強;

知道自己知道,這個階段的人有明確的特長並善於發揮特長;

不知道自己知道,這個階段的人已經把能力內化成了本能,信手拈來,看上去相似用直覺在做判斷和決策。

3樓:xz4444444

我來終結答案。

純粹的個人體驗。

我自己給大腦大概的劃分兩個區域。

主動區域和被動區域。

主動區域是指,人自己能觀測到的大腦活動。

被動區域是指,人自己觀測不到的,但是側面能發現的。

現在我們做個試驗。將一枚硬幣拋向天空。用主動區域觀測這一行動。從手往後放,開始施力知道慣性作用將硬幣甩向天上。牢牢的記住這一行為。

現在我們左右手同時拋兩個硬幣,並且在施力的時候計算出硬幣在控制碰撞的大概範圍。

上述的很簡單吧。這是主動區域的作用。就是計算。

現在我們模擬一下。同時有十幾隻手同時向天上丟硬幣。嘗試在手施力的時候直接判斷出硬幣在空中碰撞的範圍。

有點勉強,但是大多數人都做得到。

如果再加幾十隻手呢?儘管你腦子算不過來,你依然可以判斷出乙個範圍。

被動區域接受的訊息非常之多。人類其實是觀測不到的。只能通過已觀測的部分給大腦定位是很愚昧的行為。

借用一句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被動區域並非只有接受訊息,它也會計算,效率是主動區域的未知倍數。

(給個參考)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人遁其一。

這部分就是直覺。慣性是宇宙第一力量。不管是心理上還是行為上。

直覺的運算其實就是運用慣性來判斷。

說點別的。宗教和武術修煉到極高境界。可以預先判斷災禍。武術宗師在有兵刃或者手槍瞄準時,儘管沒有看見,仍然感覺到要被攻擊的部位有異樣感。以及各種解夢和預知夢。

因為慣性是有時間的。如果說乙個人感覺今天可能要有禍事。早上的施力開始,到晚上的行為結束。那麼早上施力的時候人是讀取到的。用被動區域去讀取。

4樓:

經歷的事情多了,會在大腦中形成記憶以及對各種實物的理解判斷,大部分情況下大家不會刻意去提取記憶,但是在潛意識層面人們對於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會進行處理分析,只是自己不自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把潛意識做出的判斷當作為直覺,因為沒有經過刻意的思考,容易讓人忽略掉這些直覺也是經過潛意識思考過的。所以會感覺直覺比較神奇,也就為什麼很多情況下,大家經過刻意思考都想不出所以然的事情,直覺給出的答案確更加準確,因為沒有經過刻意思考,所以自己也搞不懂潛意識思考的過程,好像答案就是直接蹦躂出來的。

試著相信自己的直覺,直覺是不會欺騙自己的,並且,要相信我們大腦的神奇。

5樓:Leon Xue

或許,直覺,與一般的思維,執行機制並無不同。

大腦,相當於是一台超級計算機,一直在依據各種輸入資料,做著複雜運算。意識,只能感知到其中極小的一部分。

意識到的運算,就稱為顯意識思考;意識不到的,就稱為潛意識;僅意識到結果而沒意識到計算過程的,就是直覺罷。

6樓:熊道垚

看看精神分析吧,概念通過儲存,之後可以通過資訊接受來刺激相關概念激發,從而形成直覺。精神分析主要講潛意識,上面這些是我自己總結的

7樓:Rivers

我覺得直覺是一種快速的「模式匹配」過程

上在有人說這種模式匹配依賴於後天經驗我覺得是不全面的因為人既有先天的本能記憶也有後天的經驗記憶,所以就算是剛出生的小孩其實也是這種基於模式識別的直覺機制。

直覺是一種湧現式的系統,不斷地將心智模式與外界進行匹配,最終通過某種評價機制定位在某個模式認知上從而作出相應的下一步行動。這是有別於線性死板的邏輯思維模式。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遇到乙個問題時突然靈光一現,就是我們不斷地匹配模式最終發現解決辦法。

8樓:Zeth

2015.7.23新答案: 頓悟包含了哪些神經活動的過程? - 回答

2014.8.5原答案

直覺可能的大腦機制

直覺和前扣帶皮層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有關。進一步推測背後的機制可能是:在問題呈現的時候,當ACC的啟用程度達到某一足夠高的水平後,ACC能探測到腦海中未至意識層面的想法,並使注意力轉移到其中一種/些想法中 (Kounios et al.

