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金融學比經典金融學更具現實意義嗎?

時間 2021-05-07 06:13:38

1樓:區域性有雪

即對理性行為的最優對策是理性的行為。意思是說在乙個市場中如果你確定除你之外的所有交易者都是理性的,那麼理性是你自我的最好選擇

但是對非理性的行為的偏差的最有對策不是非理性的,因此,一旦行為金融這些偏差被別人所知曉,這些偏差是否會被其他理性投資者所利用,從而被打敗和消失,是很可能的事情。

2樓:貝斯

經典金融學是金融學的大廈和根基,行為金融學是經典金融學的補充與修正。

現代經典金融學與行為金融是目前金融研究的兩大領域,經典金融學用一般均衡分析和無套利分析演繹現利出一套嚴謹的金融學理論。由於現實中人們的實際決策行為與「理性經濟人」的假設有著較大差異,現代經典金融學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所以演繹出行為金融學。

行為金融學以心理學對人們實際決策行為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從行為學的角度進行金融研究,逐漸成為金融學研究中的乙個重要領域。從研究方法上看,為金融學與現代經典金融學類似,在某種假設的基礎上建立模型,對金融市場的現象做出的解釋。由於人們的實際決策行為具有強烈的狀態依賴,為金融學在不同的狀態下對人們的決策行為做出不同的假設和解釋是合理的,但是行為金融學建立乙個像經典金融學那樣的統一框架是相對困難的。

3樓:平衡表哥

別的不敢講

這兩個理論體系的基礎假設針鋒相對

這兩個理論體系的大佬同一年得諾獎

當時我以為我穿越了而且走錯片場

來到202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4樓:世達教育

我就主要說一下兩者的主要區別吧:

二者的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點:

1、基礎理論不同。傳統金融學的理論基石是投資者的理性和市場有效性假說,傳統金融學理論認為,投資者是趨利的。即通過「套利定價理論」、「資產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期權定價理論」等在資本市場求得受益最大化。

而行為金融學卻是從另乙個方面分析了投資者的行為,行為金融學認為, 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有四種心態和情緒: 過於自信、避害大於趨利、追求時尚與從眾心理、減少後悔與推卸責任。並且這些決策一般都具有適應性強、多元化等特徵。

2、市場競爭的有效性。傳統金融理論認為, 在市場競爭過程中, 理性的投資者總是能抓住每乙個由非理性投資創造的套利機會, 使得非理性投資者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喪失財富, 並最終被市場所淘汰。而行為金融學認為, 披露的不充分, 以及理性投資者與非理性投資者掌握資訊的不對稱, 人們對上述假設成立的條件並不滿足。

因此市場競爭是非有效的, 構成了行為金融學的另一理論基礎。

3、決策風險的測量方法是不一樣的。傳統金融學認為金融市場風險的測量, 就是測量由市場因素不利變化所導致的金融資產價值損失。主流方法是通過金融資產收益的概率分布來加以描述, 通常採用衡量一定概率水平 ( 置信度) 下的可能損失程度的VAR (Value At Risk) 法。

而行為金融學者認為, 由於在實際中投資人往往不把大於初始資本的結果視為風險, 而把小於初始資本的結果視為真正的風險, 所以在投資人的效用函式中常常對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給予較大的權重, 對收入帶來的正效用則給予較小的權重。這種衡量風險方法的形式是: Prob (W[ S) [ a2) 式中W 表示財富, S 是可以維持目前效用的財富水平 (W、S 也可以分別用X、E (X) 表示), a 為投資者預先確定的概率。

可見, 此種方法是一種更注重投資損失的風險度量方法。

4、決策模型不同。傳統金融學的主要理論模型遊期權定價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 CAPM) 等, 行為資產定價模型( BAPM)是對現代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擴充套件。行為金融學中影響較大的有兩種模型:

DHS ( Daniel, Hirshleifer and Subra-manyam,1997) 模型和BSV ( Barberis, Shlerfer and Vishny, 1998) 模型。前者將投資者分為有資訊者和無資訊者, 並以此為出發點進行分析。後者的理論基礎是投資者認為受益有兩種正規化, 即收益均值回歸和收益連續變化。

雖然DHS 模型和BSV 模型建立在不同的行為前提基礎上, 二者的結論卻是相近的都認為投資者的行為會導致股價過度反應或滯後反應。

5樓:謝無敵妹妹

西方研究金融有乙個特色,就是會先打下奠基,比方說Fama的因子模型和馬科維茨的有效前沿理論,這些都是20世紀鼎鼎有名的金融基礎理論,後人在這些基礎上發現並發現了新的理論。所以,在學習行為金融學之前,搞懂經典金融學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這樣你的思維才會更廣泛。

所以,兩者同樣重要,互為你我。

6樓:王道可

先說結論:行為金融學比經典金融學更具現實意義。

經典金融學的很多假設,如人都是理性的;包括,有效市場假說等都存在著和實際投資相悖論的部分,當然這並不是否定它的價值,只是它並不能很好地指導交易。

但是你會發現,在實際的交易中,人性的貪婪、恐懼等歷經幾百年仍然沒有變化,行為金融學可以通過分析這些現象,找到如何戰勝人性中反投資的部分。

7樓:老實人

行為金融學更符合現實,對投資更有效。

投資有很多部分其實是非量化的,理論為了便於做研究,才提出了很多假設條件,搞出了很多數學模型。

學者的利益和投資者的利益不一致,學者靠學術成果養活自己,投資者靠盈利養活自己。兩個不同的群體,為了各自的利益,在不斷的爭奪話語權。

8樓:深度量化

兩者的應用方面不太一樣。行為金融學側重於金融行為的研究。其實,金融行為是社會行為中的一種,其執行過程也會有社會行為的一些特徵,通過採用社會行為的研究方法對金融行為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因此行為金融學看起來更具體。

經典金融學更多的是基於邏輯,數理方法進行推導、分析。其研究方法看起來更抽象,但符合人們的邏輯,特別是金融工程方向,更是努力符合數學的優雅特點,比如要有一整套嚴密的邏輯推導過程,最好有解析解等等。這樣的要求與特點讓經典金融學看起來更加理論化,抽象化。

《金融學》《投資學》《計量金融學》《金融工程學》以及《CFA一級教材》,哪個對學習量化更有用?

ArcherZ 玩玩的 python 數學 很基礎的數學,線性回歸什麼的 金融 想象力創造力 大佬物理phd,C 金融工程 CFA都要 量化 南山 計量金融學 在國外,量化分析師 起點高,動不動就是什麼數學或物理博士。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都在嘗試通過開設計量金融學研究生這門課程來為學生提供一條通往...

金融學和金融工程?

加濕器 如果你數學很好,邏輯好,讀金融學太浪費了。我建議你讀金融工程,再去考CFA。再讓我選擇研究生專業,我一定會這樣選擇。就算讀金融學最後的research也是用金融工程的東西。更何況在這個AI盛行的時代. cobra 其實主要是看你以後想從事什麼崗位的工作 然後金融工程和金融最大的區別是金工需要...

金融學入門書籍

餘年 比如 經濟學原理 曼昆版 投資學 貨幣金融學 公尺什金版等,還可以看大學者的非教材類書籍,比如林毅夫的 解讀中國經濟 唐崖的 金錢永不眠 陳志武的 金融的邏輯 等等 安然 我是本科第一專業學的數學,第二專業學的金融。這是我第二專業的專業書,都是老師推薦的,還不錯,先入門看這些就夠了。建立於 2...