, 2006)。想法從未被注意到被注意的過程,就是直覺的過程

為什麼有些人直覺更敏銳

工作記憶比較好的人直覺會更敏銳 (Chu & MacGregor, 2011),背後的機制可能是他們能比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詳述——直覺的神經機制(Kounios & Beeman, 2014)

腦電圖 (EEG)的研究發現,人們作出直覺反應前的一段時間(以作出反應為0,即-1.5~ -0.5秒左右)時,右枕葉出現了乙個很強的α波(10 Hz);在直覺反應出現的時候,右顳葉出現了強烈的γ腦電波

上述的α腦電波被認為反應了腦部「遮蔽雜音資訊並為提取無意識層面資訊做準備」的過程,γ腦電波被認為是腦部進行「匯集資訊至意識層面」活動的表現。這從神經層面上驗證了以下的觀點:直覺是一系列無意識資訊處理過程的結果被意識捕獲的現象

另一方面,以往的一些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研究發現,前扣帶皮層(ACC)有監控其他腦部區域的功能,在大腦可能作出互相衝突的反應時能進行協調。綜合一些同時結合EEG和fMRI的、針對直覺的研究,以及前文提到的腦電波的情況,才得出了答案一開始的推測:

「當ACC的啟用程度達到某一足夠高的水平後,ACC能探測到腦海中未至意識層面的想法,並使注意力轉移到其中一種/些想法中」

參考資料

Chu, Y., & MacGregor, J. N.

(2011). Human performance on insight problem solving: A review.

The Journal of Problem Solving, 3(2), 119-150.

Kounios, J., & Beeman, M. (2014).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insigh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5, 71-93.

Kounios, J., Frymiare, J.

L., Bowden, E. M., Fleck, J. I., Subramaniam, K., Parrish, T. B., &

Jung-Beeman, M. (2006). The prepared mind neural activity prior to

problem presentation predicts subsequent solution by sudden insight.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10), 882-890.

9樓:Pennyroyal Tea

前兩天看見賈樟柯導演發了一條微博,他說:

「《公尺沃什詞典》中有一段話大意是:偏見讓我們無法全面地理解這個世界,但偏見也幫助我們節約了大量時間。所以,我不太理解為什麼有的人心懷偏見,還要花大量時間去談論自己的偏見。

各走各路不好嗎?」

我覺得,對許多人來說的所謂的「直覺」就是盡其一生所積攢的偏見和偏執。

ps:不太懂題主說的「大腦執行機制」具體指什麼。

10樓:圖靈Don

《思考,快與慢》,內有翔實心理實驗結論:

丹尼爾·卡尼曼(普林斯頓大學教授,2023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認為,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常用的無意識的「系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出反應。但系統1也很容易上當,它固守「眼見即為事實」的原則,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作出錯誤的選擇。

有意識的「系統2」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並作出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但它很懶惰,經常走捷徑,直接採納系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

11樓:郭子棟

所謂直覺,就是指知識和經驗的合集,包括學習經歷、知識體系以及社會經驗、工作經驗等,根據現有的資訊量給出的判斷,可能是錯的,可能是對的。

最好例子就是偵探,例如福爾摩斯,柯南之流,這些或真實、或虛擬的人物,本身具備了龐大的知識儲備、知識體系和工作經驗,加上細緻入微的觀察力,以及判斷力,這才造就了他們的傳奇,這不是靠所謂的第六感就可以解決的。

所謂女人的第六感也是如此,根據男人身上的香水味,一根長髮,以及某些科學家指出的「其他異性的荷爾蒙」,都可以讓女性對男性產生懷疑。

與之相對的是,小孩是不存在什麼直覺,尤其是嬰幼兒。

舊思想的執行機制是什麼樣的?

背對大風的方向 舊思想得以執行是依靠對未來無知的恐懼。脫離了腳下的立足點,將不知所終。在有限且狹窄的視線中舊思想在新的未來裡看不見自己的影子。人,很多人都怕黑,因為在黑暗裡視覺是被限縮的。許多事物都處於不明狀態。所以黑是可怕的。在曙光射進舊思想的可視範圍之內。對新事物是抵死不從的絕對黑暗。 關於不願...

如果荷莉覺醒了替身,可能是什麼樣的?

聆聽紀錄與編纂者 替身使者 荷莉 喬斯達 空條荷莉 替身名 粉紅本能 Pink Floyd Neta 英國搖滾樂隊平克 弗洛伊德,仗助的瘋狂鑽石原名neta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的原唱 替身面板 破壞力 D 速度 E 射程距離 無 持續力 B 精密動作性 E 成長性 ...

如果海王星上存在智慧型生物,可能是什麼樣的?

已登出 體型會非常巨大,放在地球上堪比一座黃山,這種個頭還算小的,因為星球質量大,上面的物種質量也不會小。身體大部分是在地表冰塊下。只會留一小部分露在外面,表皮粗糙,構造體會自我退化被內部吸收,以保最低消耗,不懼怕強烈風暴,他們會選擇低窪地帶居住,地下軀體又大又長,有將甲烷轉化能量的能力,可扎根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